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人民日报《两会e客厅》全面推进融合创新的有益尝试
2015-11-24纪雅林
□纪雅林 商 旸
《两会e客厅》是人民日报融合创新的全媒体产品,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首次亮相,就成为中央媒体两会报道的一大亮点。中央各部委的部长、副部长,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及权威专家,在《人民日报》记者的主持下同台对话,关注民生热点、着眼政策走向,10期访谈以图、文、视频等不同形式,通过《人民日报》、人民网及旗下的法人微博、微信、客户端、电子阅报栏,全方位立体化落地传播,引起强烈反响,赢得了受众和业内同行、受邀部委的充分肯定,形成了品牌效应。
2015年3月,《两会e客厅》连续两年登陆《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延续去年的风格,并增添新的亮点——19期访谈,20位部长(副部长)、52位嘉宾做客。今年不仅数量上翻了一番,传播手段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更加注重移动端、多屏化的传播需要,大大增强了互动性。《两会e客厅》在人民网PC端及移动端的访问量超过1600万人次,新浪微博#两会e客厅#话题超过6600万人次阅读,数十家网站进行转发,展现出《人民日报》在新媒体时代权威、高端的传播优势。
在各家媒体全面推进融合创新的大背景下,《人民日报》走在时代潮头,以孜孜不倦的实践大胆探路。《两会e客厅》坚持“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融合发展思路,通过不断的创新尝试,大大增强了其传播力和影响力,其中一些有益经验,或可为党报融合创新提供些许借鉴。
一、新媒体时代推动融合创新
近年来,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裂变式发展,带来了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中国的传媒业正在经历一个崭新的时代。2014年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这一年,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媒体实践,都坚定认可了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将加快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事实上,《人民日报》多年来传播形态创新持续推进,全面融合之势渐进渐强。人民日报社从传统报纸形态,逐渐发展为全媒体形态的媒体方阵,截至目前,共拥有29种社属报刊、32家网站、56个微博机构账号、71个微信公众号及21个客户端,覆盖总用户2.8亿多人次。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仅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就增加了500多万用户。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电子阅报栏组成了日益成熟的多层次、分众化传播体系。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的成立,更为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坚实的创新基础。
传播体系建设为融合发展全面推进、新闻信息生产传播模式进一步升级奠定了基石;全国两会期间,重大主题报道为全面融合发展提供了再次实践的良好契机。《人民日报》在去年尝试的基础上,利用已有平台,拓展新型渠道,继续开拓创新,推出了《两会e客厅》升级版,更加适应多方传播的需要。
二、融合创新全面提升传播力
《两会e客厅》栏目的核心产品是高端访谈,而访谈的核心则是利用《人民日报》的高端资源独家邀请到的部长、副部长。部长与代表委员、专家同台对话,紧扣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后的改革热点,及时跟进2015年全国两会焦点。跑口记者则变身主持人,引领话题游刃有余,凸显专家型记者的优势,是这场访谈的一大亮点。
