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良好沟通的第一步
2015-11-20
【作者介绍】
朱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93年)和法学博士学位(2002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传播学院访问学者(2008—2009年),国内《公共演讲》研究的开拓者和鼓吹者。
2004年,以社会心理学专家身份,参与江苏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江苏卫视)大型情感类节目《超级调解》、《人间》制作,体现了一名传播学者的社会责任感。目前,担任江苏广电集团新闻中心特约评论员,参与栏目包括:江苏卫视《人间》,城市频道《新闻夜宴》,公共新闻频道《有一说一》,《通天下》,南京电视台《亮见》,东方卫视《东方直播室》,齐鲁电视台《开讲天下》等。
考中国现代文学的时候,小张悄悄地问前面的小王:“丁玲的代表作到底是什么啊?”小王一扭头,低声而急促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于是,小张在卷子上写下了这样的答案:“太阳照着三个和尚。”
我的儿子叫朱子言。一次,去医院挂号。值班的工作人员问:“叫什么名字?”我说:“朱子言。”“什么zi?”“儿子的子。”“什么yan?”“发言的言。”结果,儿子的病历上留下了这样的名字:朱子炎。
人人都有双耳,听,似乎是一件无师自通、很容易达成的事情。
其实不然!
大多数人都是拙劣的倾听者,由于缺乏倾听的技巧,严重影响了我们的人际交往和职业生涯发展。糟糕的倾听技能,会让我们陷入尴尬的境地。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运用良好的倾听技巧,提高医患沟通的效果。
一、良好的沟通,从倾听开始
我们常常把听和倾听混为一谈。其实,它们相差甚远。听,是一个生理的过程;而倾听是一个心理的过程。
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为了达成思想一致和感情通畅。狭义的倾听,是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广义的倾听,包括文字交流等方式。
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我们很多时候都处于倾听的状态之下,因此,倾听技巧至关重要。通过听、说、读、写,我们实现了传播。在传播元素组合中,听占据了更大的比重:55%是听;24%是说;13是读;8%是写。
医疗实践证明:那些具有良好倾听技巧的医生,才能有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从而取得更好的医疗效果。
有效的倾听技巧,是医务工作者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素养。不良的倾听习惯,将频频引发失误,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
提高医生的倾听技巧,是创造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了解倾听类型,选择最佳倾听模式
为了更有效地倾听,我们必须首先理解倾听目的。
基于倾听的目的,倾听可以分为5种类型:鉴别型、综合型、欣赏型、移情型和批判型。
所谓鉴别型倾听,就是要理解传播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不是简单地停留于言语表面,而是要从信息传达的意义层面,来把握沟通的真正含义。它借助于语言、以及非语言线索,比如,语速、音高、语调、音量、音质……诸如此类,来透视所说的一切信息。
比如,一位患者口误连连、“唔”、“嗯”不断,往往话语中隐含着难言之隐,医生就要从患者“没有说出来的话”和那些“已经说出来的话” 当中,获得同样有价值的信息。
所谓综合型倾听,是为了达到充分理解而进行的倾听。面对患者,医生必须全神贯注,充分理解患者的每一句陈述,充分听取,仔细鉴别,达到准确的理解。当患者对一位外科医生陈述病情发生的过程的时候,医生必须使用综合性倾听。
所谓欣赏型倾听,是欣赏他人作品或经历的过程。聆听音乐,是欣赏型倾听最好的范例。无论你选择何种音乐,摇滚、流行、嘻哈、乡村、古典或其他类型,你都是在进行欣赏型倾听。
所谓移情型倾听,是为了支持、帮助说话者,移情认同说话者而进行的倾听。当病人在倾诉所经历的疾患问题,医生就是在进行移情型倾听。当患者在谈及疾病带给自己的痛苦时,医生根本上就是一块“共鸣板”。通常来说,移情型倾听的目的是支持,而非建议。这就要求医生必须很好地把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及时给予心灵的安抚,来支持陷入困境中的人们。
所谓批判型倾听,是包含了听、理解、评价、判定信息价值的倾听过程。当医生要对患者陈述的信息进行深度思考、分析、并做出诊断的时候,就必须运用批判型倾听。
你必须针对既定的场域,考虑自己的目的,选定最适当的倾听类型。
三、批判型倾听:医生高效倾听的最高境界
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从SIER模型(上图)入手,将批判型倾听分解为四个步骤,从而获得最佳倾听效果,真实掌握患者的内在需求。
第一步是感觉,即听信息。在这一阶段中,我们要剔除潜在的障碍——这些障碍或源于演讲者、或源于环境、或源于听众本身。如果患者说话声音太低,或者,治疗室里面有人说话、有吊扇、或窗外有汽车喇叭,这些都会影响患者的有效传达。
第二步,解释,即去理解患者的语言内容。患者的语言表达,比如夹杂着大量的方言,口音过重,那么,就会形成沟通的障碍,让医生不容易被听懂。
有时候,说话有歧义,也会产生理解障碍。
第三步——评价信息,做出是否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偏好。
我们常常陷入这样的误区:以貌取人,先验地按照刻板印象判断别人。而过分的感情投入,也会遮蔽理性的思考,导致对某些患者产生心理排斥,而不能客观评价。
最后一步:反应。即对信息做出反应,判定信息的价值。在这个环节,我们必须克服一个潜在的、常见错误——妄下结论:哪些信息是最有价值的,需要医生准确判断。
四、为什么我们会倾听失误
通常,我们只能记住50%所听到的内容。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悲剧呢?因为我们会有这样的一些不良的倾听习惯。
五、做一名善解人意的好医生
掌握良好的倾听技巧,医生可以更好的捕捉患者的内在真实的声音,从而给予患者有价值的反馈,体现尊重和诚实的美德,成为一名善解人意的好医生。
面对患者,尤其是焦虑、思想负担过重的患者,医生的态度直接导致了患者的心理感受。
如果我们的医生都能够耐心、细致,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积极听取患者的心声,与此同时,及时给予专业的支持,那么,患者就会如释重负,心理获得宣泄和平衡,医患关系就会得到良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