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
2015-11-21本刊编辑部
文/本刊编辑部
“我们”
文/本刊编辑部
“六一”儿童节前夕,李晨、范冰冰的甜蜜合影及配文“我们”,已经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狂轰滥炸了一天一夜,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官方微博都纷纷晒出各自的“我们”图片。
“我们”一词,不能不说涵义丰富,令人遐想。在这个刷屏刷脸刷存在感的时代,“我们”没理由不火!
本期杂志付梓之日,正值二十四节气之芒种。芒种,“忙种”,从南到北,农忙季节渐入高潮;而一年二十四期刊物,不知不觉也操作过半,不免令人掩卷思忖:“流年匆匆,我们——在忙什么?”
哲学上,一个众所周知的基本问题是:“你是谁?从哪儿来?去哪儿?”这也是任何一个忠于职守的门卫和保安经常要问的问题。常识告诉我们,媒体——一个重要的功能在于发现;而作为媒体人,我们则经常在“扪心自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种内在的令人纠结的东西,我们谓之责任。
哈罗德·罗森堡有一句名言经常被引用,“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我们这个国度,任何时候,都需要满满的正能量,这是社会进步、文明前行的方向之所在。“五四”前夕,“红薯王子”孙国秀、“五会军医”苏佳灿、无畏我心的排雷勇士盛德华……一众“向上向善好青年”汇聚北京,以可亲可信可学的榜样力量,让我们真真正正体悟到了什么叫做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这是做人的境界,我们学得来么?
忽然想起了网上关于《西游记》的一个段子。话说,李世民设宴招待取经回来的师徒四人。问唐僧:你成功靠的是什么?唐僧回答:信念,坚持到底,我就能取到真经。问悟空,你靠的什么?悟空说:能力和人脉。问猪八戒:你好色,还动不动摔耙子,怎么能成功?猪八戒说:团队,选对了,想不成功都难。最后问沙和尚:你这么老实也成功?沙和尚说:听话、照做、执行。比照“西游团队”这几位,他们的角色定位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着实契合:猪八戒-生理需要;沙僧-安全需要;小白龙-归属(社会需要);唐僧-荣誉(尊重需要);孙悟空-自我实现。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风云激荡的变革年代,那么,你的选择是什么呢?
在这个不改变脑袋就无法改变口袋的年代,我们如何自处与自适?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事实上已经在当下的中国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互联网创富高潮。本期专题《创富,互联网!》所呈现的几位,他们独特、精彩的故事与体验、心得与教训,对于那些有志于创业和正在创业的年轻人,当不啻为有益的镜鉴。毕竟,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变革年代,创业公司的生死时速总是让人无法估计,某些时候,知道自己不善于干什么,也许远比知道自己善于做什么重要得多!
看《动物世界》,马赛马拉独树大草原上,狮子狩猎的对象主要是落单的角马和斑马。所以,尽量不离群,是角马、斑马们努力要做的事,扎堆儿才有安全感。那么,人类是不是也习惯于重复动物们的这种思维?我们所在的地方,是不是也有羊群效应?
今年据说养猪赚钱,大家于是都去养猪;今年流行互联网创业,大家于是都言必称“互联网+”;今年股市蓝筹股猛涨,大家于是都疯狂买进大盘股……我们似乎忘了“人多的地方不要去”,结果呢?
结果?你问我,我问谁?
拉杂至此,分享一位期颐老人的话吧:“别拿自己的人生和他人作比较,你根本不清楚他们的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别人怎么看你不干你的事;时间会痊愈几乎每一件事;不要那么认真地看待自己,没有人会这样看待你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惟有心无挂碍,是为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