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方案研究的必要性及研究内容探讨

2015-11-24

铁道标准设计 2015年3期
关键词:工程规划轨道交通用地

汪 胜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方案研究的必要性及研究内容探讨

汪 胜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前期研究过程中应与城市规划密切配合并充分互动,否则将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方案难以稳定、工程投资激增,或工程建成后乘客使用不方便、客流与运输能力不匹配等问题。结合多年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设计及后期实施阶段工作的经验体会,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方案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内容,以达到切实稳定工程方案、明确规划条件、落实用地控制的目的,试图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系统性的工作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方案;方案研究;用地控制;规划调整

1 概述

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为解决日益突出的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或开发区等新城及外围组团与主城中心的交通联系问题,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方兴未艾。但从近几年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前期规划研究工作的缺失或不深入,导致工程项目与城市规划脱节,从而引起工程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轻则导致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甚至工程建设阶段方案反复变化迟滞工期,甚至带来局部废弃工程,重则导致征地拆迁及工程建设费用激增,或者沿线城市建设及地块开发与工程项目建设时序不匹配导致运营效益低下,从而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方案研究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北京明确要求轨道交通线路在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之前必须进行工程规划方案研究,报市规划委批准后作为工可报告编制依据及沿线用地规划控制依据,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其研究的内容和深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其他有些城市或部分线路开展了类似的线站位方案研究或工程方案研究工作。

2 工程规划方案研究的必要性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大体如下:地方政府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作为其专项规划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同时,组织专业机构编制作为综合交通规划子项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线网规划获地方政府批准后组织专业机构编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建设规划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委托专业机构编制拟建线路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支撑性专题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省(或直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即进入工程建设实施阶段。

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是宏观的控制性规划,侧重轨道交通线路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对每条线路的工程方案虽有涉及,但研究深度很浅,难以保证工程方案的稳定性,也难以保证工程项目与周边地块规划在实施层面的充分结合。[1]而工程可行性研究则侧重工程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往往在工程项目与沿线城市规划及地块开发的密切结合程度上关注较少。国家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施阶段的总体方案、工程规模及投资等与批复的建设规划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符合性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因此,工程项目建设与城市规划、地块开发及用地控制方面存在脱节,会导致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和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比如为满足沿线城市规划或地块开发要求而导致线路路由、起终点、敷设方式、站点布置等工程方案大的调整,引起工程规模和工程投资较建设规划或工可相比有很大变化,带来项目审批的风险;比如由于方案变化或用地规划控制管理不到位而导致拆迁量巨大,引起工程投资大量增加;比如有些城市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规划条件变化导致废弃工程;比如因为规划配合问题引起的站点设置不合理、换乘不便、交通接驳设施不落实等,而导致的乘客使用不方便;比如线路建成后由于沿线规划调整导致客流激增超过运输能力,或TOD模式线路沿线城市建设和地块开发没有按计划实施,而导致客流严重不足等等。

为保证轨道交通工程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轨道交通工程的交通功能、社会和经济效益,避免或减少以上问题带来的影响,开展轨道交通工程规划方案研究是重要措施之一。工程规划方案研究在线网规划或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同时,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之前开展,城市各相关主管委办局需要全面参与其中,通过方案研究,切实稳定工程方案、明确规划条件、落实用地控制,并纳入到城市规划和用地审批管理体系中去。工程规划方案研究一般以线路、行车专业为主,土建专业配合,必要时车辆和机电设备系统专业参与,并与当地规划设计单位密切合作,在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主导下完成。工程规划方案研究是前瞻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前期研究,要把规划的宏观性、总体性和工程实施的微观性、可实施性充分结合起来,同时工程规划方案研究不同于工程设计阶段从“经营地铁”的角度看问题,而是要求从“经营城市”的高度看问题,因此对规划设计人员宏观把控能力、总体能力、多专业知识和综合协调能力要求较高。

3 工程规划方案研究的主要目的

(1)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的支撑性文件;

(2)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3)本项目建设用地控制和沿线用地控制规划编制的依据;

(4)沿线城市用地规划调整或编制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依据;

(5)对沿线土地开发及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接口条件的依据。

4 工程规划方案研究的主要依据

(1)城市总体规划及各相关专项规划;

(2)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3)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4)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6)沿线片区土地利用规划;

(7)沿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8)近期城市重点发展区域开发建设计划;

