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性特征浅探——以描写苏州虎丘的诗句为研究视角
2015-11-22蒋勤效魏凡程
■蒋勤效 魏凡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唐朝永远是那颗最瑰丽的珍宝,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体现了泱泱大国的极致成就。唐朝的诗句流传至今,为人们所称颂,其中描写苏州虎丘的诗句独树一帜,宛如万绿从中一点红,引人注目,是唐代诗句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本文以唐朝描写苏州虎丘的诗句为视角,管中窥豹,评析唐朝诗性特征,希望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诠释唐诗,感受唐诗。
提起唐诗,脑海中立刻能够浮现出一篇篇经典佳作,唐诗在中国文明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当我们沉醉于这些优美的诗文中时,不禁要对这些诗文背后所承载的唐朝的诗性做一番探究。唐朝的诗文到底具备怎样独特的魅力?这与唐朝的历史背景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唐朝的诗性怎样体现,又因何造就?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诠释唐朝的诗性特征,笔者便从这富庶一方的苏州切入,以虎丘这一风景名胜为背景,展开对唐诗的探索。
一、唐之苏虎
苏州本是迁客骚人往来集聚之地,临江抱湖,人才济济,美女如云,素有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唐朝的盛世,造就了唐诗的气势磅礴,而苏州的温婉,刚中带柔,两种不同气质的碰撞,让唐诗的风采更见斑斓。虎丘自古就是苏州游览胜地,虽然占地仅300余亩,但是依山傍水,层峦叠翠,李频的 《送罗著作两浙按狱 (著作尝宰苏州吴县)》 “归来重过姑苏郡,莫忘题名在虎丘。”便诠释了虎丘在唐诗中的重要地位。
二、风景怡情,诗意浓
虎丘原名海涌山,地处苏州城西北郊,其山高约36米,有 “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虎丘剑池由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题字,风景险峻,池水终年不干,清澈见底。虎丘多有参天古木,身在虎丘,犹若隔世。虎丘这样的自然风光让人们远离了外界的喧嚣,回归于一片自然宁静。在这样的环境下,便酝酿出了 “虎丘月色为谁好?娃宫花枝应自开。” “欲随山水居茅洞,已有田园在虎丘。”这样的诗作。
此时,唐诗已经渐渐摆脱对于诗韵、格式等的束缚,更加崇尚清新自然,与造化合一的诗性意境。而苏州虎丘这样一处清幽不失险峻,山水相逢,翠木葳蕤的奇境,让唐诗的叙写显得浑然天成,有感而发。唐诗中去除了华丽的辞藻,更贴近于对事实的描述,通过简单的意象反映出诗人当下的情怀,虽然简单、朴实无华,但是更能够表达诗人的情意,也更容易让他人产生共鸣。
三、历史明志,感慨深
“千载三吴有高迹,虎丘山翠益崔嵬。”虎丘相传为吴王阖闾离宫所在。据 《吴越春秋》 《越绝书》等书记载,阖闾死后葬于此山,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坟上,古称虎丘。历史的悲壮总是诗人们最好的素材,不少文人墨客经过此处,都会留下自己的笔墨,怀古叹今。朱长文的 《次韵蒲左丞游虎丘十首》“丘如蹲虎占吴西,应得佳名故国时。未必金精能变化,空传怪说使人疑。”姚合的 《送刘禹锡郎中赴苏州》 “虎丘野寺吴中少,谁伴吟诗月里行。州城全是故吴宫,香径难寻古藓中。”虽然寓意不同,但虎丘在唐诗中的历史印记可见一斑。
唐朝的诗文中,往往带有居安思危、以古喻今的特征。虽然唐朝已然成为当时称霸一方的大国,诗人们在优渥的环境中反而更加强调要牢记历史的教训,国家方能长治久安。唐诗中反映出的这种惜英雄、鉴历史的态度,正是唐朝能够长期繁盛的重要因素。
三、禅寺教化,世事清
虎丘禅寺历来闻名遐迩,香火鼎盛。东晋著名高僧竺道生曾在此处弘扬佛法,康熙帝也曾御驾亲临虎丘禅寺,为其题字。刘长卿曾道 “青林虎丘寺,林际翠微路。仰见山僧来,遥从飞鸟处。”又有诗云 “泉石谙天竺,烟霞识虎丘。”可见虎丘禅寺在唐朝也是颇负盛名。人们怀着虔诚的心来到此处,不为名利、不求富贵,只为内心的一片净土,佛法无边,普度众生。
佛教于唐朝之际,高僧辈出,著名的《西游记》便是讲述东土大唐的僧侣向西天取经的故事。因此,唐朝的诗句中往往会掺带上佛教的色彩,但是诗句中并不纯粹的是弘扬佛法,更多的时候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探究,是对无常的世事和未知的现实的一种禅解。
四、 才子聚首,颜尽欢
人才济济,美女如云,在此江南风景如画之地,往往更能引人诗兴大发。唐代著名才子白居易、刘禹锡都曾在苏州担任刺史,在此更是留下了不少笔墨。如 “云外支硎寺,名声敌虎丘。石文留马迹,峰势耸牛头。”“虎丘惭客问,娃馆妒人过。”唐朝的苏州本就是一个经济富裕之地,可谓是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富疆。” “闾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欲强。”这样一个繁花似锦之地,必然吸引众多文人墨客的驻足,才子们竞相献艺,一时风华无限。
唐朝人才辈出,最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都曾在苏州驻足,留下佳作。从描写苏州虎丘的诗句中不难看出,唐朝的诗句字里行间都体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和国泰民安的自豪。由于唐朝的物质文化的极大丰富,国家得到世界的尊重,唐朝成为中华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因此唐诗中也展现出泱泱大国的气魄和精神。
唐朝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中翻过的一页,但是它给我们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永不磨灭。虽然我们已经难以原原本本地承袭唐朝留下的诗文特性,但是每当我们经过诗文中所描述的风景,总会不由想起那一幕幕或喜或悲、可歌可叹的历史,与古人遥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