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辅具设计的社会性发展需求

2015-11-24漆炫烨

设计艺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辅具使用者设计师

漆炫烨

黄群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

一、引言

中国未来发展将面临两个挑战,一是显著增长的“人口红利”(见图1),二是持续、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见图2)。

据有关数据推断,2015年之后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2015年到2035的20年间,中国老年人的比例将会增加一倍,占到总人口的20%。另据“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网”统计,我国现有残障人8 296万,依然呈增长趋势,其中60%以上者需要借助辅助器具补偿和改善功能来提高生活质量,才可以增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1]。

图1 中国人口的出生与增长[1]

图2 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1]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因此社会逐渐关注老年人和残障人等弱势群体;随着这个群体的社会地位和被关注程度的提高,病患者和残障者对身体机能的恢复愿望十分强烈,于是设计师也就将眼光投向了之前少有涉足的“辅具设计”。

二、辅具设计的现状

讨论辅具设计现状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辅具”和“辅具设计”的具体内容。“维基百科”是这样介绍的:

辅具器具(Assistive Devices),亦被称为辅助科技(Assistive Technology Assistive Technology),包括了任何一个项目、设备或产品系统,不论是市场产品、改良产品或个别订制的产品,只要能够增加、维持或改进身心障碍者个人能力,就算是科技辅具。辅助科技是科技的一种,泛指运用科技的方法,或研发科技的装置,协助身心障碍者,重建或替代他们的某些能力或身体机能,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①。

总的来说,辅具设计的技术含量较高。研究表明,一旦科技维持在较高水平,亦即产品中出现了新的技术,就会导致推广与使用的问题,这就成了一个悖论:再优秀的产品,消费者不了解、不熟悉,加之操作复杂,而较难迅速适应。无论哪种技术性产品需要快速打入市场,都必须对消费者群体进行调研。从对辅具消费者群体的调查情况来看,他们对此类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的态度是难以让设计师乐观的。

从一般经验上看,高龄人群对新科技产品的接受程度比较低,主观上是很排斥的[2],而患有疾病或者残障的人士对新科技的态度也同样如此。调查表明,高龄人群在面对新技术的时候热情不高、熟悉迟缓,适应时间较长;而身有疾患或残障的人群则因病痛折磨、行动不便导致的心理阴影或自卑而拒绝使用辅具。

与中国的情况不同,欧美及日本等国不但在辅具设计与研发的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而且经过反复打磨,产品质量可靠,早已被消费者接受,普及率相当高。反观现时中国的辅具设计与生产,一直坚持着传统,无论是外观还是技术含量,都无明显改变;其功能也只能是满足一般性的要求,没有考虑使用者的不同特点与不同需要,也没有与使用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以减少其障碍与不便[3]。这种没有仔细研究使用者情况的产品往往只停留在设计的表层,很难在辅具市场上产生足够的竞争力。常识认为,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必须始终围绕着使用者群体,一旦与之脱离,即便是新技术与新设计也会被消费者所忽略甚至是遭排斥,那就很难达到为消费者服务的目的了。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一些企业意识到了辅具设计制造蕴藏的潜力,将此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付诸行动,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引进国外的技术与人才,或者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发研究,即便如此,与社会的需求还是有着相当大的距离。这是因为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辅具设计制造的社会意义,其所投入的资金人力不够,造成了辅具设计制造现状的不尽人意。要迎头赶上欧美国家,还得花费极大精力。虽然人们的目光聚集到了辅具的设计与研发上,但是由于太少的设计师投身于此,没有新鲜的血液注入,也就很难大踏步前进;而与此相关的院校也不太重视辅具设计的教学,无法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料,导致其了解辅具设计意义的学生甚少;如在国内网站上很难找到相关的信息以供查询、参考与学习。这些现状都极大地阻碍了辅具设计的发展与进步,也导致辅具设计制造处于一个尴尬却很无奈的境地:人们希望发展它,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重视它,然而也不愿意抛弃它。

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辅具设计得到重视,在相关行业的努力下,辅具走入社会的步伐加快。尽管如此,辅具设计制造的社会价值仍未得到切实地体现。辅具还不能按计划进家庭、进社区,这是因为设计师还不知道特殊人群在家庭在社区,还以为大多数是在医院[4]。

