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2015-11-24宋高峰
宋高峰
【摘 要】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发展影响着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小额的信贷业务可以使农民在资金需求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从而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小额信贷的业务上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小额的信贷较难、风险的控制能力较低以及对信贷风险的管理意识较薄弱等。本文将对农村信用社在展开额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规避风险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水平及风险把控能力,使其业务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控制策略
一、前言
所谓小额信贷,是指为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以及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群体提供小额度的信用贷款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非抵押的信用贷款。由于小额信贷可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风险管理的水平决定着小额信贷的额度,所以有必要对社会绩效、财务绩效进行有效的管理。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既能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又能维护良好的农村金融秩序。因此,规避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风险,提高信贷风险的管理水平,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内、外风险分析
1.内部风险
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存在内部风险问题,内部风险主要分为管理风险和利率风险。其中管理风险指农村信用社出现信息披露不够及时、产权分配不够明细以及相应的机制不够健全等,使得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大大降低,从而削弱他们对信贷风险的防范意识,也加剧了信用社的信贷资金损失。目前,不少农村信用社都采用利率优惠的政策,这一政策使信用社放贷的利率和信贷风险不协调,由于害怕承担风险,部分信用社不愿向外放贷,导致小额信贷满足不了农户对资金的需求。
2.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别为自然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其中自然风险是指农户办理小额信贷业务过后一般都会用来发展农业产业,而农业产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经过调查研究得知,经济条件越落后的地区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程度会越大,如果遇到自然灾害,那么农户的收益就会降低甚至亏本,导致无法按时给信用社还贷。在市场风险问题上,受市场条件的制约,一些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而农户在短时间内无法调整农产品的生产结构,使之不得已降低了农产品的价格,收益下降,还贷能力也会随之降低,这是农村信用社在小额信贷上面临的市场风险。另外,在信用风险问题上,由于小额信贷的借贷方式是以个人的信用作为还款保障的,因此存在着比较大的不确定因素,而农户文化水平不高等原因也增加了信贷的风险。
三、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信贷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我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管理人员大多缺乏很强的风险管理意识,这对信用社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潜在危害。在经济发展缓慢的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员工的文化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专业能力也不是很强,通常是“接班”上岗,过分追求业务量而忽视放贷所带来的风险,加上缺乏及时有效规避风险的措施,因而增加了信贷的风险。
2.信贷风险实施监管不到位
首先,信贷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一些信用社制定的风险管理制度中,明显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无法正确指导信贷业务的有效开展。在风险管理的贷前、贷中、贷后等流程的实施中也比较混乱,甚至存在一人多职的现象。
其次,在信用评级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贷前调查可以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然而一些信用社却对此不予重视,直接影响着信贷申请人评级的准确性。由于小额信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信贷发放也较为集中,因此增加了贷前信用调查的工作难度。
再次,在贷中检查管理不到位。一是贷中的检查工作和贷前的调查工作内容界限模糊,工作内容中有交叉重复出现的情况,降低了贷中检查的效率;二是贷中检查的方法不够科学,容易受主观条件的制约。
最后,贷后的检查机制不够完善。贷后检查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提高资金流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由于农村信用社在人员的配比上相对较少,对农户的贷款运用过程情况监督不全。此外,信贷档案中相关内容记录不详细也致使信用社错失最佳的收款时机。
3.信贷风险的补偿机制不够完善
完善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在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理应受到农村信用社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我国农信社的信贷补偿机制并不健全,导致达不到资本充足率,因而无法及时核销损失的小额信贷。
四、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的控制策略
1.加强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内部风险的控制
控制小额信贷的内部风险,是小额信贷业务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农村信用社要优化风险评估方法,完善相关监督检查的制度,确保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建立一个包括员工在内的内部监控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对小额信贷业务工作的各个流程进行严格的监控,及时发现、处理各种问题,做到从根本上对小额信贷的风险进行把控。
2.优化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结构
通过改革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来健全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可以合理分配农信社的各方利益与责权。首先,健全组织的各种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各组织部门领导的权责范围,在内部建立民主的决策体系和权力体系,规范小额信贷的相关制度。其次,通过对组织内部的权力架构和权力控制者进行权责的分工,实现决策与执行及监督这三个环节的有效区分,以降低因为权力滥用和决策不民主造成的小额信贷决策失败率。最后,强化内部成员的激励机制、优化内部风险的管理控制制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降低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制度性风险。
3.完善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风险评估体系与补偿机制
首先,建立一个统一的征信信息系统,有助于规避较弱势的农业产业内生性风险,提高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弱势群体信贷风险的管理控制能力,完善的征信信息系统数据库可以使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健康发展。
其次,正确合理地利用央行和各级商业银行的现有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在保证联网信息安全的基础下进行金融机构的信用信息联网,给农村信用社提供客观的小额信贷客户信用情况。
再次,完善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各种补偿机制。第一步要建立风险补偿来源的可持续扩充机制:一是建立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补偿专项储备基金;二是合理运用内生的金融资源。第二步要实行财政金融政策的直接补偿机制,建立用于支持农业发展以及农民增收方面的税收补偿,对欠发达地区和受灾严重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提供税收补偿。第三步要健全农业保险及担保的间接补偿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业保险和担保补偿机制以及小额信贷的担保体系,以降低小额信贷风险。
最后,农信社应该针对小额信贷违约率较高的情况,在金融产品方面进行创新,通过采取小额信贷风险互换产品的途径吸引投资人,从而把农信社所要承担的小额信贷风险部分转移到互换产品投资人身上。另外,相关部门要给这项金融创新业务制定一个相应的政策,从制度上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五、总结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和支持。但是在小额信贷管理中存在工作人员的信贷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信贷风险实施监管不到位、信贷风险的补偿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策略,通过加强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内部风险的控制、优化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结构、完善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风险评估体系与补偿机制等措施,有效规避风险,使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能够健康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秀兰,阚先学农村信用社“惧贷”,“惜贷”的破解思路[J].理论探索,2013(2):72-74.
[2]申韬小额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研究述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9):98-99
[3]汪建亚,马鹏飞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法律监管问题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6):69-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