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空气污染不可小视
2015-11-23甄知
甄知
在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的同时,室内、车内的空气污染状况一样令人担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字,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疾病负担是室外空气污染的5倍以上。中国科学院所属中科理化环境分析研究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车内空气中所含的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比室内平均超标30%,菌落总数平均超标77.65%。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的检测数据显示,近70%的车辆车内空气质量不达标。有毒材料和配件在狭小密闭的车厢长时间挥发,可能会使人出现头疼、恶心、疲惫乏力等症状,甚至出现过敏、肝中毒等。而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待在车内。
车内污染从何而来
车内空气污染的成因,主要有汽车零部件和车内装饰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释放、车外污染物进入车内以及汽车自身排放的污染物进入车内环境等。
其一,汽车零部件和车内装饰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释放,包括汽车使用的塑料和橡胶部件、织物、油漆涂料、保温材料、粘合剂等材料中含有的有机溶剂、助剂、添加剂等挥发性成分,在汽车使用过程中释放到车内环境,造成车内空气污染。污染物主要有苯、甲苯、甲醛、碳氢化合物、卤代烃等,车内材料释放的物质还是车内难闻异味的主要来源。据调查,20世纪90年代时,我国汽车平均塑料用量只有14~28千克/辆,而同期发达国家为100~130千克/辆,此后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以及为满足降低车重的要求,汽车塑料用量不断增加。目前塑料用量已接近80千克/辆,粘合剂的用量也达到5~27千克/辆。
其二,车外的污染物进入车内。如果密封不严,外界环境的污染物将进入车内环境,造成车内空气污染。污染物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其三,汽车自身排放的污染物进入车内环境,包括通过排气管、曲轴箱、燃油蒸发等途径排放的污染物,或汽车空调长期使用后风道内积累的污物对车内空气造成污染。污染物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微生物、苯、烯烃、芳香烃等。
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危害
这些有害物质主要以挥发性的有机物为主,尤其甲醛、苯比较多。因为甲醛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可疑致癌物质,在这种环境里面工作时间长了以后,长期吸入这种低浓度的甲醛,会造成对呼吸系统的伤害,包括有的司机反映掉头发,皮肤上起疙瘩、疹子,以及出现鼻炎、呼吸系统的毛病,都是和甲醛有关系。苯的危害更大一些,苯也是致癌物质,它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造成伤害。汽车里的苯主要来自胶粘剂、粘的坐垫等,往往一些汽车厂家和一些汽车内饰的企业忽视了这些环节,造成车内污染。
缘何车内污染如此严重?
中国车市的高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如空气污染、城市拥堵等直接影响,已不用过多赘述,而车市过快发展带来的一大隐形危害,则给消费者带来健康的隐患。
截至2014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是2.64亿辆,检测机构的报告显示,90%以上的轿车内,苯、二甲苯、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超过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最高者竟超标10倍以上,远远超过37%的家庭装修污染比例。
汽车产品长期供不应求,让部分汽车厂商轻而易举地在中国市场上攫取了巨额利润,中国消费者自我权益维护意识薄弱,再兼之国内相关行业标准的缺失和监管制度的落后,一些车企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带来国内市场的车型减配、降低品质和检测标准的事情就会时常发生,而选择价格便宜但质量无法保障的车内材料更是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目前,已经被曝光的车内空气污染事件中,很多豪车的阻尼板问题遭到质疑的原因,就是其车内使用的阻尼材料可能会挥发出致癌的气体,存在污染车内空气的嫌疑。
业内专家指出,车内空气污染的“祸根”一般是在车辆生产过程中“种”下的,控制车内污染应该从源头入手,对进入车内的每一种材料都进行严格的VOC(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管控,因此,选对车内材料供应商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绿色环保的汽车内饰用低VOC材料的开发进展情况如何呢?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早在几年前,位处产业链上游的一些原材料供应商,已经开始加大资金投入,着手产品的创新升级。如在汽车内饰用塑料材料方面,选用超低VOC材料—塑可净,与目前市场上主流内饰材料相比,VOC排放降低60%左右,远低于全球各大汽车主机厂的标准要求,从源头上有效地改善了车内空气质量,为汽车主机厂提供了切实有效降低VO的系统解决方案。除了塑料材料之外,材料粘胶剂的选择也对车内空气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汽车内饰用水基聚氨酯粘合剂研制方面,美国、日本和西欧走在前列。我国水基聚氨酯粘合剂的应用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性能方面与Bayer等公司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高档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全部为进口产品,主要来自国外大品牌公司等。希望绿色健康的材料能给消费者一个健康、安全的驾乘环境。
