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5-11-20于诗慧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5年11期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于诗慧

摘 要:文章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时代意义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当前研究生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1-0054-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科技人才需求量也在大幅度增加,对研究生、博士生的教育和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一些科研院所和研究型高校,对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实践、社会应用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今日差之“毫厘”,不日就落之“千里”。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教学之路是当务之急。本文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时代意义和现行研究生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对如何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在重视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一下理论探讨。

一、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时代意义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知识经济亦称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人才和科技。研究型高校和科研院所正是培养人才和科技发展的基地,培养研究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正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二)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

研究生是科技应用与开发的主力军,肩负着知识经济时代强国富民的重任,加强对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三)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需要

近年来,我国在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过多次改革,在政策上和实践上都有明显体现,但与社会发展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与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相比,我们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特别是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我国高等教育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入手。

二、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存在的弊端

自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各种探讨百家争鸣,教学实践也是丰富多彩。但是,怎么改也走不出一个误区,那就是片面强调专业化教育,而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忽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造成专业面过窄、功利性过重、文化陶冶过弱、知识结构单一的状况,却未得到彻底改变,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频繁变化、专业知识的快速更新的现代社会仍然极不相适应”[1]。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课程设置“传统化”

目前在部分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研究生课程设置变化不明显,课程内容变化不大,先进科技含量不高,科学技术不超前,缺乏前沿性和前瞻性,远远不适应科技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这其中主要原因:一是任课教师缺乏创新性思维,更无创新性科研。有些教师满足现状,不积极对本专业新的科研成果进行学习和探究,在教学内容上抱残守缺,以“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态度,一本书讲一辈子,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二是缺乏新科学领域的教师。目前社会上常提到“人才短缺”的问题。其实,社会上高科技人才短缺只是一个社会表象,其实质上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教师”严重短缺。三是存在“因人设课”现象。有些院校为了照顾某些行政干部,或一些老教授,尽管他们的学科或其本人的学识早已不适应社会需要或满足不了当前教学要求,但还是碍于面子或因经济利益原因而开设一些课程。

(二)课程设置与本科课程重复化

从一些高校了解到,研究生课程设置中,许多专业课程存在着与本科内容重复的现象,甚至连任课教师都不变,这在教学内容、高度上没有与本科拉开档次,没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显现出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和要求,更难体现出研究生教育应有的高深层级性。当然,也不可能培养出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

(三)教学方式灌输化

在一些高校,部分导师在对研究生教学中,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没有摆脱本科教学的一言堂、灌输法。众所周知,本科教学在内容上,主要以教授已经定性的知识和共性的知识为主。在教学方式上,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即以教学为中心。因此,其教学活动是一种定性的、规范性的、灌输式的教学;而研究生教学除一些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学科外,大部分是在导师的引导下,在某一专业或领域的研究和创新过程。也就是说,研究生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基础性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教会他们探究未知领域的方式和方法。同时,通过引导,让他们了解并通过学习、研究去解决未知性的、前瞻性的,甚至目前还有许多争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探索、研究,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四)研究生教学管理环节松散化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教学时间随意性很大,停课、调课现象多,同时,学生旷课现象也普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拈轻怕重”,对于有难度的课不选,对于要求严格的任课教师的课不选;另外在课程考试(考查)环节也不严格,研究生课程教学结束后,许多科目考试既不严肃也不严格,特别是在论文答辩环节,许多任课教师反映,现在的研究生毕业答辩基本是“只答不辩”。最终“法不责众”,统统过关。

(五)研究生教学实践形式化

研究生学习阶段是由学习、研究、实践三个环节组成。一些高校(专业)的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本科化,在研究过程中肤浅化,在实践过程中形式化。有的任课教师因行政事务多,或因科研压力大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也有的是高校给予研究生实践资费不足,导致教学实践不能如愿开展。同时,也不乏存在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认真对待,得过且过,摆摆样子,走走过场,以至于达不到效果。

(六)研究生知识结构单一化

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学生知识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或偏理,或偏文。学文的不懂理,学理的不懂文,甚至有不少文科类院校毕业的学生连基本的现代家用电器都不会使用;而更不乏一些理工类院校的学生对最基本的社会常识都不知道,在学习、生活中闹出很多笑话。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端,许多问题和难题需要多方面综合知识解决。因此,研究生(本科生)教育的单一化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三、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和完善不断推进,也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果。但我们也看到,现行的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仍不十分科学,也不完善,改革势在必行。当然,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既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单纯从某一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而是一个全面的、整体的、系统工程。是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进行的改革。“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改革不能仅依赖于某一方面或某一项内容的改变,必须是整体的变革,使之产生与本科教育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应建立适应创新需求的新的教学结构,使对学生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的培育渗透到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细节”[2]。

(一)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上重视基础理论性

据资料显示,美国研究生基础学科的授课时数已达50%。鉴于此,我国研究生基础学科教学应分两个层次:一是研究生基础课教学要根据研究生教学特点和需要,相比较本科教学不但要“精”、要“深”、要“透”,还要提高一个知识层次;二是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频率较高的基础知识,要通过研究生自学、复习的方式重复学习掌握。

(二)研究生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阶梯性

我国的高等教育从低至高分别是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呈阶梯状,不同层次,由于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理念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自然就有很大区别,同样具有阶梯性。研究生教学内容更侧重于知识的深度和专业化,在教学方式上更侧重于讨论性和研究性,在教学理念上更注重对研究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及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逐步提升。

(三)研究生选修学科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作为学校,作为导师,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同一层次的学生,个体不同、知识能量不同、个人目标不同,所需补充的知识也不同。因此,在教学安排中不仅要尽可能地顾及到学生所必需的专业课程,还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需求选修跨学科课程,学校的教学计划也适当灵活,给学生一定的选择余地和时间。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更是促使他们把学习、研究、爱好、兴趣结合起来,有助于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四)研究生教育教学过程要有一定的研讨性

在西方研究型大学里,研究生每学期第一周,导师都要对学生在课程目标、教学方式、基本内容、考核方式和一般要求等方面进行教学指导,并向学生推荐必读物和辅助读物。他们对研讨课非常重视,计划安排也非常科学严谨。第一阶段, 是学生自学。通过自学,学生对材料有了大致了解,对其理论观点有了初步认识和见解;第二阶段,是导师组织讨论。通过讨论和导师的引导,各种观点的补充和碰撞,学生开阔了视野,对其理论性有了更广阔更深入的认识。第三阶段,导师指出探讨方向。导师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学生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这种研讨式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从学习阶段进入到讨论阶段,很快再进入到研究阶段,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开放性

为避免研究生学习和研究出现“近亲繁殖”或“闭门造车”现象,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方面要“进得来,出得去”。即,通过开设一些国际化课程,与国际上高端院校学生进行互访互学,从中使学生既能接触到国际最前沿的领域,又能在学术上相互切磋,开阔视野,提升创新意识,锻炼了创新能力。

(六)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化

针对部分高校(专业)教师随意调课、停课、代课现象,学校要加强教学制度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一套有效的教学检查和评估制度,制定规范的考核标准,严格落实考核措施。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各门各类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程考试制度,特别是对于一些研讨式的考试课程,要采取有效手段进行过程监控和质量把关,全面提高研究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文平等.面向创新能力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J].研

究与探索,2004,(11).

[2]姚莉.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

究学报,2010,(4).

猜你喜欢

研究生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