每场一个小时左右的访谈,根据不同的媒体性质编辑成不同的新闻报道形式,通过《人民日报》“两会特刊”和人民网访谈专题,以及人民日报社旗下微博、微信、客户端、电子阅报栏等渠道全媒体立体传播,并与广东卫视、湖北卫视等其他媒体合作,同时落地推广,这就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一场访谈、多种产品、10个以上的媒体平台推送,充分利用访谈的新闻价值,以多种形式满足了不同受众群体的接收习惯。今年的《两会e客厅》,在载体、手段和组织方面,全方位深化融合程度,优化融合效果,更好地坚守了《人民日报》权威的品牌优势、高公信力的内容优势和高素质的人才优势。
(一)载体创新融合,充分利用移动端增强传播效果
融合中的中国传媒产业呈现出社交化和向移动端集中的趋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传媒业态正逐渐成长为传媒支柱板块。[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5.57亿。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5.8%,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
今年《两会e客厅》在传播载体上更加注重移动端平台的使用和开拓,充分利用手机新闻客户端推广,将见报稿件与视频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新闻客户端同步推送;微信公众号推送,人民网和中央厨房分别制作H5(HTML5)产品,在人民日报总编室、人民网、人民网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等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
移动端平台的充分利用带来了更加良好的传播效果。据人民网统计,截至3月18日,《两会e客厅》在PC端(电脑端,包含专题首页、单场、消息、话题引导帖、视频)的访问量达56万人次,而移动端(微信、微博、客户端各种相关产品)的访问量超过1567万人次,是PC端的近28倍。这一数字,再次印证了在移动互联时代融合创新对于提升传播力的重要性。
(二)手段创新融合,引入H5互动产品强化内容表现
内容产品的高端与独家,无疑是新闻竞争的核心与关键。而表现手段的融合,将极大地强化内容表现,让内容产品本身的深度、温度和锐度优势得到显著放大。
《两会e客厅》始终将表现手段创新置于重要位置。今年栏目组联手新组建的全媒体平台 “中央厨房”以及人民网推出适应手机传播需求的H5互动产品,成为表现手段创新的重要亮点。
H5互动产品,是诞生不足一年的手机端新兴产品形态,目前已成为各大媒体在技术展示和内容推送方面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产品推广的预热环节,栏目组就与报社中央厨房技术团队合作推出H5产品《两会e客厅·我来问部长》,突出了新媒体产品的交互特性,两会伊始便收获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上线仅3天,访问量就突破100万人次。
同时,每期访谈与人民网合作出品的H5产品,突出新闻性,将部长的谈话内容、部委的改革举措通过图、文、视频、动画效果等多种编排手法呈现,信息丰富、直观明了,在本次两会报道中独树一帜,在人民日报客户端、社内多个微信公众号落地推广,收获了较高点击量。
例如,人社部e客厅访谈H5《新常态下如何看就业》落地一天点击量就超90万人次,国家邮政局e客厅访谈H5《快递点燃消费激情》在不到一天时间内,点击量也达到了57万人次。
(三)组织创新融合,整合资源激发新闻生产潜能
媒体融合首先要打通。打通之后是整合,通过整合体制、流程、人员、技术、资本等资源,有破有立,形成合力。整合之后是提升,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各自的优势,使其有机融为一体。[2]
媒体进入全面融合,必将涉及内部组织形式的整合,有效集纳和利用各种资源,激发新闻生产潜能。《两会e客厅》以项目制运作,从策划到落地,融合报网多个媒体平台,整合多个部门资源,形成合力:人民日报总编室、经社部、政文部、国际部、地方分社、新闻协调部、数字办、对外部,以及人民网社区部、网络电视部、报网互动部、要闻部、地方频道,包括中央厨房等,超过15个部门为e客厅提供支持。围绕一期e客厅为之服务的融合团队超过60人,具体包括:栏目统筹4人(含选题策划、嘉宾沟通、落地推广等),专业部记者1-2人(邀请部委领导,担任主持人,稿件撰写),特刊版面编辑4人(含美编1人),人民网网电部20人(摄像、灯光、编导、后期剪辑制作等),人民网社区部9-10人(嘉宾沟通、接待、速录、制作访谈页面、相关H5等),人民数字5人(剪辑、制图、审核等),法人微博约2人,2个客户端(人民日报与人民网)约4人,3个微信公众号约5人,两会特刊见报二维码审核3人(人民网、总编室)。
