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呼吸道疾病
2015-11-23薛征
薛征
呼吸道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扁桃体炎、肺炎、哮喘等。儿童呼吸道相对狭窄,管壁纤毛运动差,呼吸道黏膜柔嫩,毛细血管、淋巴管丰富,再加上抵抗力较弱,比成人更容易被细菌、病毒侵入,发生炎症。
感冒
发病以冬春两季为多,泛指鼻、咽部感染,是通常意义上的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发热或轻度刺激性咳嗽,常伴有鼻塞、流涕、喷嚏、咽痛或轻度声音嘶哑。血常规检查一般提示白细胞正常或偏低。多数为病毒感染,无须用抗生素治疗。
大量临床及科研研究表明,中药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且对于改善症状有良好的效果。如生石膏有泻肺退热的作用;柴胡除了发汗退热的功效,还有抗病毒的作用。医生会分辨风寒、风热,并进一步选用对证治疗的中药口服。对于咽喉红肿疼痛的患儿,亦可采用清热解毒利咽的中药,雾化吸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
急、慢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是人体的免疫组织,儿童到2~3岁,随着淋巴组织的发育,扁桃体开始发育。急性感染时,表现为肿大、充血,甚至可见白色脓点,伴有高热。患儿诉咽喉疼痛,拒绝进食。反复扁桃体发炎,不仅会引起慢性肿大,出现咽部不适、夜间打鼾、睡眠障碍,还可能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其他严重疾病。
中医常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口服,配合中药雾化,直接作用于咽部,对于消肿有良好的疗效,从而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量;对于扁桃体慢性肥大,还可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的方法治疗。
急、慢性咳嗽
急性咳嗽指病程较短的咳嗽,一般小于3周,经抗感染、抗过敏以及对症治疗后会好转或治愈。慢性咳嗽病程迁延,包括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等。
对于常见的疾病,如咳嗽变异性哮喘(即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过敏性咳嗽),中医药发挥了其良好的效果,不良作用小,配合“冬病夏治”穴位敷贴以及冬至膏方治疗,疗效确切。
哮喘
哮喘也是儿科的常见病,表现为咳嗽、喘息、气促、胸闷,患儿常常有家族史、过敏史,伴有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疾病。伴随着经济发展、空气污染等环境恶化因素,哮喘发病越来越多。长期、反复的哮喘发作会影响患儿的肺功能,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中医治疗强调轻重缓急、内外合治。在急性发作期,根据寒热、虚实,以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等经典方剂加减,能够止咳平喘。在稳定期,根据肺、脾、肾三脏的亏虚情况,辨证加减,达到治本的目的。穴位敷贴作为一项传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也应用广泛。在“三伏天”,人体汗腺开放,更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及穴位的刺激;同时,利用自然界阳气的推动作用,可振奋机体的阳气,提高小儿自身的调节功能。
肺炎
上呼吸道感染如控制不理想,可向气管、支气管及肺泡蔓延。表现为咳嗽、咳痰或发热、气急,胸片提示肺部有斑片样渗出。
中医的治疗以宣肺定喘、清肺化痰为主。我们一般选用有抗菌、抗病毒或退热作用的中成药,如痰热清、炎琥宁、喜炎平等静脉滴注,临床安全有效,能够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配合使用中药雾化,能够直达肺部,起到清肺化痰的作用。同时,中药口服化痰止咳,清肺退热。
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的反复发作。近年来,我们根据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易致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屡感外邪、往复不已的病机特点,以补肾固表方法防治小儿复感,临证效佳。中医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突出,显示在对其“反复发作”的改善环节,与西医相比,中医药更注重整体调节、辨证施治、内外合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
对于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西医在及时控制病情、抗感染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而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在于“未病先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对于体质较弱,在季节交替或劳累后容易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我们先期调理,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少急性感染的机会。
对于已经患病的儿童,如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我们除了适时使用抗生素、激素等控制病情以外,还会采用中药口服、雾化、中药保留灌肠等方法,以减少西药的使用,缩短疗程,及时康复。
对于疾病恢复期的儿童,我们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认为以“肺、脾、肾虚证”居多,表现为乏力,胃口差,汗出较多,面色晦暗,此时的调理以补益为主,能够帮助患儿及时恢复元气。
对于肺炎后期啰音久不消失的患儿,我们还采取中药敷贴、拔罐、微波照射等方法。
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患儿平均住院天数缩短为5~6天,出院后继续进行调理,减少了反复发作。在治疗同时,家长要避免加重发病的相关因素,调整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