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旧梦的浮现

2015-11-22季红真

文艺论坛 2015年18期
关键词:旧梦寻根贾平凹

○ 季红真

历史旧梦的浮现

○ 季红真

寻根文学的主力军是知青作家,这一文化种群体现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显赫的历史现象。社会身份决定了他们写作的立场,和动荡历史的特殊联系形成集体的经验世界。在寻根文学作家中,青工出身的郑万隆是唯一一个例外,但是和贾平凹一样,都属于刚刚脱离乡土的都市一代,父辈的经历和早年的乡土生活是初始场景,形成梦境般的童年记忆。同样作为都市一代的莫言是寻根文学的殿军,他汇集了此前此后的多种文学潮流,和贾平凹一样更多被归入乡土作家的范畴,成为文学史上枢纽一样的存在。

主要的寻根作家大致出生在1950年代的前期,经历过文革前短暂的社会稳定,在体制内完成小学教育。只有阿城是一个例外,出生于1949年,是共和国的同龄人,记忆着五十年代短暂的繁荣兴旺与安定。这使他们多有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试图并且有能力营造完整的世界图示。而文革中的社会动乱与下乡的漫长漂泊,特别是家道的衰变,都使他们在人生的挣扎中渴望重建合理的社会秩序。反思文革、追问历史的思维向度借助民族文化的宏大主题,整合出自己的乡土经验,表达自己对民间社会惊奇的发现,寻找进入传统文化的通道,完成艺术的自我确立。这使寻根文学成为乡土文学的亚类型,接续起“五四”以后都市知识分子乡村写作的脉络。

寻根作家大都是在文革期间开始创作,大字报与宣传队是他们最早发表和亮相的方式。当时官方对业余写作的重视,就使他们较早地熟练掌握了汉语写作的一般技巧,在通过写作改变命运的努力中,也有对汉语自身魅力迷恋的无意识智慧冲动。这就使他们很年轻就能在体制内的刊物上发表作品,如贾平凹、韩少功、王安忆等,逐渐成为三十年来中国文坛的主流作家。这也使另外一些作家以无目的的写作,保留精神情感的痕迹,阿城早期的作品都是在朋友中流传,不少作家的写作沟通了地下文学的潜流,史铁生早期作品就是发表在民刊《今天》上。这使寻根文学具有文学史的连贯性,十七年的文学教育与乡村经验的知识积累,使这些作家的创作具有承前启后的节点性质。

此后的文学,迅速开始了越来越剧烈的断裂,改革开放的全面铺开,现代媒体的覆盖与高科技信息时代的来临,国家出版制度的相应改革,都使纸本印刷的写作发表形式受到猛烈地冲击。几千年的文学书写形式和发表途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换笔几乎是所有写作者的宿命。涉足影视是生产自救的主要方式,民间高额的评奖与广告引导的市场开始操纵图书发行,写作变成了技术工种,纯文学作家要靠商业活动解决衣食住房等生存问题。隔着二十年的文化峡谷,眺望八十年代的寻根文学,真如历史旧梦的浮现,浪漫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个潮头定格在历史弯道的豁口,成为八十年怀旧梦中的风景。寻根作家也形成巨大的阴影,成为后起作家挑战的对象,一如他们当年挑战五十年代作家的壮举。历史在错动中和我们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

猜你喜欢

旧梦寻根贾平凹
唐冠玉:寻根筑梦秉初心 砥砺奋进献侨力
游雁塔
捉鱼摸鳖的人
难圆旧梦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诉衷情
春天的意外
西安这座城
千人祖国寻根传承中华文化——2017“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即将启动
月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