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草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11-24呼都特
摘 要
文化的发展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给多元的中国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入研究草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不仅能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观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对保护和发展草原文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草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讲话中,多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深刻阐述。那我们深入研究草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关联,这不仅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有利于保护、继承和弘扬草原文化。
1 草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文化源泉,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1.1 草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文化根源
华夏,就是汉族的先民。而华夏族是由包括黄帝族、炎帝族、夏族、商族、周族和戎、狄、蛮、夷等等共同融合而成的。因此中华文明是多元文化的融合这一点无可非议。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同为中华文明的主要源泉。但是很多人一提草原文化便与野蛮、落后联想起来。其实我们翻翻历史资料,很容易就会了解到草原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例如公元前四七六年,历史上已是战国时期。经过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这时基本只剩下我们所谓的战国七雄,即齐、楚、燕、韩、赵、魏、秦。在这七国的种种较量角逐中,赵国的强盛是很明显的。这其实和草原民族有着密切关系。原来的赵国并不强大,自从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带领将士改穿北方戎狄族的服装(这样便于骑马打仗),学习戎狄族的箭术和作战本领,迅速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力量。使得赵国很快成长为能和秦国抗衡的一大强国。因此我们以史为鉴,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深入研究草原文化,并展现其独特的精神内涵,以此提高人们对草原文化的正确认识,最终推动包括草原文化在内的多元中国文化发展,并扩大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1.2 草原文化给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和睦友善的价值取向, 以崇尚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 以崇信自由、重义的精神和诚实正直的价值取向;以乐观豪迈的精神和崇拜英雄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理念的草原文化,能够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例如在特殊的生活生产环境中草原民族形成了崇尚自由的文化理念。多桑《蒙古国史》中写到:“此种游牧民族因家畜之需食,常带不断迁徙。一旦其地牧草已罄,即卸其帐。其杂物器具以及最幼之儿童,载之畜背,往求新牧地。没部落各有其标志,印于家畜毛上。各部落各有其地段,有界限之,在此段内,随季侯而迁徙。”,草原民族必须按照一定的季节和一定的地区迁徙,无城郭之制,逐水草而居,这一游牧特点就使他们从根本上形成了与农耕民族的差异,崇尚自由的生活理念。因此在崇尚自由的草原地区培育和践行倡导自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如鱼得水,得到草原民族的认同,实现其实效性。因此富有优秀传统的草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草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和价值引导
2.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草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精髓。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存在的文化土壤进行保护。但因我们文化意识薄弱,尤其北方草原文化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草原民族文化意识薄弱等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传统优秀文化已呈现走向消亡的趋势。例如以往生活在严酷自然环境的草原民族非常注重对儿童生产技能的培养和身体锻炼。《绥蒙辑要》载:《蒙古人居常门前系马并着鞍,凡牧畜等举动必乘之,故无论老幼妇女皆习于马,又能乘驭。小儿五六岁,则伴父兄至牧场,其往复皆由父兄之助而跨于马背;十岁以后,概巧于乘驭,不着鞍之马异能乘骑之。如斯,彼等不 生长于马上,故其乘驭乃极巧妙,虽属日数夜,竟不以为劳乏也》,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蒙古人这种优秀的教育方式逐渐消失,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建设多元一体的和谐文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既将让人们要认真汲取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进一步繁荣、发展包括草原文化在内的,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2.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草原文化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同志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他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一个民族也有它的短处”,草原民族文化也是不例外。那么草原文化中哪些是需要继承和发扬得积极因素,哪些是需要抛弃的落后的消极因素,这些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例如:因为自然环境寒冷等客观原因很多草原民族好嗜酒。有些地区的嗜酒已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和人口增长,甚至有些家庭因男人嗜酒,对家庭不管不顾到了家庭破裂的地步。而且大人的喝酒,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甚至能够耽误后代的健康和发育。因此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抛弃草原文化的缺点,使草原文化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世良.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呼都特(1980-),女,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人。硕士学位。现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民族理论。
作者单位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01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