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自然观看作为浪漫主义者的徐志摩

2015-11-22

剑南文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康桥浪漫主义徐志摩

美国文学批评家韦勒克在 《批评的概念》中总结了西方浪漫主义的几个共同标准,其中之一即其自然观。而徐志摩对自然也有浓厚的兴趣,其自然观恰与西方浪漫主义的自然观有相通之处,如都把自然看作为富有生命力的整体,倡导人与自然共存,将自然与作者的情感相结合等。故徐志摩对自然的热情正是其作为浪漫主义者的印证之一。

一、整体而灵动的自然

韦勒克在《批评的概念》中指出,“所有浪漫主义诗人都把自然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把自然看作类似于人而不是原子——一个不脱离审美价值的自然”。这表明西方浪漫主义诗人将自然视为一个有生命力的整体。这种整体而灵动的自然观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中有明显体现,如他把山崖、溪水都视为自然的一部分,且似心灵一般富有活力。与此相应,徐志摩在散文《话》中明确指出,整个自然、整个宇宙,“是一团活泼的呼吸,一体普遍的生命,一个奥妙灵动的整体。”在他眼中,自然是囊括所有生命的大生命,灵动而富有奥妙。此外,徐志摩在《话》中感叹道:“……不由你不相信万物的底里有一致的精神流贯其间,宇宙是合理的组织,人生也无非这大系统的一个关节。”他将自然拟人化,认为自然对万事万物有着合理安排——这与上述韦勒克的“把自然看作类似于人”的陈述不谋而合。

二、人与自然的共存

浪漫主义者意在打破自十八世纪以来的机械宇宙观,试图“树立人与自然共存的观念”,如此“便意味着使物质主义者的死的宇宙复生,同时也能最为有效地使人与其生存环境重新结合在一起。”(艾布拉姆斯 《镜与灯》)

相应地,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说:“……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康桥使徐志摩体会到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从而开启其性灵。自然向人传递出生命的本真,以召唤心灵的回归,给予人精神上的宽慰和安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里是融洽共存的。徐志摩还多次感慨自然对人精神上的滋养,认为“大自然才是一大本绝妙的奇书,……我们只要学会了研究这一大本书的方法,……我们的精神生活就不怕没有资养,我们理想的人格就不怕没有基础。”(《话》)自然是人类绝好的老师,他自己“生平最纯粹可贵的教育是得之于自然界”(《雨后虹》),而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和谐美好的。

故在人与自然的思考上,徐志摩与西方浪漫主义者一脉相承,由此可印证其浪漫主义者的身份。

三、自然是心灵的表现

“在华兹华斯的作品中,一种自然哲学,一种关于自然的形而上学观念进入诗歌领域并找到一种极为独特的表现方式——山丘和自然界各种不变的、永恒的形体的巍然存在同一种对于世界梦幻般的不真实性的强烈感受结合在一起。”(《批评的概念》)这段话指出了浪漫主义的本质特征:偏重于表现心灵。

徐志摩继承了浪漫主义的“自然是心灵的表现”一说,以丰富的想象力将情感外射于自然物象。如《再别康桥》: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柳树欲留住诗人,但实际上却是诗人将内心留恋的情感投射于柳树,以表达对康桥的眷恋。此外,徐志摩在描写自然时流露出的浪漫幻想也是十分独特的现象。如在 《鬼话》中:

“盖月之秘,月之美,月之人道,正在其慨锡慈辉,……我因而每见明月愈不能自折其悲,不能自制其泪,然悲怀益深,泪落益多,而得慰,得灵魂之安慰,亦愈深且多。”

“月”的美即徐志摩所追逐的对象,但此时的“月”不仅是自然的月,它与徐志摩对于美和爱的憧憬相结合,是作者情感的化身。

总的来说,徐志摩认为自然是整体而灵动的,呼唤人与自然的共存,以自然作为心灵的表现——如此种种都与浪漫主义者的自然观相契合。故从自然观来看,徐志摩是一个浪漫主义者的判断是基本不错的。

(同济大学 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康桥浪漫主义徐志摩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完全诗意的向往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再别的岂止是康桥
偏 见
放手让孩子撞南墙
徐志摩的诗论
康桥,我心中的圣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