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治类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15-11-20谢龙周治国
谢龙++周治国
摘 要:高校稳定是国家政治稳定的风向标,政治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是高校维稳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研究高校政治类突发事件的意义出发,提出了高校政治类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类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1-0091-02
高校政治稳定是国家政治稳定的晴雨表,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一种折射,是事关整个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对内而言,前段时间,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在香港“占中”运动中发挥的领导作用再次印证了高校政治稳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稳定的重要性;涉外而言,侵犯我国利益的国际政治事件层出不穷,持续刺激着大学生的政治嗅觉。对此,笔者认为,对高校政治类突发事件的研究十分迫切和必要。为此,笔者从借鉴普通高校政治类突发事件的优秀经验和特殊性方面,给出了高校政治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措施。
一、研究高校政治类突发事件的必要性
(一)高校政治稳定对国家的重要性
高校政治稳定是社会稳定和国家政治稳定的风向标。学生运动的兴起,往往是社会动荡的导火索。大学时期是青年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转型的重要阶段,此时其思想波动性较大,理性思维尚未完全形成,认知和辨别能力尚需深化,而大学生民主参政积极性较高,这使得高校的稳定性更容易受到政治类突发事件的影响。例如,在备受瞩目的香港 “占中”事件中,香港学联系领导方之一,其已被境内外反动势力变相利用。据保守估计,此事件已造成经济损失3500亿港元[1]。
(二)维护高校稳定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自1989年以来,我国高校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依赖于高校稳定的前提。正如邓小平所指出,“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2]。近代更是社会矛盾的爆发期,高校是首当其冲的重灾区。
(三)辅导员工作的内在要求
维护高校政治稳定,历来是辅导员工作的第一要务。1953年,中国高教史上的第一批政治辅导员正式产生于清华大学,继而迅速被推广到其他高校,辅导员此阶段的主要任务被确定为“辅导学生的政治学习和正式活动”;1977年至2004年,辅导员角色定位基本为“以政治辅导为主,兼顾学生管理”[3];2004年至今,随着《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出台,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朝着正规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方向发展,其“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的核心任务未曾动摇。综上,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政治工作一直是辅导员的中心工作。
(四)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产生全方位的冲击
大学生对政治类突发事件的了解主要通过网络完成。部分网络传播信息未经证实无法确定真假,加之信息获取不全,容易形成诸多偏差或相反的猜测,从而对大学生科学认知产生阻碍,动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并最终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产生冲击。高校历来是境内外敌对势力进行“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目标,作为热血青年的大学生因受自身心理素质、实践经验、理论基础等因素的限制,对国际问题的关注往往停留在感性和表面层面,不能深入地分析局势和原因,容易感情用事,进而被一些反动势力利用。
二、高校政治类突发性事件的应对处理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自身政治理论素养。政治类突发事件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突发事件,其不仅需要处理一般突发事件的手段,更需要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针对此类问题,须从三个方面提升思政工作者的政治理论水平。第一,加强对当前国际格局和政治形势的理论修养。一个国家的战略定位和外交方针,需要依据国际形势而做相应的调整[4]。国际政治问题不能单纯看作双方事件,需要放在世界格局下进行统筹考量。第二,加深对矛盾双方的了解。深化对对方国情和战略的理性认识,从而认清敌对势力挑衅行为背后的阴谋,进而从容应对。第三,加强对我国国情的认识。认清我国国情和战略定位是应对政治类突发事件的重中之重。只有认清自身,才能理直气壮地教导学生用战略的眼光看问题,进而有效地缓解极端民族主义思想,防止出现过激行为。
2.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处理政治类突发事件
的综合能力。处理政治类突发事件能力主要包括预警预测、随机应变、分析决策、应对执行、综合协调、干预措施、有效落实等能力,在介入突发事件的不同阶段分别发挥着不同作用[5]。特别是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增强对我国政治制度、政治道路和政府的自信,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防止激化和转移矛盾。另外,平时要加强训练,一方面要加强理论提升,另一方面又要模拟实战训练,以便全方位提高应对政治类突发事件的各种能力。实践表明,反复片面强调学生已经淡化了印象的“政治敏感期”,或者在处理此类事件时缩手缩脚、战战兢兢,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二)开展大学生日常教育,提升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意识
1.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开展高校网络舆论监控与管理,引导学生理性爱国。政治类突发事件发生后,进行及时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思想政治教育残差,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优化[6]。政治类突发事件受关注度极高,各门户网站和纸质媒体等大都会进行海量报道,信息鱼龙混杂、质量不一,容易诱发青年学生的极端民族主义行为。此时,高校应在主页或自媒体平台建立相应的突发事件讨论专区,进行及时的信息发布与应对信息引导,让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得以充分释放。从而第一时间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将舆论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给谣言以传播的时间和机会,促使理性爱国 。第二,利用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等开展体验学习。针对政治类突发事件,学生党支部和各大社团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召开常态化会议,进行理性探讨,自觉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服从学校的管理,减少事件造成的危害。
2.进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加强政治类突发事件的热点案例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任务,及时更新教学素材与案例,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最佳办法。加强政治类突发事件的热点案例进课堂、进教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使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第二,加强法制和法纪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促进理性思考。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从根本上应对和预防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一方面,应当重视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发挥法律对道德的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突发事件应急法制条例,使学生了解处置突发性事件的正确程序,在突发事件中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武装自己。
(三)科学制定规范化制度化的应急体系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可以辩证地反映出高校政治类突发事件的双重属性,它对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带来潜在危害的同时,如果对此展开正确、及时的工作,却能达到常态下难以企及的教育效果。
1.建立明确务实的政治类突发事件预案。政治类突发事件预案的制定要做到科学编制、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第一,建立分级应急体制。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一是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二是可以减少疏导教育的盲目性;三是节约应对时间,增强处理的科学性。第二,成立符合实际需要的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包括学校和学院党政领导两级处理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学生工作队伍也要深入一线做说服教育工作。特别说明的是,一线学生工作队伍的选拔要本着宁缺毋滥、质量第一的原则。否则,不恰当的思想工作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增加后期工作的难度。第三,建立公开、顺畅、权威的沟通渠道,满足大学生的知情权。面临政治突发事件,学生容易受不实消息的蛊惑,被敌对分子利用,陷入恐慌、混乱。第一时间在学生意见集聚的平台发布最新消息与事实,争取舆论主导权,公开揭露谣言,利于引导大学生的理性认知。
2.增强应对政治类突发事件手段的科学性与艺术
性。在应对政治类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应讲求手段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事件的发生及降低其带来的损失。这要求我们必须懂得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方法以及各学科的综合优势,确立现代信息观念,注意并联系实际,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积极开发信息资源,寓教于管理之中。一方面在网络上建立图书馆、电子报刊交流热线,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性,使其成为高校管理者和青年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另一方面,开发生动直观的涉及对政治类突发事件多媒体教育软件,发挥网络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以内容的丰富性与实效性吸引青年学生。
参考文献:
[1]人民网.香港学者指“占中”造成经济损失保守估计
3500亿[EB/OL].[2014-10-06].http://hm.people.
com.cn/n/2014/1007/c42272-25783952.html.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中
央文献出版社,2004:244.
[3]戴锐.高校辅导员研究的历史回思与前景展望[J].高校
辅导员学刊,2011,(1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
民出版社,1993:441-442.
[5]李蔚然.基于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3.
[6]张其娟.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事件过程分析[J].广西
社会科学,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