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永年:“习马会”开启两岸新的政治时代

2015-11-23蔡如鹏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42期
关键词:会面两岸关系马英九

蔡如鹏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是国际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对于这次“习马会”,很多人觉得突然,但他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这是两岸社会、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后,对政治关系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时,这也是之前两岸政治互动积累的必然结果。

在“习马会”举行之前,郑永年教授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就此次会面的时机、意义和影响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二十多年来,两岸关系从汪辜会谈的民间交流,到国共两党的党际交流,再到如今两岸领导人的直接会面,这是非常大的一个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郑永年看来,这种意义在于开启了一个新平台。而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两岸领导人直接会面,很可能在今后成为一种常态,这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影响深远。

郑永年。图/中新

“如果认为会面只是针对台湾选举,那你就太低估习近平了”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这次“习马会”的举行,你是否感到意外?

郑永年:我觉得既意外,也不意外。因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谈“习马会”。上次说APEC之后见面,但是当时双方可能还没有准备好,最后没有实现。我想,这种见面的可能性一直是存在的,只是什么时间、什么场合的问题。

当然,这次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的消息一公布出来,大家有些惊讶。但是如果你真正去看两岸关系发展的话,我是觉得也不难理解,也是意料之中的。

中国新闻周刊:双方这次会面时机的选择,你认为主要是出于哪些考虑?

郑永年:习马会面,不论是从中国大陆的角度,还是从台湾的角度,大家都要找到契合点。现在很多台湾和西方媒体认为,会面是针对台湾选举的,中共要影响台湾岛内的选举、台湾的政治。我认为,“习马会”对台湾政治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你知道,台湾社会不是铁板一块,“习马会”对那些拥护、支持两岸稳定、两岸关系往前发展的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那些倾向于“台独”的人肯定不高兴。

但是如果说“习马会”像台湾和西方媒体所说的是为了选举,我认为,那是他们太低估习近平,太低估中国大陆了。

我认为,这次“习马会”对两岸未来的发展具有方向性的意义。

从中国大陆来说,从22年前的汪辜会谈到现在,“习马会”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汪辜会谈可以说是两岸交往的开始,尽管这只是两个民间组织的交往,但背后有官方的影子,这是江泽民时代做的事情。

到胡锦涛时代,“胡连会”又进一步开启了两党的交流。到今天的“习马会”,这是两岸领导人的第一次会面,可以说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从民间交往到党际交流,再到两岸最高层交流,这本身就是非常大的进步。

这些年,两岸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人员往来也很频繁,但政治上始终停滞不前,下一步该怎么发展?这是中国大陆要考虑的问题。这次“习马会”,我觉得,就是政治上的一个进步,非常大的进步。

那么,台湾方面也是一样。大家对台湾近期的局势,有很大的忧虑。虽然两岸经济上整合那么多了,但民进党一直不承认“九二共识”。蔡英文一方面说要保持稳定,维持两岸的现状,一方面又不承认“九二共识”。

要知道,“九二共识”是保证两岸现状的基石。如果连“九二共识”都不承认的话,那两岸的稳定、两岸的现状怎么能保持呢?

事实上,现在两岸在社会、经济层面的变化太快,每天都在变,而且中国大陆还会继续崛起,所以说,两岸政治关系到最后肯定要开始谈。

根据我的了解,马英九先生还是一个比较有国际观的领导人,他能够将两岸关系放在一个区域发展、国际发展的进程中去看,所以他要推动服贸。尽管由于受到台湾其他力量的牵扯没有做起来,但马英九先生有这种愿望。

马英九坚持“九二共识”,不仅仅因为这跟他个人有关系,更因为他知道,“九二共识”是两岸最低限度的共识。如果没有这个东西,两岸怎么发展?所以说这次“习马会”,在马英九看来,就是为了台湾的未来,稳固这个基石。

如果这个基石不稳的话,我想以后对台湾会越来越不利。因为从经济上看,上世纪80年代,如果说大陆经济需要台湾,因为大陆刚刚改革开放,需要台湾的资金,需要台湾的技术,到90年代,双方互相依赖,那么到今天的话,台湾是高度依赖中国大陆,并且这种依赖是结构性的,而这种结构性的依赖也不是哪个人想改变就可以改变的。

当然,这种经济上的依赖对台湾来说也不是不好,关键要看你的心态,如果你要闹“独立”,那肯定不好,但是你如果从中国大陆经济整合的角度来看,台湾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利好。所以,这个时候两岸都需要坐下来商讨未来两岸关系该如何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之前有报道称,这次“习马会”是双方闪电决策的结果。你怎么看?

