对比性电影语言在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运用
2015-11-25蒋兴君
蒋兴君
电影《阿甘正传》剧照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是1994年上映由罗伯特·泽梅斯基导演的优秀作品。影片凭借深层的文化底蕴和具有独特风格的电影演绎成为当时电影创作的代表之作,影片在电影语言运用方面的思维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影片通过对虚拟人物阿甘30多年的生活描述,讲述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和喜剧成分的故事。影片有效地将人物造型和剧情叙事结合起来,将电影的艺术性和外在的观赏性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较高层次的雅俗共赏。从整部电影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本人认为最为突出的地方就是其对比性电影语言的运用,影片通过对不同的人物造型进行对比,不断强化电影当中的情绪心理,通过各种色彩画面造型以及声音特点进行对比,塑造人物的整体特征和形象,对整部电影的视觉效果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
一、电影语言的视听艺术
所谓电影语言,其实就是屏幕上所看到和听到的形象的综合。电影语言主要包括电影画面、声音以及蒙太奇等构成,集中体现为屏幕造型,主要包括画面造型、声音造型和色彩造型等。影片中的人物特征、环境状况、色彩及构图、声音以及相应的运动等,在一定环境中共同组成了整个电影屏幕的画面构成。然后通过蒙太奇组成电影的整体画面。电影艺术以影片当中的声音和画面为媒介,在画面运动的状态下形成屏幕上的造型特征,所以,造型在一定环境中成为电影美学表现的重要特征之一。[1]法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马尔丹曾经说过:“画面是整个电影组成的重要元素。”这在一定条件下也说明画面在电影构成中的重要性,是电影视觉效果的语言汇总,而画面造型可以通过光线和色彩的有效结合表现出来。电影中的色彩是有感情的,色彩在电影画面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能表达电影所要抒发的情绪特征。在具体的影视创作过程中,色彩在电影中的转换、对比和代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画面中人物的情绪特征、思想状态以及命运的转折。[2]
鲁道夫·阿恩海姆曾经说过,从表情的作用来看,色彩比具体的形状更能体现,画面当中落日时的景象以及在蓝色海面映衬下所要表达出的情感状态,是任何外在形状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色彩在整个电影画面构成中具有主导作用。光线作为电影摄像的基础条件,对光线强弱以及方向的调整和变化,都会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光的作用可以随电影画面效果进行烘托,从中烘托出适合画面情景的情调。从画面色彩艺术的角度对《阿甘正传》进行分析,其更像一篇画面自然、语言富含诗意的电影散文诗,《阿甘正传》和好莱坞的其他大片不同,它所追求的不是画面的火爆以及刺激的场景,而是通过对阿甘的回忆之中、画面色彩造型的对比之中,比较完美地通过电影叙事表达艺术家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对那种理想化的人性美的无限追求,从而在画面中形成了具有很强感染力的视觉效果,对人物情绪进行渲染,对传统的生活格局进行突破,体现具有丰富特征的生活内涵。[3]
二、色彩、光线对比在电影中的运用
影片通过阿甘不断的叙述展开,顺着主人公这种思绪,观众意识也随着流动,并通过具有诗意般的联想来构造一部艺术精品。在电影中,为了能够更好地烘托阿甘和珍妮两个人不同的生活状况,影片在光的采用上使用比较清新柔和的直射光来进行拍摄,在画面当中大量使用具有暖色调感觉的色彩背景,在影片中阿甘的生活氛围主要有:阳光沐浴下的车站,具有盛夏感觉的林荫道,阿甘身穿蓝色和白色条纹衬衫在候车椅子上坐着,然后向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感兴趣的人诉说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影片的中间部分:还处在童年时期的阿甘和珍妮两小无猜,在看不到边际的草地上,在有着浓郁枝叶的大树上无话不谈。这两幅画面的色彩造型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晴朗、舒适,画面中绿色代表生机勃勃,代表着生命的动力,也象征着对未来的一种希望。[4]画面中的白色代表的是一种高尚的纯洁,也代表了阿甘和珍妮两个人童年时期友情的无上纯洁,因此,其具有呈现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作用。在电影画面中及时表现越战的残酷场景,还是采用了比较清晰的管线和色彩,其他的战争电影很少采用明亮的色彩画面,这也是这部电影和其他电影存在区别的地方。在画面当中当珍妮拒绝阿甘的示爱之后,心情比较低落的阿甘为了能够追求自己的爱情,开始了追求爱情的长跑之路。画面还是采用浓郁、华丽的色彩和光线,在电影中还表现出山水风光以及看不到边际的沙漠景象,这样设置的色彩造型,在一定环境下有效地烘托出主人公阿甘为人朴实、阳光乐观的精神世界。也是将阿甘内心苦闷的情绪特征转化为对美的无限追求的内心境界,从而使阿甘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在画面当中对珍妮生活状况的刻画,在画面处理上大部分使用的是比较暗的光线和颜色,光线上更多使用的是一种阴森的散射光方式,整体画面给人一种压抑的内心感受,从中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杂乱特征。比如在脱衣舞酒吧的画面中,运用一直闪烁的灯光以及整体昏暗商务画面效果,还有就是珍妮衣服的选择上,这些画面和装饰物都显现出珍妮比较颓废的内心世界。在拍摄珍妮绝望自杀的画面时,创作者在画面的选择上采用大面积的昏暗以及装饰品杂乱摆设的方式,表现当时社会杂乱的生活秩序,在夜色当中光线的渺小闪烁,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生命的脆弱,珍妮自杀时身穿黑色礼服,使其更加凸显生活的颓废状态,在这个时候,创作者尽量避免使用较强的光线以及鲜艳的画面颜色,更多地采用昏暗的色彩,影片通过不同人物之间色彩运用的绚丽和单调的对比,光线明亮和昏暗的对比,从而突出两个人不同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特征。
