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臭气体无组织排放测试过程中相关问题研究
2015-11-23华融泓吴灵鹞文麒麟
华融泓吴灵鹞文麒麟
(1.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 杭州 310007;2.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7;3.恭城瑶族自治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广西 恭城 542500)
恶臭气体无组织排放测试过程中相关问题研究
华融泓1吴灵鹞2文麒麟3
(1.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 杭州 310007;2.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7;3.恭城瑶族自治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广西 恭城 542500)
文章对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气体在样品采集、运输、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作者多年恶气气体监测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了在恶臭监测过程中一些需特别关注的问题,希望能为今后其他同行开展恶臭监测工作提供些帮助。
恶臭;无组织排放;三点比较式臭袋法;采样;嗅辨分析
恶臭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恶臭扰民成为近年来各地环境投诉的热点,因此在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项目验收监测等多领域都对恶臭的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采用的恶臭气体监测方法为三点比较式,以无组织排放形式存在的恶臭气体受季节、风向等因素影响,干扰了测定环境中恶臭浓度的准确性。因此,在恶臭气体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应从采样前的准备、采样、样品分析、计算等各个环节都应加强控制,提高恶臭气体监测的准确性。本文就上述各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一探讨。
1 恶臭无组织排放的概念
无组织排放,根据GB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恶臭的无组织排放是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 m的排放源,因此,在实际采样中,一种情况是低于15 m的排气筒视为无组织排放;另一种情况是有高于15m的排气筒,但同时并没有完全被封闭收集,也应加测无组织排放监测。
2 恶臭监测采样前的准备
2.1确定采样负责人和制定采样计划
采样负责人在采样前应对采样对象充分的了解,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采样时工况、时段、区域、区域小环境、应急措施等。
2.2采样器材与现场测定仪器的准备
由于恶臭的嗅辨实验用官能法测定,因此采环境空气样一般用无动力恶臭气体真空瓶。真空瓶在采样前应保证采样结果不受采样瓶自身气味影响[1]。在上一次采样结束任务后,用无味的清洗剂,将真空瓶、瓶塞及时清洗干净,并在无臭环境中晾干,确保无味及定期更换。在采样前,需对真空瓶、瓶塞重新检查,要保证其瓶自身无味。当有异味时,再次对真空瓶清洗,可用干净的无臭空气进行吹洗(包括保证瓶塞的无味),确保真空瓶无异味。其次,应保证真空瓶气密性良好。在实验室,检查瓶子的气密性,用真空排气处理系统将真空采样瓶抽至接近-1.0×105Pa,在实际工作中,真空度超过0.9×105Pa时即可进行采样[2],不符合要求的采样瓶不能使用。
2.3嗅辨人员准备
嗅辨实验是主观性很强的实验,在人员配备上应尽可能合理。嗅辨当天,应配有6名嗅辨员、1名判定师和1名配气师,组成一组分析人员,6名分析人员在嗅辨当天不能参与样品的采集,当天不患感冒或有嗅觉器官不适,当天不能使用有气味的香料和化妆品,不能食用有刺激气味的食物。为提高嗅辨结果的合理性,在嗅辨员的选择上应按一定的比例平衡嗅辨水平,应考虑性别比例、年龄比例,嗅觉特别灵敏或迟钝的人员不能超过两个[3]。
3 无组织恶臭的现场采集
3.1确定合适的监控点位
依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规定,无组织采样点位应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分别为上、下风向。其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10米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结合实际采样过程,从单位下风向的厂界开始寻找,在厂界外寻找气味最大监测点,同时应避开与本恶臭气体无关的味道。对于恶臭气体紧邻厂界且厂界用围墙等透气性差的设施阻挡时,应将采样点适当调整,高于围墙进行取样(一般的采样高度是与人的嗅觉器官同等高度)。若有特殊情况,例如有居民投诉,应考虑在恶臭气体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敏感点进行监测[4]。
3.2选择最佳的采样时机
要在采样过程中,需要捕捉到瞬时最大浓度值。真空瓶采样瓶采样的特点为采样时间很短,一般 5秒即可。因此,采样人员应对监测对象进行充分了解——了解恶臭的来源,如整个工艺流程中每个工艺特点、气味,排放规律、周围群众的反映,并提前对现场做好踏勘,应对气象变化进行了解,其气体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采样时应结合当时的生产工况、恶臭源排放强度,气象条件等综合情况,捕集气味最大时刻的样品量,即瞬时最大值。为保证采样时能捕捉到瞬时最大浓度,采样时应增加采样人员,增加采样巡查等侯时间,分区块进行捕捉。
3.3采样频次的确定
依据GB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对连续排源每2小时采一次样品,共采集4次,取其最大测定值;对间歇排放源选择气味最大时间采样,其数量不小于 3次。
3.4现场记录气象参数
恶臭的测定结果与现场的气象条件紧密相关。通过实地踏勘,了解现场环境、实测主导风向、风速、气压等。有条件,应选择采样当天大气稳定度较好的天气进行监测,并记录采样时段的风向、风速、气压等气象参数。
3.5恶臭样品的运输、储存与嗅辨实验时间注意事项
