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老年高血压病心理因素分析
2015-11-20主讲帆秉义副主任医师
主讲:帆秉义(副主任医师)
第八讲老年高血压病心理因素分析
主讲:帆秉义(副主任医师)
高血压病是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更是老年人特发的常见病。
由于病情长、治疗效果缓慢病情易反复,致使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多样复杂的心理变化,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及改善症状非常不利。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分析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孤独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改变,空巢家庭的老人增多,大部分是独来独往,患者多是一个人来就诊住院。没有家人陪伴,住院的患者因周围环境改变,以往的生活秩序打乱而难以适应,加之亲朋友好友不能常来看望,致使患者产生独孤感。
焦虑心理不同的人对于疾病信号的敏感性与耐受性也不同,如有的高血压患者血压145/100 mm Hg就感到头晕目眩,难以支持,而有的患者血压高达185/120 mm Hg却无事。由于每个人的高级神经系统的机能特点和个性心理特征都不一样,所以对待疾病的反应也不同。患者大多数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但对于系统治疗还是缺乏了解,除靠药物治疗外,适当的体育锻炼必不可少,各种因素的影响都会使血压突然增高,导致患者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从而影响血压的有效控制,加重病情。
怀疑心理了解什么样的人患病,比了解一个人患什么样的病更重要。存在否认怀疑心态的患者分为两种:①女性病史在1~2年者,平时血压基本稳定,症状轻或无症状,自我感觉良好,但在情绪波动时血压会突然增高,如此反复。患者自称是“神经性高血压”,不认为自己就是高血压病患者。②血压较高但患者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每次对医护人员测的血压值感到怀疑、甚至不相信所测结果,认为医护人员夸大病情、另有目的。由于错误的认识,这些患者不愿意接受各种检查和系统治疗。
紧张恐惧心理观察发现,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经常处于精神紧张恐惧状态,尤其是血压较高治疗效果又不理想时更加难以平静,患者坐立不安、越发感到身体不适、自觉症状增多,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变化,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
激越不满心理存在激越不满心理多见于病程较长的65~75岁男性患者,因担心长期服药终身治疗需要大量经费,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因此患者会经常表现出不满和激越情绪,顿足搓掌,稍不满意就火冒三丈、大发雷霆。
治疗特点:
心理因素的改善是辅助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形成躯体疾病的病程和预后的影响。很多资料表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相比较而言,前者更优,这是由于人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解、自我维持、自我改善的系统。
心理影响生理,生理将出现不同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变化,不同的心理引发不同的物质,产生对健康的生命以不同的影响,因此身心同治更能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