(9)沿线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规划情况和建设计划;

(10)相关规范、规定和标准;

(11)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或业主的其他要求。

5 工程规划方案研究的技术路线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方案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方案研究技术路线

6 工程规划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

6.1 基础性研究工作

基础性研究工作是工程规划方案研究的第一步,按照“面—线—点”的层次逐步深入。

(1)对城市现状及未来的理解和分析

通过对本线路所经区域的城市区位、城市性质、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形态、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用地布局、产业分布、产业和用地发展方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竞争力、城市局限性等综合因素的分析,准确把握所经城市区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是分析本线路功能定位的依据。

(2)对城市交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分析

通过对本线路所经区域的城市道路建设情况、路网布局、机动化水平、公共交通发展水平、铁路航空水运发展状况、交通枢纽布局、居民出行结构、交通流量饱和度、交通发展目标、交通发展战略、交通政策、交通管理水平等的综合分析,准确把握线路所经区域交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是分析本线路修建必要性和建设时机的依据。

(3)本线路沿线现状和规划情况的深入分析

通过研究沿线功能分区、大型客流集散点、土地利用性质、沿线用地开发建设情况、建筑密度、道路规划条件、基础设施配套情况、沿线交通流量构成等,是分析线路功能定位、建设必要性和技术方案合理性的依据。

(4)轨道交通线网关系分析与研究

轨道交通线网和建设规划是工程规划方案研究的依据,工程规划方案是线网和建设规划能够“落地生根”的保证。通过线网关系研究,明确各条线的服务范围、本线在线网中的作用、敷设走廊、线网换乘方案、资源共享需求、联络线分布等网络关系。

(5)本线路沿线基础资料和控制条件分析

基础资料包括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市政管线、重要节点或沿线小区现状和规划建筑布局等,控制条件包括规划重力流管线、现状和规划大型立交桥、重要建(构)筑物基础、铁路、高压走廊、河道资料等,是分析线路方案合理性和可行性的依据。作为规划设计条件,沿线道路、用地、重大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既是线路方案研究的基础和依据,又是线路方案研究结论需反馈使之调整的对象,二者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保证方案合理、可行、稳定。

6.2 线路功能定位分析

根据以上研究,从线路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客流特征、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作用、在线网中的作用等因素综合分析本线的功能定位,是系统制式研究、确定车辆选型、技术标准、服务水平的依据。线路功能定位是工程规划方案研究阶段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后面所有工程技术方案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线路功能定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分类,要结合线路特点因地制宜的分析确定,工程技术方案和技术标准要符合线路功能定位。比如市区地铁干线、地铁辅助线、市区轻轨加密线、接驳线、城市快线、市郊线、市域线、点对点的专线、旅游观光线、交通疏导型(SOD)或规划引导型(TOD)模式线路等等,或是以上几种功能的结合。不同功能定位的线路的敷设方式、站间距、列车最高速度、旅行速度、技术标准、机电设备配置水平等都要与之相匹配。

6.3 线路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时机分析

线路建设的必要性与线路建设时机是两个概念。线路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本线路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在空间关系上的吻合性,而线路建设时机主要体现在本线路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在时序关系上的吻合性。

(1)线路建设的必要性

通过对城市现状和规划的总体研究以及对线路功能定位的分析,论述本线路建设对支持城市总体规划的实现、促进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调整、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重要枢纽点的交通条件、优化居民出行结构、形成或完善轨道交通网络骨架、支持城市重要功能区的建设、促进旧城改造、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盘活固定资产、有利于文物保护、建设节能环保低碳社会、带动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意义,分析线路建设的必要性。

线路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的要点是依据充分、重点突出、有针对性、有说服力。要避免内容空洞、泛泛而谈。工程规划方案阶段的必要性分析与可研阶段略有不同,工程规划方案阶段的必要性分析侧重于规划层面。

(2)线路建设时机

通过研究本线路沿线重要枢纽节点建设计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城市重要功能区建设计划、旧城改造或城市片区规划推进计划,分析沿线道路交通状况和常规公共交通条件的承载力,提出本线路启动建设的最佳时机。

对于准备修建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还要结合国办发[2003]81号文规定的建设条件分析线路建设时机,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城区人口和客流规模。

