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骨骼更强壮
2015-11-20
“我测过足后跟,说我的骨密度是-1.8,是不是得了骨质疏松症啊?”26岁的上班族王小姐偶然体验了一次骨密度检测,这样的结果让她惴惴不安。无独有偶,24岁的张先生身高1.8米,体重80公斤,高大强壮的身板让不少人羡慕。然而不久前,他到医院接受骨密度测量,结果却显示骨密度低下,其水平相当于44岁的中年人。像王小姐和张先生这样的身体状况,如果再不及时采取措施,下一步就将发展为骨质疏松,成为人们戏称的“骨脆脆”。
一边是全民补钙热潮的久久不退,另一边却是因骨密度低下造成的骨质疏松发病率不断上升,“二十岁的人四十岁的骨头”已不再是笑谈。有专家指出,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2.1亿人骨量偏低,约有9000万人受到骨质疏松的影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骨质疏松患者最多的国家。另有统计表明,我国骨关节疾病的门诊量已仅次于感冒,死亡率则仅次于肿瘤。不仅如此,本应在35岁—40岁左右才开始逐渐下降的骨密度,已经明显提前。
10种习惯加速钙流失
在国人防缺钙的意识中,“补”是重要的一环。然而,很多人却没意识到,忽视了钙的吸收率和流失量这两个更重要的环节,就可能造成“越补越缺”的情况。而一些生活习惯也在加速身体内钙的流失。
吃的太咸。人体内的钙是通过与钠相伴从尿中排出的。因此,如果吃盐多,尿钠就排出多,同时尿钙排出量也会增加,身体内的钙丢失也随之增多。
吃肉太多。吃肉太多不仅会造成脂肪超标,还会导致钙流失。在各类食物中,肉是钙含量最低的一类,猪牛羊肉的钙含量在各类食物中算是最低的。此外,吃肉太多还会导致膳食总蛋白质过剩,进而增加尿钙的大量流失。
动的太少。在人体代谢活动中,骨组织的发育需要有一定的力学强度来支撑。当人体的运动量不够时,骨组织会自动降低骨量。但现在,却是越来越多的人以车代步,每天面对电脑,能不动就不动。
晒的不够。每天出入办公室的生活,让人们晒太阳的机会渐渐变少。不少女性更是出门必涂防晒霜、撑起遮阳伞,生怕自己被晒黑。抹防晒霜,打遮阳伞,会阻止皮肤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的生成和转化,对钙质吸收起到关键作用。
蹲的太少。下蹲运动和肌肉力量强是预防骨质疏松和减少因骨质疏松而导致骨折的重要因素。以前人们出行多骑车,现在多坐车;以前妇女常蹲着洗衣洗菜,现在很多家务都不用自己动手做了;以前人们多使用蹲便,现在更多使用坐便。这种慢蹲状态的减少,让身体缺少了相应的锻炼。
吃的太偏。一些女性为了减肥,吃得少且偏食,常以蔬菜和粗纤维食物为主,高蛋白食品摄入不足。低蛋白饮食不仅会导致营养不良,还会影响骨的生长发育和骨量。
粗粮太少。在食物中,谷物是富含钙及维生素D的一类;但现在的饮食习惯中,粗粮和谷物渐渐离开了我们的餐桌,快餐食品越来越受追捧。这些都会让钙摄入受到影响。
爱喝咖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喝浓咖啡的习惯,而且每天喝的量比较多。这也会加速体内钙的流失。有统计表明,每天饮用4杯以上咖啡就会影响钙的吸收;每天消耗300毫克以上的咖啡因,就能加速钙质的流失。
碳酸饮料过多。年轻人最爱碳酸饮料,但长期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会导致人体骨骼钙的流失。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韦什克等人发现,经常大量饮用碳酸饮料的青少年,特别是女孩,发生骨折的危险是不饮用这种饮料的青少年的3倍。他们指出,原因可能在于碳酸饮料中所含磷酸成分影响了骨质沉积,从而对骨骼生长产生了副作用。
喜烟嗜酒。烟酒对骨骼的伤害一直没得到重视。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导致骨密度降低;过量饮酒会使肝功能受损,从而使维生素D的代谢受到影响,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牛奶喝太多反缺钙
美国卫生署及哈佛医学院曾发表一项报告:食用太多的奶制品与蛋白质是造成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吃肉类和动物性蛋白质多,患骨质疏松的几率越高。食物中的蛋白质会增加钙的排泄,因此如果成年人一天摄入多于1500ml的牛奶,很容易物极必反。
蛋白质与氨基酸是骨有机质合成的重要原料,但高蛋白饮食使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率降低,尿钙排出增多,蛋白质摄入量增加一倍,可使尿钙排出增加50%。多余蛋白质的摄入将增加负钙平衡(当人体内吸收钙小于排泄钙时,称为负钙平衡状态)。
人进入老年,由于体内组织器官功能减退以及骨钙丢失的加速,吸收的钙不能补偿排泄的钙,体内容易处于负钙平衡状态,这时机体为保证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就要动用骨库的钙来维持体内的钙平衡。虽然每日动用的骨钙是微不足道的,可是缓慢持续地动用,终究会使骨钙亏空,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等病理变化。而长期蛋白质摄入缺乏,也会引起骨基质合成不足,新骨形成落后,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应进适量蛋白质膳食。
钙质的吸收和磷是相对的,牛奶的钙含量比母乳高出3~4倍,问题是,牛奶中磷的含量太高,影响钙的吸收,而母乳钙含量虽然没有牛奶高,但母乳的磷含量很低,比较起来,喝母乳反而可以吸收到更多钙质。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加工食品,例如泡面等都含有大量的磷,这些食物都会影响钙的吸收率。
