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戏剧在当代的困境

2015-11-22■魏

剑南文学 2015年20期
关键词:戏曲戏剧困境

■魏 攀

论戏剧在当代的困境

■魏 攀

戏剧在过去的数百年间风靡全国,但在当代,戏剧走入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为:娱乐方式多元化的冲击、市场的冲击、人才的流失、剧种的消失、脱离当代生活。如何挽救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所思索并要解决的问题。

何谓戏剧?按王国维先生的说法,“然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意即以歌舞敷演故事。自戏剧诞生之日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是国人很重要的娱乐方式。但最近几十年来,戏剧已渐渐淡出我们视野,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中国戏剧绝大多数品种已面临消失边缘,中国戏剧进入了一个困境,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除了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很多省会城市以及二线城市已很难看到戏。地级市则剧院更少甚至根本没有,就算有少数剧院存活下来,也基本是在放映电影。偶尔会在公园或广场或路边看到群众唱戏,但不管是不穿戏服的演出者,还是兴致勃勃的围观群众,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路过瞟一眼,驻足观看的基本没有。其实剧院何尝不愿意演戏,如果演戏能够赚到钱,剧院能不演吗?当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们的审美趣味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看戏可以说是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娱乐方式。但今天,人们所选择的余地已大大增加,有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有视觉冲击的影院大片、有信息浩繁的网络,而愿意花钱走进剧场看戏的越来越少。戏曲自然而然渐渐被湮没。

戏剧市场不景气是世界性的,并带有时代的必然性,并非中国独有。今天无论是经典的传统剧目还是创新的新式剧目,无论是获奖还是没有获奖的,无论是得大奖还是得小奖,市场都不太景气。今时今日,将戏曲完全推向市场而不加以保护,这种没有什么市场竞争力的传统艺术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现在全国大多数国营剧团的演员无戏可演,主要创作人员如编剧、导演等成为“多余人”,剧团都在惨淡经营,戏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更是无从谈起。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其消失灭亡,就算是为了增加我国的“软实力”,也更应当保护这些传统的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艺术保存在艺术家身上,人在艺在,人走艺亡。西方戏剧偏重于表现情节的冲突和人物的行动,更带有戏剧性;中国的戏剧偏重于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戏剧冲突也较平和,更具抒情性。所以中国的观众更大程度上是在看戏,看那些艺术家的表演。在过去,还有“捧角”一说。但现在有很多身怀绝技的、有特殊本领和特殊贡献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没有人继承。某些地方政府还是没有重视戏曲艺术。而要培养后继人才,戏曲教育是关键。现在的戏曲教育主要是生源问题,很多家长因为学习戏曲没有“钱途”不愿让子女去学,这并非仅仅依靠政策扶持就能解决。

一部成功的戏曲艺术作品必然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而今天戏剧之所以没有活力,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内容太陈旧,吸引不了今天的观众,不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既是因为年轻观众缺乏戏曲知识、不懂戏曲,也是因为戏曲本身不适应时代、不适应观众欣赏要求。这就需要戏曲艺术不断的推陈出新,创作出适合当代观众审美趣味的作品。

我国早已在21世纪初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保护戏曲文化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戏曲的危机有所缓解,但这并非全面消除。戏曲在当代中国走进困境,如何让其像过去那样具有强悍的吸引力,仍是我们要思索、解决的问题。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猜你喜欢

戏曲戏剧困境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传统戏剧——木偶戏
跟踪导练(一)
困境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