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15-11-21彭福扬左从稳

湖湘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美欧制造业人才

彭福扬,左从稳

(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2)

一、引言

制造业始终是重要的,如果制造业不振兴,作为工业强国就没有希望。[1]正是深谙制造强国的道理,2008 以来,美国和欧洲地区的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制造业复兴战略,试图通过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有效互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推进实体经济复苏,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争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权。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战略、政策、措施、手段,美国、英国、欧元区的制造业逐渐景气:2012年6月美国制造业PMI 指数还在荣枯线处徘徊,2013年12月上扬至56.5;英国则从48.6 强劲上升到57.3,欧元区从44.8 升至52.7(见图1)。

同美国、英国、欧元区制造业PMI 指数逐渐上升趋势相反,我国制造业PMI 指数从2010年1月55.8 的高位一路下跌,2011年6月接近荣枯线临界值之后,便一直在该位置摇摆徘徊,意味着制造业处于持续萎靡不振状态。2010年到2013年12月,我国汇丰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持续疲弱趋势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暗示未来出口前景较淡,企业去库存压力大(见图2)。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经济状况呈下行趋势的背景下,准确评估和正视美欧等国家的制造业复兴战略对我国所带来挑战和影响,于我们思考应对策略尤为重要。

二、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和统计数据分析,笔者认为美欧制造业复兴战略给中国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外贸环境日渐恶化,产品出口备受挤压

为保证制造业复兴战略的顺利推进,美欧等国家和地区不但以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保护为借口,对我国企业进军美欧市场、跨国兼并企业等行为进行严苛审查和无理干预;而且利用“贸易壁垒”加强贸易保护,大幅度提高“双反”税率,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调查、诉讼。2012年9月28日奥巴马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签发行政命令禁止三一集团关联公司Ralls 公司(罗尔斯)在美国的风力发电项目投资。[2]2012年5月欧盟修订贸易防御体系,将自行调查合法化,为强化贸易制裁铺平道路,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升温。[3]2011年,我国出口产品共遭受69 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59 亿美元;17 起美国337 条款调查,涉案总金额约7 亿美元。2012年,我国出口产品共遭遇77 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277 亿美元;13 起美国337 调查,涉案金额23 亿美元(数据源于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随着外贸环境的恶化,我国产品出口增速呈明显下降趋势,[4]海关统计资讯网的数据显示:2010年出口15779.3242 亿美元,同比增长31.318%;2011年出口18985.9984 亿美元,同比增长20.3356%,2012年出口20489.5473 亿美元,同比增长7.9317%;2013年出口22100.19 亿美元,同比增长7.8733%。

(二)制造业回流迹象明显,招商引资难度加大

美欧不断出台优惠政策包括投资、外贸、税收减免、信贷、培训、奖励等方面,提高企业在本土投资的信心和兴趣,想法设法留住国内企业和吸引国外制造企业回流。目前已有为数众多的跨国公司将制造业投资和生产能力从海外向本土转移,如“谷歌眼镜”回流美国生产,苹果把Mac 生产转回,卡特彼勒宣布在美国得克萨斯开设新的挖掘机制造工厂,福特汽车2013 款福特Fusion 轿车将在美国的密歇根州生产。随着越来越多美欧公司的制造业务从中国“回流”本土,我国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难度越来越大,2010年到2013年,在我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总数从27406 家降至22773 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从17.44%的高速增长率下滑至5.25%,美、欧在华新设企业总数更是急剧下降(见表1)。

表1 2011-2013 美欧在华新设企业数

(三)竞争全面加剧,人才争夺日趋激烈

美欧国家制造业复兴的重点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计算机、汽车、电子零部件等现有高端制造业;二是航空装备、数控机床、医疗设备、3D 打印、智能和仿生制造等新兴行业。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抢占未来科技、产业发展制高点,我国也选取了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经对比可知,两者的战略目标高度一致,都是争夺科技和产业革命制高点,产业重点发展领域高度重叠交叉。因此,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双方的竞争将全面展开,并异常激烈。其具体表现就是资本、市场,特别是人才的争夺将趋于白热化。

正是深谙“人才是创新之本”,美欧等国均出台了育才揽才战略。以美国为例,首先是延长了理工科学生毕业后的实习期,从原来的12 个月延长至29 个月;其次是投资教育和培训以储备人力资本,通过《美国竞争法》明确从小学到大学各个层次STEM 教育的投入;第三是花巨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加快信息传输速度,提高全民学习能力;第四是通过不断修正移民法,对各个域领取得杰出成就的世界顶尖人才以及能做出有益于美国“国家利益”贡献的人才给予“优先考虑”,形成一个构建在“学历”和“技能”基础上的自由、开放、多元的移民体系。不可否认,美国无可比拟的科学创新优势、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完善的福利保险制度,使其成为全世界优秀科技人员的向往之地。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海外引才引智工程必然受到冲击,人才争夺将日趋激烈。[5]

