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与《简·爱》爱情观比较
2015-11-21莫树红
■莫树红
《十日谈》与《简·爱》爱情观比较
■莫树红
爱情一向被称颂为文学母题之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十日谈》和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以对爱情的出色描写与讴歌而闻名。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爱情观的比较,简单谈谈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爱情一向被称颂为文学母题之一,人类对爱情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引发人类对爱情更深层次的思考。笔者仅以文学作品《十日谈》和《简·爱》为例来略谈爱情观。
一、《十日谈》的爱情观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文学巨著《十日谈》的100个故事中,讲述爱情的故事就占了73个,并有其显著特点——“情”“性”兼备,即既有真情,更有肉欲的满足,尤注重性,宣扬性爱至上。意大利文艺理论家弗朗切斯科·德·桑克蒂斯将它和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人曲”,除了它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之外与其描写的爱情故事密不可分。
《十日谈》里的爱情是当作“人类的天性”来描绘的。第四天序言中讲述一个叫腓力·巴杜奇的男子带着他深山长大的儿子来到繁华的佛罗伦萨,孩子看到什么都觉得新奇,但最让他感兴趣的是一群迎面走来的穿着绿衣服的活泼可爱的少女!他立即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父亲担心会引起儿子邪恶的肉欲,便告诉他是“绿鹅”是“祸水”,可临回去的时候儿子却恳请父亲让他带一只绿鹅回去喂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然的力量比后天的训诫要强大得多!这个故事也改头换面地出现在我国各类文学刊物中而为我们耳熟能详。薄伽丘认为,人类的根本特性在于包含爱情和理性,其基础是生命。这是合乎自然规律的,所以只要有人类生活的地方,爱情就无处不在,任何外在力量都无能为力!《十日谈》中有许多正面歌颂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故事,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如第四天第五天故事等,尤以第四天第一个萨莱诺亲王女儿绮思梦达的故事思想性最强。绮思梦达爱上青年侍从纪斯卡多,亲王暴跳如雷,纪斯卡多却说爱情的力量不是谁能管束得了的,结果被杀死心脏被挖出来盛在金杯里面送给绮思梦达,女儿悲愤地驳斥父亲她的罪过不过是爱上了一个所谓的 “低三下四”之人,认为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宣扬了自由平等思想,在刚从中世纪走来的文艺复兴时期真真难能可贵!
但是,薄伽丘是站在反禁欲主义、宣扬人性解放的立场来宣扬爱情的。所以在他的笔下,性欲占据了《十日谈》爱情故事的重要部分。《十日谈》中就出现了一系列宣扬性解放的爱情故事(当然,僧侣的淫乱除外)。如第五天第四个故事,绅士的女儿卡泰林娜爱上了一个男青年里恰尔多,她想方设法让父母准许她到阳台上睡觉,然后与情人在阳台上幽会,享受性爱。被发现后,情人俯首听命与她结婚,平了老头儿的气脑;第三天第二个故事,一个少妇爱上一个男青年,假装冰清玉洁,找其好友即神父假装忏悔自己与男青年的私情,神父不知内情,糊里糊涂给她做了牵线,少妇因而如愿以偿;又如第六天第七个故事,妇人菲莉帕因婚外情在法庭上反驳,借丈夫不能满足自己而为自己的情欲申辩;第七天第十个故事,讲妻子与一青年偷情被丈夫发觉后反而理直气壮的说丈夫虽然给她吃好穿好但不能满足自己,没有理由被责备;第七天第一个故事,深夜归家的妻子反而用计惩罚了丈夫并让其以后再也不敢管自己……对性的宣扬不顾伦理道德甚至无视宗教的权威!这些故事比比皆是,即便绮思梦达的悲情故事,与纪斯卡多的幽会也充斥着浓郁的情欲成分。如是种种,《十日谈》的爱情,不仅有“情”,而且更有“性”。在他的笔下,爱情是“情”“性”兼备,且奉行性爱至上原则,把性放到爱情幸福的首要位置。
二、《简·爱》的爱情观
19世纪英国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 《简·爱》轰动了当时的英国文坛,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仍超越时空赢得了世界读者的喜爱,评论文章汪洋恣肆。这里谈的仅是《简·爱》这部作品所展现的爱情观。
与《十日谈》相比,《简·爱》则是“性”退居其次,“情”占据了重要部分。这里的“情”,主要指精神方面,具体表现为简·爱 (以下简称“简”)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
作品中简作为幼小的孤女被寄养在舅父家里。唯一疼爱她的舅父里德先生过世后,简就遭到百般虐待,后被舅妈打发到劳渥德学校。这个学校名义上是慈善机构,实际上却是贫苦孤儿的牢狱。在那儿简遭受百般屈辱,对简·爱震撼最大的就是虔诚的基督徒、逆来顺受的好朋友海伦的病死,这激起了她无限的悲痛,同时也增添了她的反抗意识及对自由的追求。
