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的前世今生
2015-11-23则安
文/则安
“智库”的前世今生
文/则安
一个成功的智库相当于一支部队……
在国人的记忆中,有一则关于“兰德公司早于朝鲜战争之前便预测到‘中国将出兵朝鲜’”的说法流传甚广。
传说朝鲜战争前夕,兰德公司组织大批专家学者对战争情势进行了预测和评估,并对“中国出兵朝鲜”这一假设进行预测,得出的结论只有一句话:“中国必将出兵朝鲜”。兰德公司欲以500万美元将这份研究报告出售给五角大楼。但美国军界高层认为,新中国刚刚成立,没有余力参与朝鲜战争,因此对兰德的报告不屑一顾。然而,战争的发展和结局却被兰德准确言中。战后,五角大楼花200万元收购了这份过期的报告。
其实,这只是个虚构的故事。2014年11月,在某网站组织的公共外交项目访美代表团成员与兰德公司高管交流时,美国人微笑着否认了这个“童话”,“事实上,兰德是在朝鲜战争七年之后才撰写了报告。”
不过,作为美国最著名的智囊机构之一,兰德公司的研究成果的确影响和左右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系列重大事务的决策。比如1957年,兰德公司在预测报告中详细地推断出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时间,与实际发射时间仅差两周。此后,兰德公司对中美建交、古巴导弹危机、德国统一等重大事件均进行过成功预测,对“中国21世纪的空军”、“中国的汽车工业”、“日本的高科技”、“俄罗斯的核力量”、“数字化战场上的美国快速反应部队”等重大课题形成过研究报告,令其声望卓著,成为美国政府的重要“智囊”。
而类似兰德公司这样的智库,当今世界上已经广泛存在,仅美国即有上千家。
起源
如果以为他人提供计谋和决策参考来定义,则“智库”的概念在古代的中国即十分流行,如军师、谋士、门客、幕僚,又如俗语所说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今天,“智库”又可称为智囊机构、外脑、思想库、顾问班子,是一种生产知识和思想的特殊组织。
现代意义上的“智库”最早始于1950年代,但这种组织模式则可探源到19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最早出现在英国。始建于1831年的伦敦国防与安全研究院和1884年的费边社可视作智库的雏形。前者以世界上第一家以及顶级“智库”的名头依然活跃在国际外交政策论坛和咨询领域。
美国最早的智库机构则是由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于1910年所设立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其宗旨在于“促进国际战争这个文明毒瘤的废止”。当时基金会的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促进国际法发展和国际争端的解决、研究战争的根源和影响、促进国际理解与合作。
布鲁金斯学会由华盛顿大学董事会主席罗伯特·布鲁金斯于1916年建立,今天仍是美国华盛顿学术界的主流智库之一,其规模之大、历史之久远、研究之深入,堪称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智库”。
定义
智库的英文名称“Think Tank”在战时的美国俗语中,指的是军官们讨论作战方针和行动计划的“指挥所”。因此,“智库”一词原指为军事行动提供建议的组织,比如兰德公司。
二次大战期间,美国组织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进入军队,把运筹学、管理学等知识运用于指挥具体的作战,成效显著。战后,当时的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上将提出一项关于《战后和下次大战时美国研究与发展计划》的备忘录,要求利用这批人员,成立一个“独立的、介于官民之间进行客观分析的研究机构”。根据这项建议,美国陆军航空队与道格拉斯飞机公司于1946年签订了一项1000万美元的“研究与发展”计划(即兰德计划)的合同。1948年5月,在福特基金会捐赠100万美元的赞助下,“兰德计划”脱离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独立成为兰德公司。
智库影响决策的途径和方法
智库组织一般以研究会和学术机构的面目出现,通过研究和发表研究成果、推动辩论、组织项目、进入政府任职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决策者的政策理念或影响政府在具体政策上的决策。
比如,对美国外交政策有较大影响的“美国进步中心”。2008年美国大选进入最后阶段,该中心加入奥巴马竞选团队,为奥巴马提供了从竞选策略到当选后的政策调整等一系列研究报告。
奥巴马在就职后的100天内发布的关于建立无核世界的核裁军战略,与该中心公开发表的报告建议内容极为相似。此后该中心的多位高管亦被奥巴马政府委以重任。2008年,美国《时代》周刊曾撰文评论“美国进步中心”:“在对政府的影响力方面,当前没有任何其他机构能与其媲美。”
在奥巴马当选为总统之后,美国国内外的外交政策圈中出现了一批要求新政府重新思考美国在亚太地位的政策分析报告。其中“美国新安全中心”的合伙创始人、后担任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的柯特·坎贝尔等人发表的《平衡权力:美国在亚洲》的报告指出,在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战略由于偏重于伊拉克和阿富汗而削弱了其向亚太地区进行重大权力转移的能力。”奥巴马政府在2010年做出亚太政策的调整和“战略再平衡”就与该智库的分析报告有着密切关系。
另据统计,到2013年,布鲁金斯学会先后进入奥巴马政府任职的有30多人,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担任第二届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顾问的苏珊·赖斯和2009年被任命为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主任的彼得·奥斯泽格,后者曾在布鲁金斯学会任资深研究员。
所有的智库都会经常就国内外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举行对公众开放的论坛、研讨会、新书发布会、纪念会等,以此来同政府官员、同行、媒体和公众进行交流和互动。例如2011年秋在威尔逊中心举行的一场关于“美国是否应抛弃台湾”的辩论即由一篇发表在《外交》杂志上的文章引发,该文章建议停止对台湾出售武器,因其是可能在中美之间引起战争的唯一原因。虽然这场争论最终并没能改变美国对台军售政策,但它在美国政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许多重要智库还设有对政府官员进行培训的项目,例如兰德公司、对外关系委员会、美国企业研究所、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等都有对国务院官员的培训项目,大西洋理事会则设有对国防部高级军官的培训项目。
全球智库谁居首
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分析,全球新成立的智库数量在二战之后迅速增加,每年约增加30-50家左右。同时,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些国家也效仿美国成立智库。进入21世纪之后,为了应对不断出现的全球化挑战,世界各国的智库数量均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智库由此被称为增长最快、最为兴盛的一种“服务业”。
对于谁是世界上最大的智库机构,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
美国宾州大学的麦克甘恩是专门研究全球智库的博士,他在研究报告里认为,2014年的全球十大智库分别为: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院查塔姆所、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比利时布勒哲尔国际经济研究所、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院、美国兰德公司、美国外交关系协会、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
同时,2014年12月的统计显示,全球智库机构的总数约为6600余家。其中美国以1800余家居全球之首,中国约有400余家居全球第二。不过,国内也有学者对此数据有不同意见。
比如被外界公认的中国最大的智库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就拥有6大学部、40多个研究院所、180余个非实体研究中心,科研业务人员3200余人。如果再加上各省的社会科学院、各级政府政策研究室等,中国的智库数量和人数全球称雄亦不为过。
智库的主要功用在于将学术领域的知识“翻译”成政策制定者和大众看得懂的内容,供政府、公共机构和社会组织以及企业决策时参考使用。目前来看,与美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相匹配,智库在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对于美国发达的智库机构,中国的智库建设尚处在发展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更大。具体到共青团青年工作领域,在2015年1月召开的共青团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要建设“共青团网络智库”,而较早开展青年工作智库研究的上海团市委亦于今年3月设立了全国共青团青年工作研究基地,关注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中的重点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团青研究领域的青年智库。在习近平总书记“全团抓研究”的重要批示指引下,青年工作专业智库发展的成果令人期待。
责任编辑:郝志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