三、辅具设计师需要什么

近年来,设计师们似乎都在设计物的外观上下功夫却没有注意其实用性,在这种追求下,很多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十分惹眼并且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与此相反,辅具设计却是太注重实用性而忽略了产品的造型与外观。

老年人和残障人群体的特殊性就在于他们的生理及心理。对于这两类人群来说,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有可能伤害他们或者感动他们,这不只是产品的功能,也包括产品的外观。设计师设计辅具,最重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老年人和残障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5],增强其自信心。如果设计师在突出辅具功能的同时也能强调外观,通过细节打动使用者,让他们不再有厌恶感和排斥感,也不再对使用辅具产生自卑,而是积极地接受。须知,生硬、冰冷的实用型设计改善的是使用者的生活而非心理。

产品外观的基本组成要素是形态,形态是触发人们情感变化的重要的设计元素[6]。一般的设计都是基于产品造型的美学法则和结构法则进行的。设计辅具时,不仅要以造型的美学法则和结构法则作为指导,更需要设计师考虑特殊人群的心理状况。如果辅具不能从外形上消除使用者内心的恐惧,不能给使用者带来快乐愉悦反而增加了心理的阴影,那么无论这个产品的技术含量如何,都不会是一个好产品,也不会是一个好设计。要减少老年人和残障人群体的心理障碍,辅具设计师需要注意:

第一,辅具的整体造型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大导角或是大曲面。因为亲切、柔和、舒适是由大导角或大曲面成就的,心理上的安全感也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第二,认真隐藏所有的机械部件,不能隐藏的则借助造型或者色彩予以掩饰,如此就能将对使用者的刺激减少至最小;

第三,造型要与使用环境融为一体。造型一方面要体现出高效率,一方面要低调,不夸张,能够不让使用者产生恐惧情绪;

第四,操作装置设置合理,处于双手最容易触碰的地方。

第五,按需设计,个人订制,即根据使用者的生理特点与个性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7]。

在关注造型的同时,设计师也应该将辅具的色彩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内容予以思考和推敲。有经验的设计师十分注重色彩。色彩作为产品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除了能为产品外观带来美外,更重要的是能够表达设计师的情怀,传达产品的情感。

色彩是设计的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是产品的外包装。产品的魅力、产品的性格以及产品所包含的视觉信息,大半是由其宣示的[8]。所以在辅具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在色彩上下功夫。色彩对人的影响是深刻的,尤其是特殊人群,也许更敏感更强烈,有基于此,选择宜人的色彩就十分重要了。比如红色,对这一部分人而言显示的是温暖或好运,但对那一部分(色盲)人来说,却造成了恐惧与嘲笑。这种不同的心理状况是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不断斟酌的。此外,色彩还代表着联想与思考,这就很容易使其表达的情绪具象化:当使用者看到蓝色,可能会想到蓝天白云,看到绿色,可能会想到广袤的草原,这种具象化联想就能使心理愉悦、精神振奋。幼儿与成年人、老人,正常人群和特殊人群对颜色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设计师在设计时也是需要注意的。科学、合理的颜色搭配及调和能给产品带生命、力量、温暖和号召。

当然,辅具设计师除了关注造型之外,还要关注产品的安全性能。安全性是辅具设计中的第一要素,也是最为重要的要素[5]。特殊人群与普通人群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身体机能的不足或者缺失,基于这种情况,辅具产品的安全性就必须需要设计师的高度重视。

如何设计出贴心产品,这个问题一直激励着设计师。如果设计师能在设计之前对身心障碍者深入研究、反复探讨,会因使用者的清晰界定,就能设计出更加方便、合适、悦人的辅具产品。需要注意,身心障碍者是与健康人生活在一起的,但是由于身心的某些缺失,不能像健康人那样行动方便,但是他们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所需所欲,而这些清楚的需要,完全可以给设计师指引方向,设计出真正符合他们想望的产品,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富有质量②。要想做一个好的辅具设计师,就必须先熟悉自己的服务对象,只有了解了他们的需要,才能设计出满意度较高的辅具。

