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2015-11-21杨文娟侯颖鑫
杨文娟 侯颖鑫
济南市中心医院急诊输液室,山东济南 250013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质量合格的药物在对患者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护理过程中,在严格规范的药物用法用量的情况下,患者出现的与药物本身无关的不良反应。随着医疗事业的逐步发展,药品种类的逐渐增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已成为影响危害患者治疗质量和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医院门诊部输液治疗过程中,有较高的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全方位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同时也有效抑制不良反应的程度[1-2]。该次临床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治疗的1600例患者,主要通过观察对比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估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治疗期间发挥的护理作用,并探究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希望可为门诊部患者的输液治疗提供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门诊部接收进行输液治疗的1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600例患者遍布各个年龄段,疾病类型复杂多样,对患者疾病做以下划分:心血管疾病患者3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35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45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240例,外伤患者110例,其他疾病类型患者7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分别并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00例患者男性456例,女性344例,年龄7~84岁,平均年龄为(56.48±12.35)岁;观察组800例患者男性448例,女性患者 352例,年龄6~86岁,平均年龄为(57.02±13.22)岁。两组患者病情分布相对平均,均在确诊后实施药物输液治疗。两个护理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治疗时间、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护理方法
1600例患者均采用常规门诊静脉药物输液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800例患者在输液治疗全过程中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800例患者在常规方式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措施。
常规护理方式:在门诊输液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的用药历史、用药过敏史和遗传病类型等,在输液治疗前做好药物过敏试验;配药阶段严格审查药物的名称、生产日期、有效期、浓度、药品内异物和瓶盖是否松动等基本药物信息,从配药到输液的全部过程的细节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微粒污染[3];静脉滴注的药物务必做到现配现用,一些药物在长时间放置后容易氧化,尤其是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在溶液中状态不稳定,在成分分解后会产生导致药物过敏的物质,易引发不良药物反应;严格掌握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避免不良的药物配制;常规进行静脉穿刺,静脉滴注;在输液治疗阶段加强对输液病房的巡视,询问患者有无身体不适,观察注射器的针头、滴注速度等情况,防止针头移位和滴注速率不科学,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及时汇报给医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4]。
护理干预措施:①舒适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门诊输液病房环境,病房的窗帘、床单、被褥和枕巾毛巾等及时换洗,医护人员工作服保持整洁,保证病房内适宜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温湿度,空气流通性和采光条件,在病房墙壁上设置一些温馨颜色的壁画或饰物,避免病房单一的白色给患者造成视觉厌烦感和心理压力。医护人员自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积极与只进行对话沟通,对话语气温和,态度诚恳,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和生活习惯,帮助患者分析发病原因。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接触焦躁、抑郁、紧张和恐怖等不良心理情绪,在病房内提供收音机、电视、书籍和报纸等以供患者消遣,音乐治疗法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病痛感,采用平卧体位来消减具有恐惧心理和药物不良反应历史患者的身体心理压力,确保输液治疗的舒适度。对患者静脉穿刺部位进行热敷,减轻注射液的冰凉感和患者穿刺处的疼痛感。对具有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疼痛护理,包括服用止痛药物、按摩等。在静脉补钾输液时有较大的疼痛感,用温度为70℃的热水袋为注射管下段进行加热升温,使注射液输入患者静脉血管时不致温度太低,减轻患者疼痛感[5]。②健康知识教育:根据每一位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程度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主要讲解患者所患疾病的原因、特点、治疗、护理及预防等[6],并解释医院门诊输液治疗的基本程序和特点,必须讲明门诊输液治疗有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的可能性,药物过敏试验仅可作为一种参考。在输液病房的醒目位置张贴有关输液操作和输液安全的各种图片文字,让患者全面了解输液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医护人员轮班在输液病房看护,随时帮助患者及患者家属就输液治疗方面进行答疑解惑,讲解患者发生不良药物反应时的主要临床表现特征,督促患者家属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心理变化。③差别护理:差别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年龄段和疾病类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给予不同输液护理方式,这体现门诊输液治疗护理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帮助提高门诊部输液治疗的效率和质量。在门诊部设置多间输液病房,包括婴幼儿输液病房、成人输液病房、老年人输液病房、呼吸系统疾病输液病房和消化系统疾病输液病房等,实现患者输液治疗护理的集中化管理,保障输液治疗的有效运行。在婴幼儿输液病房的护理工作要根据患病婴幼儿的具体心理特征来展开,在病房内设置大量的卡通图片,在窗台摆放花草盆景,保证输液环境的温馨度,准备好一定量的糖果,用来安慰哭闹的婴幼儿或当做成功接受穿刺的奖励,护理人员尽量给予婴幼儿以夸奖,提高其输液治疗的勇气。在老年人输液病房设置较多的医护人员,输液治疗的同时维护老年患者的人身安全,对于体质较差,抵抗力严重低下的老年患者每日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及时统计分析老年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血常规等基本指标,严格监控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消化系统输液病房中张贴消化系统疾病健康卫生知识图纸文本,加强常规的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联系医院消化科,对患者进行比较全面的输液治疗护理。④建立标准的输液护理制度:制定输液护理登记表,如实记载每一例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和疾病的详细情况,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结果、输液治疗方案,使用药物的名称、生产批号、用法用量、禁忌配伍和不良反应主要症状等。医护人员严格管理填写登记表,在临床输液治疗护理过程中以登记表为准绳。对于出现不良药物反应的患者,及时登记并汇报给主管医生护士,研究科学适宜的不良反应处理方式。⑤其他护理:规范门诊部输液药品质量管理,从购进、库存、使用等多方面严格进行质量把关,消除有可能导致患者产生不良药物反应的因素。医生护士在配药时应遵守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配备应急药品和医疗器械,在处理患者不良药物反应时,注重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护理。