在很多情况下,有些线路尚不具备整条线路建设的时机,但沿线某些重要枢纽节点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准备启动,如铁路枢纽车站、高架桥或立交桥等,需对轨道交通进行预留预埋,这也体现了对轨道交通线路进行局部修建的建设时机。

6.4 线路方案研究

线路方案研究应与线路功能定位分析、系统制式研究相结合、相呼应,三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线路方案研究主要包括线位、站位和敷设方式研究。

(1)线位方案研究

线位方案研究包括2个层面:宏观层面为线路路由(线路走向)研究,微观层面为线路与道路横断面的关系。

线路路由(线路走向)研究是以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依据,在保证该线整体走向、所经客流走廊、重要服务节点、服务对象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在局部进行沿某些道路、或者服务某些节点、或者躲避某些控制点等的综合方案比选。方案比选的位置和范围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可能是几百米,也有可能是几千米,在城市外围轨道交通线网稀疏的区域需要比选的范围更大。

线路与道路横断面的关系研究是在线路路由(线路走向)确定的基础上,研究轨道交通的上、下行线(左、右线)与道路横断面的位置关系,如道路中央、路内一侧、路侧绿化带内等。高架区间的标准断面和地下隧道的特殊位置(如与桥梁基础的关系、与控制性建筑物基础的关系等)应以横断面图表示,对规划的道路、桥梁、建筑物等应提出要求,进行相应的配合研究或设计。

(2)站位方案研究

站位方案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车站分布方案和车站基本位置。应对站间距离、服务对象、客流量、旅行速度、实施条件(工程拆迁、管线影响、交通疏解等)、工程投资等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应以重要枢纽和换乘站为控制对车站分布进行多方案比选,有控制因素时应对车站进行详细设计,保证车站出入口和风亭位置在工程技术和可实施性上是可行的。

(3)敷设方式研究

敷设方式研究就是根据沿线道路条件、用地性质、城市建设情况等因素,从实施条件、环境影响、景观影响、节能环保、工程投资等方面,综合分析线路全线或局部地段是采用地下线、地面线还是高架线,并对城市相关规划提出要求[2]。对地面线方案进行比选时,必须要考虑对城市的分割以及市政道路下穿或高架的综合投资。敷设方式研究的重点是确定出洞口的位置,保证线路出洞条件。

6.5 客流预测

客流预测是轨道交通系统制式研究、确定系统能力和规模的依据。

客流预测以确定的线路路由和车站分布为基础,反过来又对线路路由和车站分布的方案比选提供支撑,是方案比选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进行线路路由和车站分布方案比选过程中,必要时要对不同方案进行客流预测和客流分析。

工程规划方案阶段的客流预测在深度上要比工可阶段的客流预测要求低,重点是客流特征分析和全日客流量、高峰小时断面客流量、客流强度、平均运距等总体性指标,目的是通过客流特征分析支撑线路的功能定位分析,并在客流量级上把握住系统规模。

线路规划设计师应根据本线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客流预测机构提出客流指标和客流特征预测需求,为开展系统制式研究和运营方案研究提供进行客流分析的依据。

6.6 系统制式研究

系统制式研究主要是探讨本线采用的车辆型式、最高速度、供电制式、牵引方式等,工程规划方案阶段仅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倾向性意见,为工程技术方案研究提供依据,工可阶段才能深入研究并确定系统制式。

目前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车辆选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轮轨系统、直线电机、跨座式单轨、APM、有轨电车等,各种系统又有不同的标准或型号,如轮轨A型车、B型车、C型车,跨坐式单轨大型车、中型车等。近年来,有些城市在不断创新,研究探讨其他车辆制式的应用,如中低速磁悬浮系统、胶轮路轨系统、铁路制式的动车组等。

车辆最高速度与线路的功能定位和服务对象密切相关。目前应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辆最高速度有70、80、100、110、120 km/h等几种,部分城市或城际间的轨道交通线路正在对最高速度达140、160 km/h甚至200 km/h的车辆系统进行研究实践[3]。

供电制式包括集中式供电、分散式供电和混合式供电。牵引方式包括牵引电压等级和牵引接触方式,目前常用的是直流750 V接触轨和1 500 V接触网,但1 500 V接触轨、接触轨和接触网混合牵引、铁路系统25 kV牵引网等系统也在应用或研究过程中。

6.7 运营方案研究

工程规划方案阶段的运营方案研究重点是系统服务水平(平均旅行速度和最小行车间隔)、系统运输能力、交路方案、配线方案等,用以确定配属车数,目的是确定车辆段、停车场用地规模。