总体而言,成为一个优秀的辅具设计师最需要的是在实用性指导下在造型上给予体贴关心、色彩上反复斟酌,以及对安全性的深思熟虑。

四、辅具设计发展的需要

新科技辅具给使用者带来的负担不只是心理上的,如高昂的购置费很有可能导致望而却步。一旦失去了科技的支撑,这些辅具就完全丧失了市场竞争力。如果能够化繁为简、因人而异进行设计,达到他们的使用要求,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甚至可以让他们承受一定的生活压力与精神负担。借助辅具,他们可以自食其力,不仅能让生活变得轻松,而且减轻了家人的负担,于是便可以重新找回自信,变得乐观开朗,自强自立,于国于家是大有裨益的。

辅具要求具有个性化特点,即使是相同的残疾类别或残疾等级的残障人,由于功能障碍、需求目标、爱好习惯、文化背景、年龄、使用环境以及家庭支持系统等情况的不同,辅具需求也就有着较大的差异[9]。辅具不只是协助器具,不只是具有使用功能的一种装备,它还需要设计师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和全面深入地对其服务对象以及他们的需要的了解,它代表的不是一个产品也不是一个专利,而是一个拥有良好素养的设计师对高龄人群、残障人群的关心与呵护。设计师的工作要能够让使用者明白,并非使用辅具就意味着没有生活能力、没有自尊心、没有自信心,而是一种能够使生活更便利、更轻松和更美好的方式。长久以来,辅具只是以简单的配发为主,远不能满足残障人士的个性化需求[10]。辅具需要更自由、更个性、更能够满足使用者特殊需要的特别设计,才能达到改善使用者心理状况的目的。这就好比突然之间备受追捧的“积木手机”,因其独特的“私人订制”理念,每个人都能随意组合成自己心目中早就“设计”好了的手机,这种个性化和私人化式的“生产”是其它设计很难达到的。如果辅具设计借鉴积木手机的理念,真正做到“私人订制”,为每一个使用者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满足他们渴望被关爱与被重视的心理,那么这个设计就一定能够从根底上改变他们的生活、心理与心态。

五、结论

为老年人和残障人提供辅具,是帮助他们补偿功能、改变现状、提高自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11]。作为与特殊人群最为贴心的辅具产品,不仅要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便,而且要在更深层次上满足他们对正常生活的渴望,实现他们能与普通人一样生活的自尊与自信。通过设计合理的辅具,这些特殊人群就能够体会到设计师对他们的重视与关爱,这对于促进其心理问题的改善与解决能够起到特别的作用。辅具需要关爱,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设计师背负的是强大的社会责任,要将帮助特殊群体克服心理障碍,使冰冷的器具变成温暖人心的工具作为努力的目标。

注释

① 辅具.转引自于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C%94%E5%85%B7).

② 龙希文.产品设计借助辅具需求创造消费市场.转引自“身心障碍者服务资讯网”(http://disable.yam.org.tw/).

[1]陈卫.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2005-2050年[J].人口研究,2006(4):93-95.

[2]徐业良,虚俊铭.老人福祉科技与远距离家居照顾技巧[M].台中:沧海书局,2012:259.

[3]李立华.基于情景分析法的行动辅具设计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6:38-40.

[4]Jutai.J.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ssistive technology in community and home environments:Capturing theperspectives of users and caregivers [J].Gerontechnology,2010,9(2):110-116.

[5]黄晓光,叶振合,郑颖.残疾人辅具产品安全性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0(16):16-18.

[6]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97.

[7]夏志良,叶振合,李鑫.煤矿机械产品的人性化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08(4):102-103,111.

[8]盛希希.色彩对产品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4-57.

[9]Mahant.S,Cohen.E,Rosenbaum.P.Decision-making about Assistive Technology Interventions in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Considerations for Service Providers Working with Families,Published and Distributed by CanChild Centre for Childhood Disability Research [J].Developmental medicine and child neurology,2012,52(12):1120-1126.

[10]陈振声.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的构建[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6):583-585.

[11]孙先德.构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体系 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2):1001-1003.

猜你喜欢

辅具使用者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试论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发展的战略要求
设计师访谈
实物方便挑选密云成立残疾人辅具展示中心
安徽省5市残疾人残疾类型及辅具适配现状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推荐一个设计师
抓拍神器
台湾高等院校身心障碍学生学习辅具服务述评
他汀或增肌肉骨骼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