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境观视角下的法学多义术语翻译探究
2015-11-20刘谕静
刘谕静
摘 要:法学术语的多义性为法律文本的准确翻译造成了障碍。法学术语的正确理解和翻译离不开语境。法律译者在翻译法学术语过程中必须考虑各种语境因素才能确定多义术语的语境含义。文章从认知角度出发,分析了法学术语翻译的认知推理过程以及影响语境重构的因素,构建法学多义术语翻译的多层次认知语境模型,从而为译者正确翻译法学术语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认知语境,法律多义术语,语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H059;H083;DF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5)04-0038-06
引 言
法律翻译是翻译活动中的一个专业领域。法律翻译促进了不同语言国家和地区间法律文化和法律事务的交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法律文书的翻译成为法律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法律术语是法律语言的核心。法律术语的翻译水平决定了法律文书翻译的质量。然而,法律术语中存在一部分多义术语,同一术语在不同法律文书中的意义是不同的。例如,abandon 一词在不同法律领域中可以分别翻译为“抛弃权利”“遗弃”“犯罪中止”“破产财产托管人发还财产”“解除合同”“委付”“知识产权权利丧失”等。术语的多义性对于法律文书的正确翻译造成了障碍。众所周知,翻译离不开语境。语境因素是译者在进行法律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的语境重构过程及影响这一过程的语境因素,探究认知语境观视角下的法学多义术语翻译。
一 法学术语翻译的认知
过程及影响因素
1.理论框架:认知语境
语境在话语的理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词语与其他词语的关系决定了该词的意义。对于法律译者来说,语境对于帮助他们选择特定文书中某个多义术语的正确含义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一个词语在一个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是单一的。如果法律译者能够重构出正确的语境,那么术语的含义就可以确定,由术语多义性所引起的语义模糊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语境理论的发展经历了长久的历史。粗略来分,语境理论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静态语境观阶段、动态语境观阶段以及认知语境观阶段。静态语境观所关注是的句子或语篇内相关联的词语或词组,此阶段也称为“上下文”。动态语境观的研究对象在静态语境观的基础上有所延伸,扩展到情景因素和文化因素等。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弗斯(Firth)、韩礼德(Halliday)等学者是这一阶段语境观的代表。语境理论的最新发展方向是认知语境观,认知语境观把语境构建过程看作是一个认知过程。“语境不是某种客观状况或直接因果关系,而是一种主观的构建过程,是由作为某团体组织中的成员参与互动而形成的一种主观结果。”语境的研究从语言学视角转向认知学视角是由丹·斯珀波(Dan Sperber)和迪埃珏·威尔逊(Deirdre Wilson)为标志的。他们提出了关联理论来解释人类在交流过程中的大脑认知过程。他们指出,语境重构过程是在译者头脑中发生的。丹·斯珀波和迪埃珏·威尔逊关于关联理论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他们的著作《关联:交流和认知》中。他们提出言语交流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明示推理”过程。交流的过程是通过运用语境信息来找到最大关联的过程。与传统语境观不同,关联理论提出“关联是定量,语境是变量”。
2.法学术语翻译的认知推理过程
关联理论把翻译过程解释为认知过程。作为翻译的特殊领域,法学术语的翻译也被认为是一个认知过程。笔者认为,法学术语的翻译过程是一个为多义术语重构语境的过程,译者需要运用各种关联因素为多义术语构建最合适的语境。这种语境重构过程被看作是一种认知推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运用与多义术语相关联的信息来推理出某个多义术语在特定句子中的正确含义。就现今语言学和翻译学研究的程度而言,目前还没有实证研究来证明译者的大脑是如何进行工作的。译者的大脑如何进行活动属于认知科学范畴,也非本文的研究焦点。笔者认为法学术语翻译的认知推理过程可归纳为如下流程:
在进一步解释这一推理流程之前,首先来解释一下该流程涉及的几个关键术语:
刺激(stimulus):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多义术语在译者头脑中产生的刺激。
核心概念(core concepts):指多义术语在译者头脑中产生的概念联想。多义术语一般会产生多个概念联想,多义术语的每个含义都归属于不同的概念体系。
语境因素( contextual constraints):指影响多义术语含义确定的语境影响因素,可分为语言性因素、术语性因素和文化性因素。
认知效果( cognitive effect):指译者结合语境因素推理、重构语境所达到的语境效果,可分为增强、抵触和补充三种。
缩小(narrowing):指通过推理选择最佳语境效果的选择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选择m能产生最大关联性的核心概念。
这一流程所呈现出的法学多义术语翻译的推理过程可描述为如下内容:通过阅读源语文本,译者受到多义术语的刺激,从而引发对于某一术语各种含义的概念联想,不同概念归属于不同的概念体系;通过对于相关语境因素的推理分析得出不同的语境效果,而能产生最大语境效果的概念即是这一多义术语在当下文本中的正确含义。需要指出的是,译者头脑中的推理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上文所描述的推理过程并不能保证所有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都遵循这一推理流程。另外,该流程图是对法律术语翻译过程的整体性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非具体描述。
3.法学术语翻译的认知语境因素
法学术语的翻译过程是一个认知推理过程。译者遵从上述推理过程,运用相关联的语境信息为多义术语重构合适的语境。法学术语翻译的语境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语言性语境信息、术语性语境信息以及文化性语境信息。
1)语言性语境信息endprint
语言性语境信息指与词语、词组、句子或篇章相关的语言特征。语言性信息主要包括:词汇因素和逻辑因素。
词汇因素指与特定词语、词组相关的语言因素。就法学术语翻译过程而言,这一因素主要包括词语搭配和词性等。例如,在例1①中,abuse和children的搭配显示了家庭法中的一个特征性概念即“虐待”:abuse和alcohol的搭配是描述对某物质(一般是贬义性物质)的滥用。词语的词性也会影响法学术语的含义,如例2中的accessorycontract,accessory是来修饰contract的,是合同法中的一个术语,即“从合同”,与“主合同”相对。
例1. Supervised visitation staffs routinely inquireas to whether the children have been abused, whethereither their parents abuses alcohol or other substances.
