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如何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

2015-11-21罗忠辉

亚太教育 2015年28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陶行知小学语文教学

罗忠辉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把毕生精力奉献于教育事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其思想对我们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也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值得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去借鉴。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013-02

一、生活教育理论

如今很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格格不入,将其生活经验与情感抛落于荒凉的边缘,以致个体的精神生活与内心真实感受过于缺失,使本有的生命活力被漠视和践踏。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下,小学语文教学走向生活显得如此奢侈和必须。其实生活中遍布语文的足迹,只要教师自己稍加留意,就可以使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领域。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生活与教育的衔接,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事实上,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衔接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强烈要求,也是语文这一学科性质的明晰体现。

1.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核心便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在社会与学校关系上的具体体现。正如陶先生所说的那样,生活中确实到处弥漫着教育。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将生活与语文、社会与学校联系起来。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将生活与社会中的东西与自己的教学妥当结合,或创设生活与社会化的情境引领学生快乐学习。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与学习密切连接的乐趣。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秋天生活”或“秋天社会”的情境,以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视频的内容要与他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所显现的东西应包括秋意浓厚的山野、一排排金黄的梨树、红通通的苹果、金色波浪般的稻海、火焰般的高粱、蓝色天空中翱翔的大雁,在这些场景当中也可以加入劳动人们的身影。也可以搜集一些对应景物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的视野里,这样会更显直观。在讲授该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请一些同学谈谈“秋天的时候,自己的业余生活是怎样度过的?有哪些难忘的秋天记忆?”以此来增进其学习与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这一课时,在学生的安全得到保障及其他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奔向春天,走向田野,让他们体验刚钻出头的青青小草、早开的朵朵野花、发出嫩枝的排排树木、解冻不久的清澈小溪,引领他们感受细长柔软的柳枝、五颜六色的风筝、自由自在飞翔的喜鹊和杜鹃、嫣红的桃花、含苞待放的杏花。通过让学生直接在大自然、大社会中体验后,再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这将更有利于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生活或社会化的教学对于学生直观经验的丰盈与积极主动性的调动都有很大的帮助。

2.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方法论原则,这一方法论原则主张教与学应以做为重心,其对我国现今的教育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以学的方法为根据,学的方法以做的方法为根据。”其特征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教学做合一”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提出了挑战,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殆尽,步调一致的培养模式使个体的生命性受到扼杀,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这是必须改正的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也强调教学应联系生活和社会,是对“死读书、读书死、读死书”的有力排斥。同时它也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育,亦体现出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牢记陶先生的这一“教学做合一”原则,把它运用到自己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来。拿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蓝色的树叶》这一课来说,该课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意在引导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应懂得彼此帮助。在讲授这一课时,其实教师可以把以往的要求学生认识多少个字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等转移到“画树叶”上来,教师应提前准备好不同颜色的树叶样本,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在他们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的情况下再引领其阅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用几种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不同颜色的树叶,接着带领学生用蓝色的笔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蓝色的树叶,等他们画好后再让他们相互展示给同学看,同时,教师要对他们的成果给予鼓励。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实践”两个铁球是否同时着地。在讲此课之前,教师就应告诉学生:“我们学完这课是要大家自己动手来做实验的,看你们所得出的结论和书上所说的是否一致。”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学习本课的注意力。在学生对这篇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再带领他们亲自动手去验证,最后进行实验总结。在这两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抓住小学生“好动”的特质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引导他们动手实践不但可以调动其学习热情,也能够加深他们对该课的印象和理解,提高其学习的效率。

二、创造性教育思想

在科学技术日趋发达与变更的当今时代,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创造型人才越多,该国在全球就越具竞争力,创新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的动力。因此,创新人才的培育对教育改革提出了强烈要求,富于创造性的教育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创造性教育思想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落后教育的否定,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积极提倡创造性教育,他不仅从理论上提出了这一思想,而且还将其付诸实践,热情洋溢地奉献于生活教育、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等等,与此同时他也在自己创设的晓庄师范学校的教育践行及其他教育活动中对创造性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是在这一时期,该思想逐步趋于完善。尽管他的这一思想的提出离现在已经有一段较长的时间了,但其思想在当今依然有很大的存在价值。于此,我们小学教师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他的这一思想。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时候,教师要清楚地明白个体的创造力与其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是紧密联系的,一个人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创造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提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提问的绝对主导,换个角度说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压制。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完该课的情况下试着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对他们所提的问题在生生之间展开讨论,让他们发挥想象力争取自己找到答案,对他们未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点拨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从而获得答案。在他们所提的问题都解决后,教师也可以提出与此文相关的一些问题让其思考,譬如“燕子和小鸟的区别有哪些?”、“为什么燕子在一个地方呆一段时间就离开了?”、“文中有提到稻田,那燕子与稻田里的稻谷又有什么样的联系?”、“我们有时候经常看到很多燕子会在电线上停歇,但是它们也没有被电到,这是为什么呢?”等等。通过这些富有启迪性的提问,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前面所述的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且自己寻找答案,这也有助于他们想象力的培育。让他们将所提的问题在同学之间彼此讨论,这既有利于调动其寻求答案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他们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这也是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endprint

三、因材施教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在教育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在不同时期有它自身对应的时代意义。在当今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情境下,每一个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其根本出发点。因材施教恰好满足了这一理念的要求,其价值又一次被重新审视和关注,它所追寻的是每个人的自我成长。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和理念且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因为它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改变教学的方法、进度、内容及目标,来满足个体在兴趣、智力、学习方式、原有基础等方面的差别,从而实施不同的教育,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陶先生十分重视因材施教这一理念的施行,该理念在其教育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他曾经对这一理念做出合理比喻以对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进行了恰当诠释,实际上,因材施教的重要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是相当理性且适用的原则,其科学性不应被忽略和遗弃,值得继承和发展。在目前依然存在不能朝向所有学生及忽视其全面又具个性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更应时刻谨记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和理念。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研究并了解学生。目前还有不少教师始终把自己置于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未把学生真正作为“人”来对待,这种被扭曲的价值取向不符合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态势。事实上,教学理应是师生互动的双向活动,教师不能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要广泛研究学生,要了解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爱好兴趣、原有基础以及性格气质等方面的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说,如果想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在班上让学生轮流谈论自己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最尊敬的人是谁等等来掌握不同学生的语言发展状况,进而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训练。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到分层备课、对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指引。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选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从而促进全体学生不断发展。同时教师要通过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分组,进行分层教学。在分好组的前提下教师应兼顾学生的个性与共性,发挥其优势,改善其劣势,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以更好地促进他们全面进步。对基础差的学生,教师不能不管不顾,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要指导他们多做练习以不断巩固提升,要多提经过他们思考后能够回答出来的问题,当其遇到不懂的练习或问题时应及时给予启迪和提示。对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相应提高对他们的学习要求,如适当提高所提问题的难度,提一些知识面广且深的问题,也可以附加一些难度稍高的、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才能获悉答案的作业等。通过分层教学,教师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优良生,都要有耐心地对待他们,出色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都要做出肯定和鼓励,对于他们出现的过失应大方理解、接受并帮助他们加以改正,从而促进他们整体健全地发展。

四、结语

陶行知先生的很多教育思想是科学的、值得借鉴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在与时俱进的前提下合理吸收其思想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5]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6]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第4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7]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第5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8]陶行知.生活即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1.

[9]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讨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1.

[10]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11]俞乃全.陶行知“因材施教”方法探微[J].教研探究,2015.

[12]丁美英.因材施教——小学语文教学的真谛[J].教海探蹊,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陶行知小学语文教学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践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开幼儿美术之路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