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专一——简谈《诗经》中的爱情观
2015-11-22■李博
■李 博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无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中占重要地位的爱情诗,既有对恋爱自由的追求,又有对感情专一的赞颂,开启了中国爱情文学的先河。在对这自由与专一的爱情观的分析中,我们或许可以发掘其潜在影响与价值。
要谈《诗经》中的爱情观,首先我们要确定爱情诗的数目。学界大致认为在《诗经》中反映爱情的诗作约有百余首,占诗歌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纯粹”的爱情诗为52首,多为描写男女间的爱慕、约会等内容,而其余多以家庭婚姻为主题,也在不同程度上涉及着爱情内容。以下将从自由的爱情观、专一的爱情观以及爱情观的影响与价值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自由的爱情观
《诗经》中自由的爱情观出现,是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的。当时社会人口较少,各个诸侯国出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通过鼓励生育来增加劳动人口,因此对中下层男女之间自由恋爱交往不予限制。《周礼·地官·媒氏》中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由此在《国风》中出现了大量歌颂自由恋爱的诗作。
在《诗经》中,青年男女无论是在城市中偶遇,还是相约在一起出游,他们的情感选择是自由无束的。如《郑风·野有蔓草》就描述了一对男女在田野间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主人公在露珠剔透的田蔓中行走,突然邂逅一位清婉的女子,两人一见钟情,一生共好。自由的田间环境,美好的恋爱理想,成就了这个爱情故事。这也是自由的环境下男女自由恋爱最为直接的反映。当然,自由恋爱不仅仅是你情我愿、一见钟情。自由的爱情观还表现在《郑风·褰裳》中女主人公恋爱受挫时所表现出的独立的人格:“子不我思,岂无他人”。你如果不思念我,难道就没有其他人吗?言外之意就在于我有相爱的自由,也有放弃的自由。爱情有聚有散,这种敢于放弃的自由是难能可贵的。这些诗作从正面描写了当时恋爱自由的状况,是《诗经》中自由恋爱最直接的反映。当然,也有少数表现恋爱不自由的诗作,如《鄘风·柏舟》中女子对母亲干涉自己自由恋爱的控诉:“母也天只,不谅人也!”母亲、苍天,你们为什么不体谅我的心情!这种反映恋爱不自由的诗作虽然不多,但更能表现出当时青年男女对恋爱自由的渴求。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最为真实的反映。与后世如《孔雀东南飞》等通过悲苦的故事表现对自由爱情的追求相比,《诗经》中的爱情诗作对自由恋爱进行了大量积极正面的描写。男女间相聚的快乐、一见钟情的喜悦,是当时较为自由的社会氛围以及“礼教”未及的直接反映。
二、专一的爱情观
《诗经》中的爱情诗除了对自由爱情的歌颂,还有对专一爱情的渴求。《诗经》第一篇《关雎》,虽然被历史上许多儒学家认为是表现正妃之德的诗作,但根据人正常的情感心理上来看,我认为它就是一首表现 “男子思女”的爱情诗作。从“寤寐求之”到“辗转反侧”,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以及专一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而那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是令多少青年男女为之感动,由此为专一的爱情奋斗终生。它实际上出自《邺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个随军远征的男子当年对妻子的誓言。主人公在外出征,思念自己的妻子,回想起当年的誓言:无论生死聚散,我都会伴你终老。这种对爱情的生死不弃可以说是专一的爱情观最为忠实的反映。
对爱情专一的追求在一些家庭婚姻诗中也有所表现,多反映在“弃妇诗”中。在此可以对在高中学习过的《卫风·氓》进行简要分析。《氓》描述了女主人公由订婚、结婚到被男子遗弃的故事。从男子“氓”的“来即我谋”到“以我贿迁”,女子在这段时间里是对美好爱情的期待。但结婚后 “三岁食贫”、“士贰其行”,她得到的是辛苦的生活和男子不忠的行为,“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最终女子的“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使她与这段感情的彻底决裂。《氓》通过对一个弃妇的描写,谴责了男子用情不专的行为,从反面表现出女子对爱情专一的渴望。
然而,爱情是存在于男女之间的,那么对爱情忠贞专一的愿望当然也为男子所看重。《郑风·出其东门》就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郑国东门外就是当时溱、洧之滨,是当时青年男女出游之处,在《郑风·溱洧》中对此有所描述。男主人公在东门外看到成群的女子,但他都不为所动,因为“匪我思存”。他思念的是那位素衣女子。这充分表现出男子对心上人淳朴的专一之情。
自由与专一是《诗经》中爱情观最主要的两方面。它们在表面上看似矛盾却又是爱情中必不可少的。正如徐儒宗先生所言:“脱离以自由恋爱为基础的爱情去强调婚姻上的专一,势必陷入“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违背互相忠贞这一爱情道德而侈谈恋爱自由,势必流于泛爱和庸俗的性解放”。爱情要以自由恋爱为基础,以用情专一、白头偕老为目的。而《诗经》中的大部分爱情诗就是描述的这种爱情,因而一些诗句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在今天还散发着不朽的光芒,指引着人们对爱情的追求。
三、爱情观的影响与价值
《诗经》中以自由和专一为核心的爱情观对后世的影响首要在于诗歌创作上。《诗经》作为古代文人的必读书目,文人们言必称“诗”,其爱情观自然影响着后世的爱情诗创作。无论是汉乐府《上邪》中“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还是孔尚任的《桃花扇》中李香君对侯方域经年不变的感情,都可以看到《诗经》中自由和专一的爱情观。
文学作品是一个时代的反映。《诗经》中自由与专一的爱情观特别是自由的爱情观对研究西周至春秋的社会历史有着很重要的推导价值。可以从中对当时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自由交往的社会习俗以及“礼教”的态势进行某些挖掘。
非如朱熹在其《诗经集传》里“郑、卫之乐,皆为淫声”的评价,《诗经》里的爱情诗表现出的自由专一的爱情观恰恰是男女之间正常恋爱婚姻关系的体现。特别是专一的爱情观区别于当时上层社会的“三妻四妾”的一夫多妻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反映。
对于当今社会而言,《诗经》中自由的爱情观可能已经普及。但古人那种淳朴的专一之情,就如《东门之外》那位男子一心想念自己朴素的心上人的感情,希望可以对当今青年男女功利化的婚姻与爱情观产生某种净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