监督探视人员对儿童是否被虐待,父母各方是否有滥用酒精或其他物质等问题进行了例行调查。
例2. An accessory contract was entered primarilyfor the purpose of carrying out a principle contract.
从合同的达成主要是为了主合同的履行。
逻辑因素指的是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信息。词语会发挥不同的逻辑作用,例如施动方、受动方以及受益方。词汇信息和逻辑信息虽然都与词语有关,但区别之处在于,词汇信息是语言的特征信息,而逻辑信息是指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结构性因素是指句内或文内的结构性信息,主要包括句内互指和句间互指,互指信息可以帮助译者确认强调的中心内容以弄清多义术语的含义。例如,在约翰·米尔(John Mill)的著作Considerations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中government 一词的正确翻译就是运用互指来帮助判断。从例句3、4两句可以分析得到government一词在此处翻译为“政府”是不正确的。在例4中government -词与polity是句内互指关系;在例3中form of government与polity是句间互指关系,他们同指的是“政体”,所以government -词应译为“政体”而非“政府”。
例3.The people of whom the form of government,is intended must be willing to accept it…which arenecessary wither for keeping the established polity iiiexistence, or for enabling it to achieve the ends, itsconduciveness to which forms its recommendation.[3]
为人民而设的政府形式必须为人民所乐意接受,……这些条件不论是对保持既定的政体存在,还是对使它能达到目的都是必要的。政体有助于这些目的就是这个政体的长处。
例4. A completely popular government is theonly polity which can make our any claim to this char-acter.[3]
完全的平民政府是能够主张具有这种性质的唯一政体。
2)术语性语境信息
术语性语境信息是法律译者所要确认的最核心信息。术语性语境信息是指术语概念本身的特征性信息。一般来说,造成法学术语歧义的原因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不同法律体系的存在导致了同一术语在不同法律体系中含义有别。请看例5,case law 一词表明此句话的背景是一个判例法国家,这也表明了此句中authority 一词是带有判例制度特色的概念。二是不同部门法的存在导致了同一术语在不同法律部门中含义有别。例如,abandon -词在婚娴家庭法中是指“遗弃”:在财产法和债权法中指“放弃(权利)”;在保险法和海商法中指“委付(标的物)”;在合同法中指“解除(合同)”;在刑法中指“(犯罪)中止”。
例5.The part.ies have cited no authority on thisissue, and we have found no applicable case law inthe state. The precedents in other jurisdictions,however, support affirmance of the trial court's or-der.
当事双方对本争议没有引用任何先例,并且我们在该州也找到可以适用的判例法。然而,其他私法管辖区的先例可以支持初审法院裁决的维持。
3)文化性语境信息
法律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显示了政治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变迁。社会中的重要政治活动和法律活动对于法律语言的发展都产生了影响。重要的历史事件、社会政治格局的变化、文化传统以及意识形态等都是文化性语境信息。例如,generallyassembly在以下两句话中指不同的机构:在例6中,generally assembly指美国的州议会;在例7中,generally assembly则指联合国机构。
例6.The General Assembly has 47 senators and141 delegates elected from 47 districts.
州议会由选自46个地区的47位参议员和141个代表组成。endprint
例7. UN chief alertsGeneral Assembly on imple-mentation of Goldstone report.
