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大矛盾”,拓展區域合作
2015-11-24
10月9日,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視察衛生局精神科大樓。
貴刊十月刊登本澳議員施家倫在立法會第二會期工作總結記者會上的講話,文中所涉醫療領域,筆者透過其“醫療服務水平急需提升”內容,歸納探究發現,當前澳門社會醫療保健仍受三大矛盾困擾:一是看病難,居民輪候看病時間過長;二是專科醫療水平偏低,重大疾病治療保險係數不高;三是在職醫護人員缺乏繼續深造、再提升的機制。究其緣由,主要是近年來澳門經濟高速增長、人口急遽膨脹,與有限的醫療資源之間拉大差距造成的,屬於社會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新矛盾,而非建制性、基礎性的問題。
綜觀當前澳門整體醫療服務體系,毋庸諱言,已初步形成醫療保健設置齊備、設施優良、保障有力、免費服務於每一個澳門居民的世界先進水平。據權威部門統計,澳門人平均壽命高達82.3歲,嬰兒死亡率僅為千分之二,均領先於世界水平。試想,如果沒有良好配套的醫療系統發揮作用,沒有優質、高效的醫療系列服務呵前護後,哪來如此成果。
所以,憑藉業已“健壯”的醫療保健體系,依託社會經濟發展十五年來取得的巨大成果,在較短時間內解決上述“三大矛盾”,進而將澳門醫療保健水平提升至一個新高度,相信是不難做到的,社文司司長的醫療改革“光輝五年”計劃,也正是建立於此基礎之上。而以筆者之見,澳門醫改當務之急,就應從上述“三大矛盾”入手,並將其置於區域合作的全域中統籌考量,用以整合醫療資源,揚長避短。
具體講,就是政府不散“胡椒麵”,找准該辦的、能辦的,然後集中財力、物力、人力,下大力氣去辦。如常見病、慢性病、中老年保健服務等,是社會醫療的基本面,亦是澳門市場必須就近解決、亦有條件解決的。此外,在進一步鞏固完善現有醫療資源的基礎上,再建幾座現代化急診醫院,尤其是在本島。並制訂各種優惠政策,鼓勵、扶持社會力量辦醫院,調動一切醫療資源為民服務,如允許各大賭場酒店附設急診、健療醫院等。一句話,把醫改的著力點放在醫療基礎面的建設上。
與此同時,緊緊抓住港珠澳大橋開通、廿四小時通關、實施澳門單牌車入橫琴及“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等一系列重要機遇,與珠港尋求醫療合作,依託港珠在專科及重大疾病救治方面的資源優勢,將澳門專科手術病患者及重大疾病患者分流至珠港等地救治。這樣一來,既規避了澳門的短肋,又大大紓緩了澳門專科醫療輪候時間過長、醫療服務水平難以提高的壓力。
總之,要清醒認識澳門醫療市場狹小這一客觀現實,量體裁衣,切勿貪大求全。更要認清自身醫療能力存在的局限,切勿守在小城打轉,此乃推動澳門醫療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所在。
(澳門/劉仁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