人体的蛋白质需要量,1公斤体重只需约0.75克,以体重60公斤的人为例,每天只需45克就够了,随便一块肉、一个蛋、一大杯牛奶就可能过量。根据研究,世界上大部分人口每天的摄取量约在300~500毫克,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量为400~500毫克。
四大症状辨识“骨松”
骨骼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组织,在人的一生中,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破骨细胞不断分解旧骨,成骨细胞则不断形成新骨。两者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在青少年,生长过程大于破坏过程,骨骼不断发育,增长增粗。然后两者保持相等速度。进入老年期后,分解速度大于形成速度,骨钙和其他矿物质以及骨基质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直到一定程度方相对停止。骨质疏松引起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改变,骨折危险度增加。
这种由于生理性退变引起的骨质疏松,叫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是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所引起。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其常见的症状与体征有:
一是骨痛,这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常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二是脊柱变形,多在腰背疼痛后出现,导致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可形成身材缩短、驼背。而腰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也会加重腰背疼痛。
三是骨折,这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尤其老年人大部分都存在着视力、平衡力、肌力不足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容易摔倒,而摔倒是骨质疏松症骨折的主要外部因素。骨折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部分患者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四是其他症状,由于患者出现脊柱畸形,可引起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有些患者还可出现便秘、腹胀、上腹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此外,患者头发脱落、牙齿松动易折也不少见。
多处入手强壮骨骼
被喻为现代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说:“阳光、空气、水和运动乃生命和健康的源泉”,想要得到健康,特别是骨骼的健康,这样几点更是不可或缺。人们骨密度的降低与内分泌系统改变有关,并不是单纯的“缺钙”那么简单。对于防范骨质疏松,定期补钙仅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老年人补钙过多反而难以吸收。因此应该从饮食、运动、晒太阳等多方面入手,打响骨骼保卫战。
首先,膳食要合理,在食物中补充钙和维生素D。一般来说,成人应每天饮用250毫升—500毫升牛奶,以保证对基本钙量的补充。饮食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等。奶类制品的含钙量高,且钙磷比例合适,更适合老年人。
其次,运动要足够。骨骼也是“用进废退”的,应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以延缓骨量丢失。快走、慢跑、骑自行车、乒乓球,包括扭秧歌都是很好的运动。下蹲+太极+骑自行车是一种预防骨质疏松简单有效的方法。下蹲是美国运动协会专家公认最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好方法;不适合剧烈运动的老人练太极最好,能增强平衡力;自行车是有氧运动之一,最适宜中年人。
最后,每天晒太阳20分钟。晴天保证每天在户外呆20—30分钟,非暴晒季节,光照时间段以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为最佳,暴露面尽量多一些。上班族可在周末或放假时尽量多接受光照。晒太阳不能隔着玻璃,在室内时应拉开窗帘、打开窗户。
人到中年后,补钙的同时要注意不吸烟,少饮酒,饮用咖啡、碳酸饮料等要适量。有条件的可定期检测骨密度。如果知道峰值骨量,以后每1—2年测1次。女性绝经后,应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老年人、育龄妇女、青少年等钙需求量较大的特殊人群,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适量使用补钙产品。
来源:《生命时报》
每天出入办公室的生活,让人们晒太阳的机会渐渐变少。不少女性更是出门必涂防晒霜、撑起遮阳伞,生怕自己被晒黑。抹防晒霜,打遮阳伞,会阻止皮肤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的生成和转化,对钙质吸收起到关键作用。
被喻为现代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说:“阳光、空气、水和运动乃生命和健康的源泉”,想要得到健康,特别是骨骼的健康,这样几点更是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