联合国秘书长就戈德斯通公司报告的执行而警告联合国大会,、
二 法学多义术语翻译的多层次
认知语境模型构建
基于前文对法学术语翻译认知推理流程的描述以及对认知语境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尝试构建出法学术语翻译的多层次认知语境模型,以期为译者在法学术语翻译中重构语境提供一些建议。虽然个体译者的思维模式具有独特性、个性化和主观化的特征,但它仍受客观性因素的影响。下面所构建的认知语境模型旨在体现出与法律文本分析相关的特征,为法学多义术语翻译中的词义选择提供帮助。笔者尝试构建的法学多义术语翻译的多层认知语境模型图示如下:
具体来说,多层次认知语境模型由三个层面的语境信息组成,即语言性语境、术语性语境和文化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是最基础的层次;术语性语境是核心层次;文化性语境作为补充层次。语言性语境在最基础层面为译者提供语言方面的信息。所有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到语言性语境信息,而语言性语境信息在法学术语翻译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在于它们能通过语言特征帮助译者找到法学术语的概念性特征,从而确定术语的正确含义。术语性语境是认知语境模式中的核心层面。术语性语境关注术语的概念,所以也可称之为“概念语境”。法学术语的概念是通过对术语的定义性特征的描述而形成的。对于多义术语的翻译而言,译者需要找出术语的定义性特征并选择最关联的概念以确定术语的含义。文化性语境作为认知语境模式中的补充层面为术语概念的确定提供社会性和文化性的背景知识。下面,笔者以法学多义术语defense的汉译为个案来展示所构建的多层次认知语境模型的具体应用。
例 8.The courts of the Macao SpecialAdministrative Region shall have no jurisdiction overacts of state such as defense and foreign affairs.
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无管辖权。
例9. Article 20 The surety of a generalsuretyship or a suretyship of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shall enjoy the debtor's right of defense.
第二十条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享有债务人的抗辩权。
例10.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shall be bornewhere legitimate defense noticeably exceeds thenecessary limits and causes great harm. However,consideration shall be given to imposing a mitigatedpunishment or to granting exemption from punish-ment.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例11. Defenselawyers and other defenders shallnot help the criminal suspects or defendants toconceal, destroy or falsify evidence or to tally theirconfessions, and shall not intimidate or induce thewitnesses to modify their testimony or give falsetestimony or conduct other acts to interfere with theproceedings of the judicial organs.
辩护律师和其他辩护人,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
例12. In case the mediation is unsuccessful, noparty may, in the following arbitral, judicial or anyother procedures for the same dispute, take anyproposal or suggestion, which is put forward,recommended, recognized or readily accepted by themediator or any party during the course of mediation,as the basis for appeal or defense.
如果调解不成功,当事人均不得在其后就同一争议进行的仲裁程序或诉讼程序及其他程序中,引用调解员和各方当事人在调解程序中提出过的、建议过的、承认过的和表示过愿意接受的任何以达成和解为目的的方案和建议,作为其申诉或答辩的依据,、
从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看出 defense -词在不同的文本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含义。在例8中,defense 一词与foreign affairs连用体现出该术语是属于国家事务层面的概念,而非具体法律程序或部门法的概念。在此句的翻译中,语言性语境信息起了重要作用,同时文化性语境信息也起到了补充作用。在例9中,surety和debtor表明此句涉及民法领域。而句中的right of defense是用来表示保证人的某种权利,即抗辩权。在此句的翻译中,术语性语境信息起了核心作用。在例10中,criminal re-sponsibility -词表明此句与刑法紧密相连,而legitimate defense(正当防卫)是刑法中的确定是否受刑事处罚界限的重要概念。在此句的翻译中,语言性语境信息起了基础性作用,术语性语境信息起到核心作用。在例11中,lawyer、defenders和criminal suspects or defendants表明此句属于刑事诉讼法领域,此句是对刑事诉讼法中辩护律师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在此句的翻译中,术语性语境信息起到了核心作用,同时文化性语境信息作为背景知识也起到了补充作用。在例12中,mediation和arbitral procedures表明此句是属于民事诉讼法的范畴。调解行为是民事纠纷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句是对调解中达成的协议在之后的民事诉讼中的效力的规定。而appeal与defense的连用是对民事诉讼中双方行为的称谓,即“申诉或答辩”。在此句的翻译中,语言性语境、术语性语境和文化性语境都起了重要作用。appeal与defense的连用属于语言性语境信息;mediation和arbitral procedures表明了术语概念的特征:而民事诉讼程序的背景知识也对于此句的理解和翻译起到了补充作用。
三个层面的语境信息相互独立而又彼此关联,共同为某一法学多义术语含义的确定发挥协同作用。术语性语境是核心语境;语言性语境和文化性语境通过确认法学术语定义性特征来帮助找到术语性语境。当然,在翻译实践中,确定一个法学多义术语的含义并非总会同时用到这三个层面的语境信息,但术语性语境是不可或缺的。
三 结语
一个多义术语的含义必须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考察,才能最终确定其所指概念为译者所理解。法律翻译的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关键术语的翻译是否准确。在法学多义术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借助语境来确定多义术语的具体含义,从而进行准确的法律翻译。本文以认知语境观的相关理论为框架,描述了法学术语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推理过程并分析了影响法律术语翻译的语境构建因素,进而构建了法学多义术语翻译的多层次认知语境模型,希望可以为法律译者开展多义术语翻译实践提供理论帮助。通过法学多义术语翻译的多层认知语境模型的构建,我们也可以看出法律术语的翻译对译者的知识和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法律译者必须具备三方面的知识:对英语语言本身的精通;对法学知识体系尤其是重要法学核心概念的掌握:对社会、历史和文化等百科知识的积累。充足的知识储备加上严谨、求实的翻译作风是做好法学翻译的重要条件。希望本文能对法律翻译活动的进步以及优秀法律译者的培养贡献一份绵薄之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