三、“产品为王”催生品牌营销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曾经引发内容与渠道 “何以为王”之争。在媒体全面融合的时代,无论内容还是渠道,都已成为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工序和新闻生产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因此,“产品为王”才是媒体全面融合时代传播力竞争的核心理念。
做产品,关键要做品牌。要做好融合新闻产品的品牌,除了内容优质之外,运行机制要成熟、融合人才要培养、传播渠道要打通。今年《两会e客厅》着力于“产品为王”,由此衍生出品牌营销的崭新理念。
(一)运行机制成熟、运作流程顺畅
媒体融合首先是协调理顺流程。每期e客厅背后,十几个部门、几十人的融合团队要协作顺畅,需要精心协调。从2014年开始,人民日报在全国两会前专门设立e客厅栏目组,负责总体统筹,栏目组确定了项目制运作的机制,确立明晰的工作流程,从访谈到落地,每个环节、每个平台都具体到人,保证了合作高效、有序。
在2014年的基础上,今年e客厅栏目组从两会前一个月即成立,运作更加顺畅。每位栏目组成员负责统筹4期左右访谈,全面沟通、随时补位、全程把关。在栏目组的协调统筹下,专业部门跑口记者联系部委、主持访谈,展现了专家型记者的良好形象;人民网社区部、网络电视部丰富的访谈节目经验、成熟的视频制作团队,让19期访谈紧张而有序地完成;各媒体平台全力配合,一一落地,在新闻富集的两会期间引发热烈反响。
(二)培养项目经理式的融合人才
新媒体时代对媒体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一批合格的融合人才。融合人才首先应通晓各种媒体形态,特别是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色,能够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在此基础上,当进入组织融合阶段,不同形态媒体的采编人员,会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整合、重构,在一个全新的、开放的办公平台上生产新闻产品。因此,融合人才的更高阶段是类似项目经理式的统筹协调专家,调动各种传播渠道、各类媒介人员合力进行产品加工和推广。
作为全面融合的全媒体栏目,《两会e客厅》希望培养更高层次的融合人才,从而促进报纸的编辑、记者变身新闻项目经理,不仅自身熟知全媒体传播的特色,而且可以综合运用、调配不同媒体资源和渠道,制作新闻产品、推广新闻产品。
e客厅的栏目统筹均来自《人民日报》的专业记者和版面编辑,每期产品从前期组织到当期生产,再到后期推广,都需要把控各个环节。
在访谈前期,栏目统筹要协调专业记者与部委商议,形成访谈提纲和脚本;协调视频编导、网站编辑、专业记者、版面主编,对视频产品和文字稿件进行策划设计。
在访谈当天,栏目统筹要协调视频编导和摄像在演播室进行录制,并在第一时间将访谈重点内容进行初加工,请专业记者撰写文字稿件,帮助视频编导选择重点剪辑成片,帮助网站编辑形成专题页面。
在访谈后期,栏目统筹要在人民网首页、强国论坛、人民电视页面,确认《两会e客厅》的视频、访谈实录、访谈新闻、观点摘编、报纸版面、改革亮点图表等内容;沟通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电子阅报栏等推送信息。
融合式参与全媒体报道,这种项目经理模式,使得报社记者、编辑全方位体验到融合趋势带来的新闻生产过程,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新闻生产过程,为党报适应媒体全面融合时代进行了人才培养的有益尝试。
(三)渠道拓展更加多元化,传播效果无限放大
对于全媒体栏目运作而言,媒体渠道以及市场拓展也是重要一环。今年《两会e客厅》的渠道拓展,在去年人民日报社内部的报、网、微博、电子阅报栏等媒体平台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新闻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渠道。
在对外拓展方面,与两家省级卫视合作落地,广东卫视《权威访谈》栏目播出5期访谈,湖北卫视也落地部分访谈。《证券时报》和《上海证券报》等主动提出合作,在各自渠道中推广新闻产品。
从报纸到网络,再到省级卫视,渠道拓展进一步拉动了《两会e客厅》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截至3月19日,通过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人民网法人微博和强国论坛微博,新浪微博#两会e客厅#话题超过6618万人次阅读;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网易网、和讯网、中工网、环球网,以及全国人大网、人民政协网等主要网站多有转载。