1.3 治疗护理效果评判标准
两组患者注射治疗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不良药物反应的程度和患者治疗护理满意度,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出现不良药物反应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症状和救助过程[7-8]。患者不良药物反应根据程度的不同划分为三个等级:轻度不良反应、中度不良反应和重度不良反应。轻度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表现不够明显,主要为轻度疼痛、瘙痒和荨麻疹,只需要简单救治即可康复;中度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较为明显,主要有呼吸不畅、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需要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加以控制;重度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较为严重,除上述各类症状以外还有血压下降、意识障碍、休克等症状,需要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800例患者注射治疗期间不良药物反应发生例数为75例,发生率为9.375%;对照组800例患者注射治疗期间不良药物反应发生例数为165例,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程度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5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3.00%,观察组患者治疗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个护理小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护理满意度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程度比较[n(%)]
3 讨论
该次临床护理对照研究中,对照组门诊输液患者只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舒适护理、健康知识教育、差别护理和其他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9.375%)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患者护理满意度(94.50%)高于对照组(83.00%),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程度轻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轻度、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所占比例分别为61.25%、22.50%和16.25;观察组分别为56.00%、30.67%和13.33%。该次门诊输液患者临床护理对照实践中的护理干预措施重点在于对患者的生理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常规护理中强制性的医疗手段不仅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还对医患关系造成不良影响,从而更加不利于患者治疗与康复。在临床护理干预中建立标准的输液护理制度,加强对患者的舒适护理和心理护理,对于输液治疗的疗效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通过观察对话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根据患者护理要求明确制定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及心理护理的方案措施,大大改善了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起乐观健康的心态,保障配合输液治疗。该次护理干预过程中差别护理是一个创新的护理环节,在以往的门诊输液患者护理及护理方式研究中不重视标准规范化的管理,使护理效率与质量难以得到提高,通过对不同疾病类型和不同年龄段患者进行分别集中护理,有效提高输液治疗的科学有序性,为医院护理管理提出一个新的课题项目。门诊输液患者的治疗护理尚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门诊部的人事管理与药品管理的不足与缺陷会对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应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门诊部输液护理模式的持续完善优化,提供更好的输液治疗护理。
在患者门诊输液治疗期间给予以心理护理、健康知识教育、差别护理为主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保障患者输液治疗的效果[9-11]。
该次研究表明,医院门诊部医护人员在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期间应全面加强各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输液治疗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的程度,提高输液治疗安全性和患者治疗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提升医院门诊部输液治疗护理水平和良好医疗服务形象,值得推广应用。
[1]唐忠红.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62例分析及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护理研究,2013,9(15):122.
[2]陈秋风,彭印文,郭奕萍.护理干预对减少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论著,2013,17(15):1905-1907.
[3]曹丽杰,曹丽波,陈晓明.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临床护理,2013,11(1):288-289.
[4]李琴.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临床护理,2013,7(8):158-159.
[5]单明英,何敏,金儒敏,等.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护理研究,2014,21(8):143-144.
[6]赵丹,何蕾.护理干预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5):209.
[7]周敏.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干预[J].现代预防医学:卫生政策与管理,2012,39(20):5311-5313.
[8]王荣.整体护理干预在预防晚期胃癌患者不良反应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0):45-47.
[9]刘兰.护理干预在减少门诊输液室不良反应中的效果[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 下):655.
[10]任飞,韩冬梅,刘芳,等.心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评价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3):212-213.
[11]师秀英.急诊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J].河北医药,2014,36(15):2388-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