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狂欢:东北喜剧小品与“狂欢化”理论的契合
2015-11-22赵凌志
■赵凌志
语言的狂欢:东北喜剧小品与“狂欢化”理论的契合
■赵凌志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在方法论上为大众传媒、大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运用狂欢化理论,结合经典实例,分析了东北喜剧小品的表现形式及语言特色,指出其具有狂欢式的广场语言、使用了戏仿、并运用类似加冕与脱冕仪式达到了强烈的喜剧效果,是一场语言的狂欢。
一、引言
在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的巴赫金提出了“狂欢化”文学理论。巴赫金将狂欢节型的庆典活动的礼仪、形式等的总和概括为“狂欢式(1998)。”“将狂欢式内容转化为文学语言的表达,就是狂欢化”(夏忠宪,2000)。狂欢理论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狂欢描写的研究,使那种隐藏在文学背后的巨大的人类的狂欢热情被揭示出来”,为文学作品提供了在人类学或民俗学解读视角下的分析。使传统思维模式的狂欢理论得以颠覆,为大众传媒、大众文化的研究在方法论上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东北喜剧小品的狂欢化色彩
地地道道的农村生活被东北喜剧小品表现的淋漓尽致,草根气息较浓郁的民间语言被广泛使用,有一种原汁原味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台上与台下的距离被最大限度地拉近。这种艺术形式达到的理想幽默效果与它的表演方式及语言特征密不可分,而这些特征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有着一定的契合。
2.1 狂欢式的广场语言
在语言上追求逼真是东北喜剧小品的一个主要特点,歇后语、成语、俚语、俗语、套话、时尚语、笑话被融于一体,使一种具有鲜明喜剧特色的“杂语”被创造出来。
这与狂欢节的广场语言极其相似,人们使用各种体裁的通俗,甚至粗俗的广场语言,如骂人话、顺口溜、神咒等。在这种语境下,人们之间排除一切等级,形成一种特殊的亲昵的随意交往的关系。在这里等级制度和社会礼仪让位于个人的自由,群体狂欢的局面在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放纵下得以发展。表现为语言的混乱、粗鄙化、世俗化、非逻辑性,自由放纵的思想,癫狂忘我的行为。从内在的本质上来讲,狂欢体现了人类最原始的生存观。东北小品语言的浓郁口语化,粗俗化色彩可以从语言上消解官方文化,通过追求一种自由平等的逆反意识,流露出嬉笑怒骂、又加之以颠覆官方话语的形式,使这些狂欢式的语言,营造出一种较为狂欢的气氛。例如《昨天今天明天》中的台词:“大家好!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
东北喜剧小品中还善于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取得幽默效果,其中词语的换序和语音飞白的使用非常普遍。例如:“牛策划:大妈都有自各(自己)的博客啦? 黑土:名人嘛,都刻薄”(《策划》)。“以上例子运用了语言词语调换顺序再谐音的方法,营造出了令人捧腹的喜剧效果。
2.2 加冕与脱冕仪式
狂欢节上对国王或王后的加冕和随后的脱冕是狂欢节上的最主要的仪式活动。狂欢仪式与狂欢节的人物形象一样,在精神上也充斥着交替变更性。在狂欢节上作为权力象征物品的“冕”,做为一件极端严肃的物品,授予给了一个同真正国王有着天渊之别的小丑或奴隶,扒下国王所穿的服装被称为脱冕,冠冕被摘走,他还要被殴打、讥笑,这种仪式通过对比产生了较为可笑的效果。
在东北喜剧小品中,加冕仪式中的小人物,一出场就被冠以英雄的头衔。接下来,断暴露出来的小人物本质,使他的英雄桂冠与内涵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对比,在这一过程中一步步产生了脱冕。崇高与渺小,严肃与嬉笑,极端对立的东西被并列在一起,达到了极富感染力的喜剧效果。
以《小崔说事》为例,宋丹丹扮演的白云出场时戴着墨镜,身穿时髦大衣,口里说着“你说这小崔咋还不来呢?太不拿人当腕了,阁铁岭台人家等咱俩小时,这中央台得瑟得你说,真是。”“哎呀,你赶紧开始吧,俺们底下还俩栏目呢,出来一趟这北京台天津台这都得给点面子”,俨然是一副明星派头。小品精妙的设计与狂欢化理论的加冕与脱冕非常相近,呈现出了极强的喜剧效果。
2.3 戏仿
MH艾布拉姆斯认为通过模拟某位作家的创作风格或是某篇作品的严肃的素材与手法就是戏仿。它表现的主题通常是风马牛不相及或浅俗的。巴赫金称一种“令人开心的降格游戏”就是戏仿。在“戏仿”这个狂欢游戏中没有道德、伦理、现实,人们只是在忘情地释放着自我的存在。对祭祀或宗教的模仿成为狂欢节广场上的主要仪式。一扫现实中的神圣性与严肃性,这种模仿充满了贬低、嬉笑、歪曲。在东北喜剧小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与这一表现手法类似的语言。
在《昨天今天明天》中“现在不行了,现在是,皱纹也增长了,头发也变白了,去年两颗洁白的门牙也光荣下岗了。小品中把人的行为“下岗与”无生命的事物“门牙”结合在一起,不合语义却合语法,随而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幽默效果,达到了使观众忍俊不禁的效果。
三、结语
东北喜剧小品语言呈现出的独特而浓厚的趣味性,使观众在获得愉悦轻松的同时,体味了生活的真谛,引发了理性的思考,充分发挥了小品的教化功能和娱乐功能。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其进行阐释,可以得出这一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狂欢化色彩,是一场语言的狂欢,智慧的幽默。
(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本文系2014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北民间诙谐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201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