处理新车污染问题的方法
1.做好通风
新车一定要通风,通常方法是每天不用车的时候四门大开(也可以打开行李舱的门),放在通风的位置,持续两个月左右,用自然的方法散去异味、挥发性污染物等。尤其是在夏季,高温会促进污染物的挥发,导致污染情况更严重,温度升高也会造成细菌、病毒繁殖加快。平时在开车的时候也要多开窗少开空调,尽量增加通风机会。
2.注意选择内饰
不能贪图便宜,选择劣质的车内配饰。劣质的地胶、贴膜、地垫、座垫等物品是甲醛、甲苯等有害物质的产生源头。尤其是国内很多汽车都在用的沥青阻尼板,含有多种致癌物,早已被西方国家所淘汰,因此,选择车内配饰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买之前先闻一闻,感受一下质量。
3.合理的车内空气净化装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上的车用空气净化器越来越普及,车主在选择的时候不知道选什么好。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车用空气净化器主要有离子群和滤网两种方式,离子群是通过发射高性能净化离子,主动出击,净化车内的污染物质,滤网则是配合风机,将车内空气抽进机器,再释放出来,属于被动净化。因此,选择车内空气净化器的时候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扬介绍,多来源于家具、板材的甲醛、苯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有毒气体,其释放是个漫长的过程,短则数个月,长则几年,绝不是喷洒两次有毒物质清洗剂就能解决的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使用环保产品,不让污染源进到车内。
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还提醒,长时间密闭和暴晒,会让车厢内充斥着甲醛等有毒物质。人们进入车内时,应该先打开车窗通风,再开空调。同时,在车内放一些活性炭包,其对有毒物质有一定吸附作用。另外,具有高效过滤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地净化室内和车内环境中0.3毫克以下的颗粒物,如果空气净化器里安装了超高效过滤器,能有效降低空气中PM2.5污染造成的健康影响。
车内净化产品大比拼
最近,中消协选购了市场上销售的17款活性炭净化产品,并委托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于几种车内常见的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同时针对人们常说的菠萝、绿萝可以净化空气的说法,也做了一个验证性测试。其测试结果受到广大汽车消费者的关注。
在此次比较试验中,样品按照产品类别分为炭包类产品、炭膏类产品和坐垫类产品,分别测试不同类别样品对6种污染物24小时的去除率,并与菠萝和绿萝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显示,炭包类样品对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的24小时去除率平均值在80%以上;对氨的去除率平均值只有25%;坐垫类样品对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的24小时去除率平均值在80%以上,对TVOC和氨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炭膏类样品对甲醛的24小时去除率平均值大于80%,对氨的去除率平均值只有30%,对苯、甲苯、二甲苯、TVOC的去除作用基本没有。
在试验中发现,菠萝样品对二甲苯和氨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对甲醛、苯、甲苯、TVOC基本没有去除效果;绿萝样品对甲醛和氨的去除效果比较明显,且24小时去除率分别为87%和92%,对苯、甲苯、二甲苯、TVOC基本没有去除效果。
通过此次比较试验,中消协提示消费者,车内空气净化产品要常换常新。购买新车后,可选用适当的空气净化产品集中去除新车的污染物,但吸附类净化产品都有一定的饱和期限,使用一定期限后应果断抛弃,不应长期放在车中,以免经过暴晒后反而释放出所吸附的污染物。
在选购活性炭类产品时,应注意产品包装应完好,最好选购真空包装的产品。活性炭类产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在户外空气良好时进行晾晒,使其中吸附的有害气体释放出去,之后再放入车中继续使用。注意产品保质期,过期产品必须要抛弃。
车内要经常通风,定期清洗通风系统。在日常使用中,为尽可能提高车内空气洁净度,提醒消费者:一是不要长时间呆在密闭的车内,要常常开窗通风,最好每隔半年或者一年为车辆做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同时也要经常保持车内环境整洁;二是在夏冬季使用车载空调时,尽量设为外循环模式,减少使用内循环模式的时间,且不要长时间使用空调并密闭车窗;发现车辆有异味,做好安全检查后,可选择空气净化产品除味。
车内尽量减少使用香水或除臭剂。不少消费者习惯在车内放置香水或除臭剂等类型的空气清新剂。其实,这类空气清新剂主要是通过散发香气来掩盖异味,靠混淆人的嗅觉来“淡化”异味,并不能达到清除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目的。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空气清新剂种类很多,但基本上都是由乙醚、香精等成分组成,这些物质在空气中化学分解之后产生的某些成分本身就是空气污染物,这其实是加剧了车内空气的污染程度,长期使用对人体可能产生不良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