四、党报融合创新仍有很大空间
(一)传统媒体融合转型亟待加速
作为典型的传统媒体,党报长时间以来形成了固有的采编模式,一线从业人员在融合时代的全媒体报道中急需加速转型。
跑口记者出镜担纲主持人,专业优势明显。然而作为文字记者,也具有依赖书面表达、镜头感不强等不足。为提升访谈的专业性,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日常全媒体培训,使文字记者尽快适应新媒体时代多屏化、全能化的要求。
访谈内容上,则应更加注重适应新媒体大众化、分众化的传播特点,尽量避免话题过于宏观和抽象,尽量多涉及群众关注的话题,提高对访谈内容的掌控能力。
(二)项目运作常态化需组织重构。
项目式的运作方式将成为媒体全面融合时代打破既有组织隔膜、整合报道资源、提升传播力的发展方向。因此,不仅在全国两会这个战役性报道中可以进行尝试,也应逐步推广到党报的日常报道中。
党报因其独特的属性,肩负着大量重大主题宣传、重要指令性报道,这些报道中往往蕴含着高端、独家的新闻资源,完全可以利用融合创新的思路,运用项目式挖掘平面报道看不到的亮点,增强指令性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项目运作模式与以往党报传统的组织构架存在很多不同,与既有的部门分工、采编形态也有很多差异。一旦进入常规化报道,可以尝试对现有组织形态进行必要的优化重组。
基于融合发展的组织建设已经在今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中有所体现,除了《两会e客厅》项目化运作外,还首次试行全媒体平台工作机制,设立“中央厨房”,进行了一场融合报道的压力测试和运作演练,一次“策、采、编、发的自我革命”,从试验的效果来看,也达到了报道内容平台化、报道内容定制化、报道方式故事化、报道数据可视化的预期目的。
除了内容生产流程的组织重构之外,渠道推广方面也应建立专门团队,形成常态机制,例如每一次项目运作都可以设立专门的渠道推广编辑,开发出更加适合移动端、多屏化的产品,与时俱进创新表达,加大推广力度。
(三)融合平台应更加注重互动
受众与生产者的融合,是媒体全面融合的重要表征。2014年《两会e客厅》推出了网友点赞榜等互动小环节,今年则顺应新媒体的传播需求,增强了互动体验。
在预热环节,H5产品 《两会e客厅·我来问部长》,以加入“部长朋友圈”的形式,引导手机用户向人社部、司法部、证监会、中科院、民航总局等十余个部委提问,交互性强,传播效果良好;人民日报法人微博根据访谈脚本精心制作预热文案,发布了图文并茂的征集微博,网友通过转发、评论,更可以使用秒拍“出镜”提问,发布后平均每条立即转发上三位数,为访谈升温提供了话题度;人民网强国论坛推出“我有问题问部委”,网友参与也很踊跃。
在访谈现场,利用合作技术在访谈当中插入网友实时视频连线环节,提升了现场感和互动性。这种开放性和互动性,契合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应成为传媒今后的探索方向之一。
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左二)做客《两会e客厅》。左一为人民日报社记者曲哲涵 李维娜 摄
(四)党报融合创新大有可为
《两会e客厅》经过两年探索,为党报全媒体平台融合创新的项目化运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党报有着市场化媒体难以挖掘的高端新闻资源,也有影响力巨大的网络、客户端、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通过融合创新栏目,将旗下各种传播平台融合打通,一方面发挥了党报在高端新闻资源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将党报旗下各媒体平台融合创新的合力充分展现出来,1+1>2,媒体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传统媒体要围绕新闻生产策、采、编、发环节进行自我革命、机制创新,在采编力量、报道资源、传播渠道等方面全面推进融合探索,建设更具传播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1]崔保国.2014 年中国传媒业回望[J].新闻战线,2015(1).
[2]马利.遵循规律 优势互补 勇于创新——对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