简生活的重大转折是从踏入桑菲尔德府做家庭教师开始。当她发现自己爱上罗切斯特的时候,她清楚地意识到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巨大鸿沟:罗切斯特,一个上流社会的绅士;而自己只是一个地位与佣人差不多的家庭教师。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自卑。一如她所说,“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貌和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是一位女性在爱情上追求自由平等的真实呼喊!罗彻斯特疯妻子的存在摧毁了简的婚礼,她毅然离开了罗切斯特。饥寒交迫中遇到了牧师圣约翰并向她求婚,虽然佩服圣约翰的献身精神,但简拒绝了,因为她知道圣约翰只是把她作为一个传教士的工具而并非爱情。简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罗切斯特被烧伤,残疾并且双目失明,疯妻在大火中死去,庄园也毁了,他变得一贫如洗。而继承了一大笔遗产的简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边。
三、两部作品的“爱情观”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从时代背景探讨两部作品的“爱情观”
薄伽丘写作《十日谈》的时候,正是欧洲资本主义在黑暗的中世纪透露出曙光的时期,封建教会和世俗的封建主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在欧洲还占有全面的统治地位,然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经开始在一些城市萌芽。意大利作为资本主义出现最早的地区,提倡个性解放,重视现世生活,宣扬以“人”为本的文艺复兴运动便应运而生。他们以人性反对封建教会所宣扬的“神”性,以现世的人间快乐来抵抗虚伪、荒谬的“来世”、“天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但丁在《神曲》里最先展现人文主义的曙光,彼特拉克的《歌集》里冲破中世纪宗教和神学的束缚,表达了追求爱情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十日谈》里赞美女性、歌颂“情”“性”兼备的爱情观无疑具有强烈的反教会反封建的积极意义。
《简·爱》创作于19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并处于发展上升时期。但普通人民的生活尤其是工人的生活仍然困苦。同时代的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就借法国大革命警告了英国政府。即使经历了宪章运动,吸引了成百万的工人和劳动群众参加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但人民并没有得到应得的权利,妇女也没有获得与男子平等的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简的形象不但反映了当时英国下层妇女的悲惨处境,也反映了妇女争取自由平等的要求,这在英国文学史上是积极进步的!
(二)两部作品的“爱情观”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1世纪的今天,离中世纪、维多利亚时代已经很远了,但这两部作品在现代社会却仍有现实意义。虽然文明的门限越迈进,现代人对性快乐更为重视,人们对婚外性行为也越来越宽容,但任何事都要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危害甚大。《十日谈》中以追求性爱为最高原则的爱情故事,在文艺复兴之初打破当时中世纪沉闷桎梏的社会氛围确实起了很大作用,但无疑作品中宣扬的个人享乐主义精神带有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人生观,势必会对社会和谐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纵欲对婚姻和家庭的危害。而且这种形式只能存在于当时特定背景下的特定时期,这也正如中国的《金瓶梅》中之情、性方式只能存在于封建礼教压迫最严重的宋明时期。如果把《十日谈》中的性爱至上原则作为今人仿效的榜样,势必危害社会,危害家庭,造成社会混乱,家庭分裂,甚至把现代人的人性观、爱情观、婚姻观、道德观都引向恶性发展的罪恶深渊。因此,现代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应在重视婚姻、重视感情的基础上,提高合法性行为的质量,享受性快乐,在追求性快乐的同时提高爱情、婚姻的质量,使社会更加和谐,家庭更加美满。
《简·爱》的爱情故事中,简敢于反抗压迫,勇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真正爱情,自尊、自强、自爱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我们,同时也启示着现代人:在爱情婚姻方面,不做他人的附庸,要保持独立完整的自我。当今社会,很多男女,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的爱情和婚姻是为了金钱和地位,甚至为了达到目的不惜放弃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而简让我们知道,爱要建立在同等的位置上,要有心灵上的同等,才有尊严,也才谈得上爱!现代社会,多的是为了金钱和地位抛弃真爱,舍弃做人的尊严的故事,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的我们,应追求真挚、美好的爱情,享受灵与肉的完美融合,建立美满负责任的婚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