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热刍议
2015-11-22马国华
■马国华
广场舞热刍议
■马国华
风靡全国的广场舞,成为人民业余文化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广场舞健身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民健身地推进、国民形象的提升、居民多元化文化需求的满足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广场舞的起源与现状
风靡全国的广场舞,大约始于2008年左右,也就是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当时,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全民健身理念,给奥运会烘托气氛,各地兴起了一种亦舞亦操的户外健身活动,这就是如今风靡全国的广场舞。
可喜的是,随着“新农村、美好乡村”建设地不断推进,广场舞也迅速蔓延到了广大农村。虽然农村的广场不大,甚至有些简陋,但却丝毫不能阻挡农民朋友积极参与广场舞的热情与执着。每到傍晚,夕阳下,村口的小广场上,男女老少随着音乐,有模有样地跳着广场舞。尽管动作、节奏可能不太协调、规范,但却透着独特的乡土韵味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二、广场舞的艺术性与健身活动的有机契合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审美要求和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现代传媒和网络的文化节目吸引了一大批受众,导致人们对民俗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淡化,参与传统的民间艺术活动的热情越来越低。更为令人不安的是,还有许多人虽然对于我国的文化保护有热情和认同感,但对于民间艺术本身却相当冷漠,他们更喜欢流行音乐和大片。而一些爱好民间艺术人员却在为谋生计日夜奔波,致使参加民间艺术表演的人员愈来愈少,组织舞蹈队伍愈加困难。因未能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民间舞蹈的主要活动阵地逐渐缩小。过去非动用民间歌舞不可的场面不复存在,传统的节日逐步为现代节日所代替,民间歌舞表演在广大农村的展示机会正在减少。而广场舞的出现,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民间艺术、民间舞蹈的契合点。
广场健身舞具有健身价值,一是大多数舞曲时长在3至5分钟之间,属于中等耐力有氧运动;二是通过定量练习,会大大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广场健身舞除了具备健身价值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广场健身舞对时间要求不高,一般每次锻炼一小时左右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参与者以提高健康水平、支配空闲时间、扩大社交范围为目的,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大家一起跳”的形式决定了参与者必须组成一种临时的或相对稳定的活动群体。广场健身舞音乐和舞步的多样性和异域性,体现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美。
三、广场舞向农村蔓延过程中乡镇文化站的作用
作者所在区域属于经济相对繁荣,农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地区,群众文化活动也比较丰富多彩,这为乡村广场舞的兴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各乡镇都有规模相当的广场舞群体,但基本上都属于自发松散的性质。一些大的自然村也有广场舞活动,且迅速蔓延到偏远的小村落。条件差的村落,有些爱好者三无成群在家里的院落、厅堂看着电视碟片学跳。
印象中,过去较为富裕的农村,农闲时,基本是聚集赌博。一些年轻人外出较多的乡村,老年人、妇女们的生活更是单调、枯燥,乡村死气沉沉。如今,广场舞的兴起,给这些乡村带来活力与勃勃生气。但是,由于参与者大多是文化水平、艺术素养较低的中老年人,那么,乡镇文化站的作用便凸显出来。一是强化骨干培训、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为整体推动农村广场舞健身项目的发展,应以乡镇、街道文化站为推广阵地,由文化站组织选出各社区、行政村文化体育骨干若干名,市、县文化馆采取集中培训或分批选派的方式进行培训,各乡镇、社区、行政村文艺骨干或广场舞爱好者再回到各村组建活动站点并培训队员。上级主管部门或社会团体,要积极支持帮助乡村广场舞的推广与硬件建设,发动社会向农村广场舞活动点捐赠移动式音响和设备。建立市、镇、村三级广场舞推广体系,不定期安排广场舞志愿服务者深入农村、社区进行重点培训指导。
每年由乡镇文化站牵头组织,举办广场舞比赛,以赛代训,选拔优秀广场舞团队参加县市的比赛,以扩大他们的视野,激发她们的自信心。
针对部分偏远山区农村的广场舞开展相对滞后,主管部门下一步工作重点需重心下移。要不断加强偏远农村广场舞健身阵地建设,扶持和引导活动的开展。继续实施鼓励政策,深入基层将广场舞健身理念带入偏远农村,激发村民参与的意识。针对活动经费紧张、场地设备不足等问题,应持续走广泛社会参与的路子,拓宽社会参与面,与广场舞活动相结合,让广场舞活动真正朝着社会化、大众化方面发展。
(和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