对于常规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规划方案阶段的运营方案相对简单,但对于特殊或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如大站快车、市郊线、城际线等,系统技术标准可能突破目前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的规定,其运营方案需专题研究和论证[4]。

6.8 工程方案研究

工程方案研究是保证规划方案在线路实施时能够真正“落地”的关键所在。工程方案研究主要包括车辆段和停车场方案、重要节点详细方案、施工方法、文物保护方案、分期实施方案等等[5],要根据线路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在此无法一一列举,比如有些对既有线路的延伸需研究机电设备系统接口关系和预留条件等。

(1)车辆段和停车场方案研究

车辆段和停车场方案研究重点是确定场段选址和规模。要确定场段的功能定位,明确任务分工,考虑线网资源共享方案,研究车场出入线方案的可行性。要与城市规划部门密切配合,视条件考虑场段上盖进行综合物业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预留充分的条件。要考虑市政管线、道路设施接入条件,要求城市规划部门一体考虑。

(2)重要节点详细方案研究

这里的重要节点,指的是本线路的工程难点或对线路方案的可行性和稳定性起控制作用的节点,如车站位于现状或规划立交桥范围、车站可实施条件较差、线路穿越大江大河、重要换乘站等。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工程规划方案的稳定和将来实施的合理可行,应对这些节点进行详细工程设计程度的工程配合,作为规划部门项目审批和控制用地的依据。

有些情况是轨道交通沿线要进行用地开发,有与车站进行衔接的需求,或桥梁、隧道等大型基础设施需与轨道交通合建或距离较近,需要轨道交通提出接口条件,这也是工程规划方案编制的目的之一。这种情况也需要对节点进行详细方案设计,需要预留预埋的工程应按照同步设计、同步施工考虑。

(3)施工方法研究

工程规划方案阶段的施工方法研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以及研究的深度如何。必要的时候,施工方法研究能为相关部门提供施工场地控制、交通疏解计划、相关专业研究(工程配合、文物保护等)、工程总体筹划、投资估算等的参考。施工方法研究要有沿线基本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作为前提。

(4)文物保护方案研究

工程规划方案研究阶段应该摸清沿线文物保护单位的情况和保护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期和运营期保护措施,与文物局等有关部门充分沟通,达成一致意见。若线路穿越或邻近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必要时需根据有关部门要求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

(5)分期实施方案研究

部分长大线路,或沿线城市建设发展不平衡的线路,需对线路分期实施方案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方案,供决策部门参考。分期实施方案研究需考虑线路建设时机、分段修建的目的和意义、与既有轨道交通线路的衔接、折返条件、车辆段衔接条件、运营效益等因素。

6.9 用地规划控制与土地开发建议

用地规划控制与土地开发建议研究的目的包括两部分:一是在以上研究稳定工程方案的基础上,对轨道交通项目用地进行控制,保证工程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减少拆迁量,降低工程投资;二是对沿线土地规划提出调整建议和开发利用建议,充分体现轨道交通“经营城市”的理念,使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建设产生良性互动,达到双赢,并充分保证运营效益。

研究的内容重点包括以下4个部分:研究交通衔接方案、项目用地控制建议、分析沿线土地储备情况、沿线用地规划调整及土地集约化利用开发建议。

(1)研究交通衔接方案

根据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区域交通体系或专项交通规划,通过分析轨道交通车站所在区域城市功能定位、居民出行特征、车站服务对象、客流量规模、客流特征、公共交通设施配套及设置条件等因素,将车站根据功能和作用进行分类,并提出交通接驳方式和用地规模控制需求。交通接驳方式包括轨道交通、BRT、普通公交、小汽车(P+R)、出租车、自行车、步行。轨道交通工程规划方案阶段的交通衔接方案研究重点是确保交通接驳的便捷性,并落实大宗的交通接驳场地,以便于与工程项目用地一并进行控制。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交通衔接进行专题研究,根据车站布置方案进一步确定各种交通接驳方式的具体场地规模、位置和布局。

(2)项目用地控制建议

根据工程方案研究和交通衔接方案研究,确定工程建设用地范围线,包括车站主体结构、车站附属结构、区间结构、车辆段及停车场、控制中心、主变电站、交通衔接用地、施工临时场地等[6]。尚不能明确的有重要价值的比选方案也应进行用地控制。