(四)核心技术引进源头递减,消化吸收再创新步履艰难

随着制造业复兴战略的推进,美欧在加大投入以保持在最高端、最高附加值领域拥有绝对竞争优势和领导地位的同时,势必延续长期针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实施的分类出口管制,限制相应资本和技术输出,尤其是加强技术封锁,控制设计、研发等核心环节向外转移。更严峻的是,我国制造业一直处在价值链低端,很多企业依附和受制于美欧等国家的关键技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核心技术引进源头将逐渐递减,购买专利、技术标准等成本与日俱增,原有依附型技术升级换代的依赖性增大,消化吸收再创新步履愈加艰难。

三、我国的应对策略

面对波涛汹涌的美欧制造业复兴浪潮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党的十八大提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新要求、新目标,究竟如何实施和落实?笔者认为,应在做好国家战略顶层设计的同时,重点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苦练内功,进一步提升优势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制造业部分领域已拥有一定的原始创新优势和国际市场份额,高铁、电力机车、轨道交通装备、航空、3D 打印技术等通过自主创新正逐渐迈向世界技术高端。以中国南车为例,通过自主研发,轨道交通核心技术已获美国专利授权,产品远销美国、法国、意大利等7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出口营业收入几成直线增长,2005年营业收入23.8 亿元,2010年营业收入23 亿元,2011年61.3 亿元,2012年85.17 亿元(数据来源于中国南车业绩报告)。在债务危机肆扰和蔓延的今天,应统筹规划,制定“国家先进制造业优势领域促进战略”,利用民主集中的决策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国家重大专项立项支持,强化这些优势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二)强强联合,抢抓国际技术合作机遇

我国制造业不仅面临美欧复兴战略所带来的挑战,而且本身存在研发分散与重复建设、山寨抄袭与低端粗放等问题,必须通过强强联合、抓住国际技术合作机遇来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应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民用领域的实力民企兼并重组国企,以解决企业之间的竞相杀价、内斗内耗以及国企领导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针对国外严格技术封锁国企的现实,应实施以民引智工程,鼓励民营企业趁债务危机迅速走出国门,廉价收购、控股欧美的宝贵资源和优质资产,特别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量的品牌企业,通过这种并购控股的方式占有其知识产权,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引导民营企业抢抓国际技术合作机遇,寻找与世界品牌企业、行业龙头合作契点,通过投资、品牌、技术、营销渠道等合作方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行业竞争能力。

(三)发掘内生动力,拓展新兴市场

恰当其时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对于扩大内需、提升消费层次、推动制造业升级换代、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日本从1960年底开始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长率达11.6%;俄罗斯1999年启动收入倍增计划,到2006年经济总量增加了70%。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正处于扩大内需的关键转型期。增加国民收入、培育本土消费市场、实现消费升级是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链、保证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应尽早出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细则》,制定《就业促进方案》,提高就业率,调整个税政策,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公共产品供给,改善民生,解决长期压在民众身上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大山,提高民众的实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释放潜在消费需求。

从近几年外贸出口态势看,虽然我国传统市场出口额(美国、欧盟等)呈下降趋势,但对新兴市场的出口额增速较快。近4年出口总值增长幅度较快的国家(地区)有巴西、南非、韩国、俄罗斯、东南亚国家联盟、香港等。因此,我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同非洲、东盟、拉丁美洲等国的良好外交关系,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四)打造技术学院航空母舰,培养创新型人才

我国要在制造业领域跻身世界领先地位,关键得通过复合型实用创新人才掌握、创造先进核心专有技术参与国际研发竞争。这种复合型实用创新人才既要有前瞻性眼光抓准潜在市场消费热点,又懂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流程,还能根据用户反馈优化产品性能甚至设计研发新一代产品。但由于目前本科院校偏重理论知识而忽略实际操作应用、职业院校偏重操作应用而理论知识欠缺的传统人才培养方式,导致复合型实用创新人才严重匮乏,产业创新活力不足。因此,应开展制造业复合型实用创新人才培训计划,集中支持一批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建设示范实验室,定点为大学生提供科研设计、创造的实习场所。整合校企优质资源,联合建造国家制造业技术学院航空母舰,分专业技术和专业理论两大块对已大学毕业、有制造业岗位工作经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

结语:美欧制造业复兴战略给我国带来了系列挑战和影响,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应高度重视,从提升优势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拓展国内与国外新市场、培育创新型人才等方面着手应对。

[1]厉以宁.九方面看当前经济形势[N].学习时,2013-12-16.

[2]刘双双.三一集团继续上诉状告奥巴马希望得到公平对待[EB/OL].http://business.sohu.com/20131017/n388402227.shtml,2013-10-17.

[3]孙韶华.欧盟多项攻击性贸易举措针对中国[EB/OL].http://jjckb.xinhuanet.com/2013-01/17/content_424183.htm,2013-01-17.

[4]张德进.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资本劳动的比例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1).

[5]马小宁,陈一鸣等.美国发起新一轮人才攻势[N].人民日报,2011-09-06.

猜你喜欢

美欧制造业人才
人才云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本期导读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欧盟发布贸易统计,中欧贸易增长迅速,逼近美欧贸易
美欧新能源模式之争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