在画面当中即使是一个人也有显著的对比特征,当珍妮的思想状况是积极的时候,画面中就会采用与其以前不同的造型。比如在影片的后半部分,珍妮重新回到阿甘的生活当中后,画面造型有这样的变化: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珍妮穿着一身白色的裙子站在阿甘的面前,脸上带着微笑看着阿甘,然后这个时候将镜头拉远,画面的背景变成了长着浓郁枝叶的大树,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地,珍妮白色的衣服和绿色的背景相互映衬,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比较和谐、明亮的感觉,并且在早晨的阳光下更显得富有朝气,这个时候的画面设置,在一定条件下暗示着人物命运的转变,珍妮的思想和以前相比显得更加成熟,其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有一种春意回归的感觉。
在影片彩色光线的设置上,不仅仅是简单的通过对自然界颜色的还原来达到真实感的效果,而是通过创作者主观情绪的融入,达到影片色彩光线效果的最大发挥。这样做不仅可以让观众产生无尽的遐想,而且对电影语言也有较好的烘托效果。
三、声音造型对比在电影中的运用
电影的声音造型主要包括人物说话的声音、背景音乐的声音以及音响效果等。电影的视听艺术效果主要是通过画面和声音两部分组成的,因此,声音在整个电影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影片中的人声主要包括对话、画外音等,由于每个人物在人声上有着本质差异,其在音高、力度、频率和节奏以及音调上都有着显著不同,因此,人声可以作为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人声还可以反映人物的年龄、性格特征以及气质类型等内容,并且人声还能与视觉因素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对于完整人物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电影中对人声造型的对比方面也比较突出,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阿甘的性格比较内向,平时都很少说话,有时候说起话来也显得比较呆滞,但阿甘长大以后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并且其在语速和语调上具有明显的南方口音,向身边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感兴趣的人诉说自己的生活经历。整个电影都是在阿甘比较流利的语言描述中展开的,从中可以感受到阿甘内心世界已经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在一定程度上也克服了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影片当中,当珍妮对阿甘的求婚表示拒绝以后,阿甘趁着冷静回答道:“这样做虽然不够聪明,但是我心里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然后阿甘走到窗前,这样的动作就有效地将视觉和听觉完美结合起来,让观众能够比较敏感地观察到阿甘心里活动的异常,从整个画面中也能感受到一个感情专一、执着的爱情灵魂的无奈呼唤。还有就是影片中多次出现阿甘的独白——“我更加思念珍妮”,并且这句话贯穿整个电影的始终,给人一种好像文学作品贯穿全文的线索一样,给人一种巨大的内心震撼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整个电影语言的视听效果。[5]
音乐在影片中主要由主题音乐、主体歌以及插曲等组成。音响主要由自然音响、背景影响以及动作音响等组成。音乐在影片中具有增加生活气息和烘托艺术效果的作用。比如在影片中新年来临时的一组镜头,这组镜头主要由三个长镜头组成。其中音乐和音响在场景当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阿甘身旁那种比较喧杂的氛围,但是阿甘的精神好像没有受到这种场景影响,还是在回想自己心目中的恋人。在另一边是处在宁静和沉闷当中的珍妮,但其所有的动作都看上去没有那么宁静,其内心却是浮躁的。在这种动和静对比的画面中,更能突出不同人物的个性和思想特点,同时,还能根据不同的环境中具有关联性的情感有效地烘托出来。达到音乐和音响、动与静之间的对比效果的完美演绎。
在影片背景音乐的选择上也很恰当,把都市环境的音响配置和乡村音响效果呈现出来,让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在对都市的背景音响的选择上,导演的主要目的在于表现都市人多声音也比较杂乱:从汉克到十一重唱然后又到最后的迪斯科,然后是电视报道,福特险些遭受刺杀,广播等,通过这些场景的描绘,将画面中的人声、车声、喇叭声等有效结合起来,充斥着整个都市的繁杂场景,从侧面暴露出工业革命下都市生活的各种弊端,也是对整个都市环境下人们丧失自我的不满情绪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了创作者内心寂寞无奈心情的宣泄,体现出了内心扭曲的人的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6]从乡村音响的配置上来看,其表现的重点在于安静、和谐,在整个画面中只表现阿甘一个人,声音也比较和缓甚至无声,通过这种声音造型上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电影创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无限忧虑,对自身理想境界的无限追求之情。
结语
《阿甘正传》这些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好评,这也充分体现出其完美的内在价值。从这部电影的整体感觉来看,导演通过对色彩、光线、语言和音乐等不同场景下的对比关系,来突出整部电影的主旨思想,也是通过对比性的电影语言来给观众呈现出一种完美的视觉效果。
[1]覃勇霞.对比性电影语言的运用——再论美国影片《阿甘正传》的视听艺术[J].电影文学,2007(21):74-75.
[2]周洪如.浅议美国电影中的人性——以《阿甘正传》为例[J].科教文汇旬刊,2014(32):126-127.
[3]刘伯康.浅析象征手法在《阿甘正传》中的运用[J].时代文学,2010(10):25.
[4]石红莉.电影《阿甘正传》的语言特色评析[J].芒种,2014(5):201-202.
[5]韦敏.平凡的生命,不凡的人生——解读电影《阿甘正传》中的”平民英雄”阿甘[J].电影评介,2007(24):37-38.
[6]刘莹.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时代发展和人性闪光[J].电影评介,2012(2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