在确定工程建设用地范围线后,应对项目用地控制提出具体建议,包括按车站、区间、地下线、高架线、附属设施等位于道路、地块等不同位置,分别提出控制保护地界。对控制保护地界内进行的地块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既有设施改扩建项目等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7]。项目用地控制研究成果应纳入城市用地控制保护规划范畴。

(3)分析沿线土地储备情况

以轨道交通沿线两侧各1~2 km为研究范围,按照已建成区域、待改造区域、空地、非城市建设区等几大类,详细梳理现状及规划的土地利用情况、各种性质用地平衡情况,统计出可开发、可改造土地面积。若项目须占用集体土地或农用地,应要求市国土部门及早采取应对措施[8]。

(4)沿线用地规划调整及土地集约化利用开发建议

轨道交通的引入必定带动周边地块土地价值的提升和开发力度的加强,并相应的为轨道交通提供源源不断的客流[9]。因此,沿线用地规划调整的目的是为进一步集约化利用土地,挖潜储备存量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为轨道交通提供稳定的客流支持,促进轨道交通及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城市。工程规划方案研究应在此原则下,对沿线用地的规划性质、开发强度、容积率、上盖或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以及地块开发时序、一体化城市设计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和建议[10]。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规划调整和土地利用开发建议研究应在城市规划部门的参与甚至主导下进行,必要时,如TOD模式线路,应进行专题研究论证,并将研究成果纳入城市用地控制保护规划范畴和规划及用地审批流程控制范畴。

6.10 其他研究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方案研究内容中,有时需根据情况或业主要求,增加对机电设备系统、投资估算等的简要分析研究,特殊情况还须根据工程特点确定是否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与论证,如特殊工程地质处理措施、铁路走廊利用研究、文物保护专题研究等,以便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7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结合多年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设计及后期实施阶段工作的经验体会,探讨工程规划方案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内容,试图为解决工程项目与城市规划脱节的问题提供系统性的工作思路,在具体实践的研究过程中还需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方案研究能很好地解决工程项目与城市规划脱节的问题,避免工程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价值。因此,参照北京市的作法,建议各城市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方案研究工作作为项目建设管理的法定程序阶段,并纳入市政府项目审批(国土、规划等)管理流程。各城市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确定工程规划方案研究工作开展的时机,建议在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编制的过程中作为支撑性文件同步启动,或按建设规划确定的修建顺序逐项启动,但均应作为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工作依据和支撑性文件。

[1] 边颜东,朱军.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J].都市快轨交通,2009(5):1-5.

[2] 李睿,李晓飞,欧阳全裕.地铁线路纵断面设计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13(1):42-45.

[3] 强士盎.城市轨道交通超长线路速度目标值选择浅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3(5):20-24.

[4] 周宇冠.关于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思考[J].铁道标准设计,2012(9):22-25.

[5] 许红.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6] 徐成永.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J].都市快轨交通,2005(6):5-8.

[7] 黄垚.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用地控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8]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轨道交通房山线工程规划方案[R].北京: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2008.

[9] 马小毅.土地利用性质调整对轨道交通客运量的影响[J].都市快轨交通,2008(3):1-5.

[10]金峰.关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一体化[J].都市快轨交通,2008(1):1-4.

Discussion on the Necessities and Contents of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Planning Scheme Research

WANG Sheng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Beijing 100055, China)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should coordinate closely and interact fully with city planning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research, otherwise, it may lead to some problem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such as instability of scheme, surge of project investment, inconvenience to passengers after the project is completed, passenger flow not matching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and etc. This dissertation, with reference to years of experiences in pre-planning, design and post-implementation phase of urban rail transi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cont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planning scheme research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practical stability of engineering scheme, clarifying planning requirements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nd use control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a systematical concep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planning scheme; Scheme research; Land use control; City planning adjustment

2014-05-27;

2014-06-12

汪 胜(1972—),男,高级工程师,1998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工学硕士,E-mail:wangshenggy@sina.com。

1004-2954(2015)03-0001-06

U239.5; U212

A

10.13238/j.issn.1004-2954.2015.03.001

猜你喜欢

工程规划轨道交通用地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基于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技术分析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济宁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评价
浅析城市规划中工程规划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及对策
做好电子档案工作 加强规划档案建设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