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舆论场里的社会主义改造

2015-11-23本刊编辑部

博客天下 2015年1期
关键词:传谣广场舆论

公共舆论场里的社会主义改造

微博时代到微信时代转换的5年,折射了中国互联网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

2009年诞生的新浪微博,更像一个网络上的广场,一大批善于在互联网世界扮演意见领袖的名人成为网络大V。

2012年,微信的兴起对微博构成了挑战。但与微博的“广场”效应不同,微信朋友圈里没有“大V”,媒体色彩弱化许多。相较于微博,官方更容易控制微信的信息流。

2013年秋天,国家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打击大V传谣的专项整治行动,一批大V如薛蛮子、秦火火、立二拆四等因为传谣被清场。技术的迭代和政府的监管,都在慢慢削弱崛起于微博时代的网络大V所掌握的影响力。

有离场者,也有进场人。微信时代,官方不再通过建设自己的大平台“另起炉灶”打“阵地战”,而是通过“国家队”的转型(《人民日报》等央媒的新媒体)、地方队(澎湃、界面等新媒体项目)的组建,以及调动民间账号“统一战线”,形成了立体的针对负面舆论的小切口、大力度的“游击战”,在重大敏感事件中使境内舆论主流站在了自己一边。

这是公共舆论场里的国进民退,也是网络阵地上的社会主义改造。

猜你喜欢

传谣广场舆论
春天的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在广场上玩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络造谣、传谣行为刑法规制研究
广场上的大钟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