郑永年:前面我谈到,这次两岸领导人的会面是从民间交流、党际交流,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实际上,在这之前,两岸国台办主任、陆委会主委的交流已经开始了。当然,决策总是有一个时间节点的。

但现在台湾不少媒体认为,“习马会”就是针对不久后的台湾选举的,这是不对的。现在,台湾什么东西都从选票出发,一切为了选票,解读什么东西也是从选票的角度,这完全是错的。

台湾的民主政治,到今天已经演变成了选举政治,一切为了选举,已经背离了民主的轨道,陷入了选举的魔咒中。

你看,台湾现在的政治人物,除了选票还是选票,永远超不出选票的考量。

台湾之前的领导人,比如蒋经国先生,是非常具有国际观的。但现在的政治人物却越来越地方化,他们不能够从台湾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永远是狭隘的几张选票的利益。

上世纪90年代,台湾跟新加坡的人均GDP差不多,都是亚洲四小龙。你现在去看看,如今新加坡已经5.5万美元了,台湾才2万多,一半都不到。

现在台湾的民主政治就是典型的选举政治,整天搞政治,泛政治化,这样下去,台湾是要堕落的。

“会面本身就是突破,因为它开启了两岸新的政治时代”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习马会”为什么会选择在新加坡?

郑永年:我看大家都在说,新加坡跟习近平拼音的首字母都一样,都是XJP,所以选在新加坡举行(笑),当然这是开玩笑了。

这次会面选在大陆或者台湾,都不合适。如果马英九到北京,那台湾方面会觉得降低了他的地位,特别是民进党和“台独”分子会有很多反对声音出来。但是选在第三地就没什么,即使民进党,“台独”的人也不能说马英九降低了台湾地位,因为民间会谈(汪辜会谈)实际已经在新加坡开始过了。

而之所以选择新加坡,我觉得,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新加坡它本身的努力,就像汪辜会谈是新加坡努力的结果一样。当年,汪辜会谈也考虑了除新加坡以外的其他地点,后来放在新加坡就是新加坡努力的结果。

新加坡一直有“小国大外交”的传统,这是由李光耀先生开启的。现在,新加坡虽然步入了后李光耀时代,这种传统还会传承下去。这次“习马会”在新加坡举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另一方面非常重要的就是,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台湾,对新加坡的政治信任还是很高的。如果大陆不信任新加坡,或者台湾不信任新加坡,会面都不会在这里举行。

实际上,从1993年的汪辜会谈到现在,中国大陆跟新加坡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同样,台湾跟新加坡的关系也变化了很多。为什么22年后还会选择新加坡,就是这个政治信任没有改变。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会谈为什么双方没有签订任何协议?这样会不会被认为是为了会面而会面?

郑永年:我刚才说了,这次见面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突破。两个在任领导人,以先生相称,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

至于具体的协议,不可能一步到位,不可能两个领导见面马上就要确定一些东西,这样反而不好。我觉得见面后,慢慢来,这是个开端。

在这种突破之下,双方首先要巩固“九二共识”,这是最低限度的东西,这是1993年以后,两岸关系发展最最基本的东西,是个基石。

双方都非常清楚这一点。在这个基础上,再讨论两岸关系的未来,讨论怎么维持和改善,而不是怎么对抗。

两岸在经贸、文化、社会等层面上的互动,管控机制怎么进行,这些都是技术层面。而共同的政治意愿,才是战略层面。所以,两岸领导人会面,本身就有非常重大的政治意义,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开启了一个政治时代。

如果两岸无法取得政治共识,达成再多的经贸、文化等协议,也不可能持续长久。正如习近平所说,两岸现在面临一个方向与道路选择的问题。这是当前最最重要的问题,只能由两岸领导层决定。具体的项目和交流,做什么、怎么做,是第二位的,可以下次再谈。

事实上,台湾现在这个态势,双方也不可能签署任何正式协议。台湾即将选举,马英九本人任期也即将结束。即使习和马之间有些共识,台湾还没有准备好,所以实质性的协议很难签署。

会谈还是聚焦在如何保持两岸稳定局势这个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如何在即便民进党执政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两岸持续稳定的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习马会接下来可能会带来哪些政治效应?

郑永年:我觉得,首先这次会面开启了一个新平台: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两岸领导人直接会面。这一点意义确实非常重大,今后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影响深远。国共两党的交流也会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其次,这次“习马会”也会对民进党产生很大的压力。对于民进党,给了非常明确的信息,只要放弃“台独”,大陆是愿意跟你交往的。因为大家还没意识到,民进党作为一个政党马上完全放弃“台独”是有困难的,这是做不到的。但我想习马会所建立的两岸领导人接触机制也为以后开启了一个可能性。

从这点来看,习马这样一见面就开启了很多机会。我是觉得这次中国大陆还是很主动的,给未来设置了很多可能性。我不强迫你,但是这个可能性是有的。

当然也有很多人对马英九会见习近平持负面的看法,这种看法国民党党内也有,“台独”分子就肯定不高兴了。从长远来看,在未来马英九还是得分的,他开启了新的可能性。

所以评价领导人不能只看民调,民调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从历史层面看,我觉得“习马会”无疑会提升习、马的历史定位。

(实习生张汉飞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会面两岸关系马英九
卖水果
不够用
今夏去哪儿?进军香港迪士尼 会面星战英雄
上万猪农扔粪抗议马英九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