采集完的样品应立即放置于采样盒内,避光运回实验室。样品采集后应在实验室内放置一段时间,直至样品气温度与室温相同,并按GB/T14675-1993《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中规定,采集完样品24小时内进行嗅辨实验。由于恶臭气体成分的复杂性,化学反应较为活跃,时间长了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因此有条件的实验室应在符合监测条件下,尽早完成恶臭分析。
4 样品的测定
4.1实验室准备
根据《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环境必须保持无臭。详见表1[2]。
表1 实验环境及主要措施
4.2配置样品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干净。检查无臭气体分配器内的气体是否有异味,如有异味,需要更换活性碳,为嗅辨实验提供无臭气体;空气泵应采用无油空气泵向空气装置供气。检查注射器、针头、硅胶塞在实验前是否冲洗干净,无异味为干净的实验用品。
(2)快速、高效抽取样品中的气体。将真空采样瓶底部的硅橡胶塞更换为压力平衡袋(压力平衡袋是指带通气管瓶塞的10L聚酯衬袋,按要求每次实验前需更换),使瓶内压力与实验室室内压力保持平衡。更换的速度要尽可能快,减少实验室内气体与瓶内气体的交换过程,提高嗅辨实验的准确性。用无味硅胶管接入真空瓶采气口,用针筒扎入硅胶管,抽取样品时,打开气阀与真空瓶底部的聚四氟塞,用针筒抽取瓶内采样气体配制供嗅辨的气袋。
4.3稀释倍数的确定
在嗅辨实验中,提高嗅辨的效率与质量,必须对样品进行初步判断,掌握初次的稀释倍数。在实验过程中,曾出现经两次稀释后小组的平均正解率仍大于0.58的实验情况,需进行继续稀释和第三次嗅辨实验,直到正解率M<0.58时才能停止实验。产生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次稀释浓度偏低造成的。为避免浓度较高的样品经两次稀释后小组的平均正解率仍大于0.58的情况,需有经验的判定师、配气员,配气前应先询问采样人员对采集样品的情况(现场臭气浓度,样品种类等)再将样品进行试稀释判断,确保嗅辨员能做出判断。同时对于复杂臭气应特别注意臭气特征在稀释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在嗅辨实验中,应将采集的样品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顺序进行嗅辨;在配制样品时,应将浓度由稀到浓的顺序进行稀释。通过不断提高稀释倍数直到嗅辨人员无法判断出哪个袋子有臭气,即达到嗅辨员对该样品的检知阈值。
4.4嗅辨人员的嗅辨方法与持续时间
实验室内的 6名嗅辨员同时嗅辨。当嗅辨人员接到嗅辨袋后,取下通气管上的硅胶塞,通过缓慢挤压嗅辨使袋中气体缓缓流出,通过自身呼吸对袋中气味进行辨别。通过比较,从三只气袋中挑出有味气袋。在当次嗅辨前,嗅辨人员应先呼出一口气(不能对着嗅辨袋),然后再吸入袋中的气味。为保证质量,嗅辨人员应在嗅辨半小时后到休息室休息半小时,以解除嗅觉疲劳。待嗅辨正常后再继续进行嗅辨,全天嗅辨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5],有条件的嗅辨室,应多备一组嗅辨员交替进行嗅辨。
5 样品的计算与评价
按《三点比较式臭袋法》中公式对环境臭气样品的臭气浓度进行计算,由于计算较为复杂,可用EXCEL先制作表格后,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应取整数。评价按《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进行评价。
恶臭监测起步较晚,现用的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浓度以测试人员嗅觉主观判断决定最后的测试结果,因此在监测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嗅辨人员有较强的职业道德教育与责任意识,平时应加强嗅辨人员的技术培训,积累监测经验,参考相关标准,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性,更好为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提供支持。
[1] 周焱,陈笑容.恶臭气体监测过程中若干问题探讨[J].广东化工,2001,38(7):145.
[2] 包景岭,邹克华,王连生.恶臭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3] 黄丽萍,丁曦宁.关于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分析空气中臭气浓度的改进[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143.
[4] 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5] 罗皓杰,李森,方路乡.恶臭(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中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2006,22(6):35-36.
Study on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non-organization odor gas discharged testing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of emissions of odor gases in the sampl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sample analysis and data processing were discussed,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many years of odor monitoring in practice experience, it proposes some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in process of odor monitoring. And hope to other counterparts to carry out the odor monitoring work to provide some help.
Odor;non-organization discharge;triangle odor bag method;sampling;olfactory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X8
A
1008-1151(2015)07-0025-02
2015-06-12
华融泓(1981-),女,浙江杭州人,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