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景观电影:日常生活的视觉狂欢

2015-11-20

电影新作 2015年6期
关键词:景观时代

张 雯

轻景观电影:日常生活的视觉狂欢

张雯

近年来,“轻景观电影”游走于中国电影市场,这类电影将日常生活景观化、个人情感平面化。轻景观电影淡化叙事逻辑、追求视觉刺激,将日常生活展现为个体尊重和社会关怀的缺失。叙事电影向轻景观电影的转变带来了一种新的观影范式,即对电影的逻辑解读转为感官享受。现象级系列电影《小时代》是典型的轻景观电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轻景观电影对现代都市生活想象的建构,以及观影思维的潜在弊病。

轻景观电影日常生活观影思维《小时代》

2015年暑期档电影市场空间繁荣。虽然《道士下山》作为预热片票房平平口碑一般,但是随后青春片《小时代》和《栀子花开》票房高开,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喜剧《煎饼侠》和奇幻电影《捉妖记》更是将势头推向高潮,票房口碑双丰收。《小时代4:灵魂尽头》在好戏连连的7月仍然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它代表着近年来电影市场的一种新趋势。本文以“轻景观电影”来概括这类将日常生活景观化、个人情感平面化的电影。不管喜欢与否,《小时代》系列电影都成为电影产业和互联网营销不可回避的文化话题。从2013年的试水之作到今夏的收官之作,各界对《小时代》的关注焦点逐渐从拜金主义和艺术毒药转向营销手段和商业成功。但是,我们对它的反思不能忽略了影像本体——这是电影之所以为电影的根本。《小时代》用简单粗糙的镜头语言刻意营造了精致唯美的画面,把有瑕疵的日常生活呈现为完美的景观。

一、轻景观电影:一种新概念的建构

在中国关于“景观电影”话语的讨论始于本世纪初。一般认为,由“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张艺谋执导的《英雄》(2002年12月)拉开了中国景观电影蓬勃发展的序幕。随后《十面埋伏》(2004年7月)《神话》(2005年9月)《无极》(2005年12月)《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年12月)等一场场“视觉盛宴”纷至沓来,学界对国产电影新趋势的讨论也随之展开。根据章旭清对电影学“景观”概念的梳理,“景观(spectacle)”概念是20世纪中叶法国学者德波(Guy Debord)提出的核心概念,用于指涉后现代、消费社会语境的文化表征。当“景观”概念被引入电影学后与德波的“景观”概念已有所不同,指电影实践中追求影像的视觉造型效果及其观赏价值的镜语范式。这种镜语范式包含两方面意义:一方面,它既是当代电影一种常见的影像形态,重视视觉感受;另一方面,它又是作为重要的编码符号嵌构于文本之中,参与文本的叙事表意过程,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从而具有了进行艺术表达的话语功能①。

景观电影的流行有其社会背景。随着消费社会取代生产社会,追求感官愉悦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膨胀起来。在这样的社会中,与其说是在消费商品不如说是在消费景观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逐渐被其外观符号价值或者景观价值所取代②。电影产业是景观社会的必然产物,在今天的电影市场上,景观电影正在逐渐取代叙事电影长久以来的基础性地位。电影诞生以来产生了两个分支:卢米埃尔(Louis Lumière)的纯真描摹最终走向了纪录片之维,而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则把戏剧元素引入电影,强调电影叙事性。叙事电影注重电影的文学性,叙事蒙太奇是依照某种叙事原则或者关系来结构的,电影的完整性、结构性和秩序性不是来源于画面本身,而是源自画面背后的叙事逻辑和因果关联。景观电影则把获得视觉快感的作用提升到主导地位,其首要任务是通过画面的拼接来传递具有视觉吸引力和快感的影像,完整的叙事线性结构被景观要求所颠覆。景观蒙太奇不同于叙事蒙太奇,前者不再拘泥于叙事的意义关系,而是直接服务于视觉快感的生产。③当然在区分叙事和景观两种类型是在比较意义上提出的,并不意味着叙事电影没有景观成分,反之亦然。电影是一门重要的视觉艺术,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过度景观化”的倾向会使得电影流于浅层的视觉表象,疏于传统叙事电影的意义和深度,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如果说早期鸿篇巨制的景观电影造成了审美疲劳,那么近几年国产电影则刮起了一阵清新凉爽之风,即“轻景观电影”的流行。轻景观电影具备景观电影的基本特点——淡化叙事逻辑、追求视觉快感,新的趋势是没有3D特效的炫目也没有大漠孤烟的壮观,而是用单调简单的镜头语言将城市风景、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个人情感等“轻元素”景观化,用精致的符号掩盖现实的缺失,表现出强烈的感染力和迷惑性。近几年的都市电影明显地体现了这种趋势,创作者往往把关注点定位于城市的外部空间,试图用各种摄影和灯光效果呈现城市的现代化外观,夸张点说更像是城市形象宣传片。电影《米尼》(2007年)开场便用了一个摇镜头展现了上海黄浦江两岸灯火辉煌的夜景,该片的故事场景有很多设置在浦东金茂大厦,男主角的住处也在繁华都市的中间地带,以陆家嘴的繁华景象为外景。影片的很多转场都以此场景作为过渡镜头,但叙事上这些场景与情节或人物的情绪发展并无必然联系。《小时代3》(2013年)中四位女主角来到罗马时,电影用几秒时间不停切换叠加罗马的各种风景名胜,以呈现人们对罗马的想象。她们披着皮草坎肩、穿着十厘米的高跟鞋在罗马的石板路上健步如飞地抓小偷,途经奢侈品店进去购物、拎着大包小包出来后还能围住小偷。诸如此类的选景足以说明电影优先考虑了视觉的景观性,而不是常理的可能性。或者说,场景的视觉效果比故事的时空真实性更加重要。从这个意义来说,《小时代》是一部典型的轻景观电影。

二、景观叠加:恶俗的炫耀

影像中的景观不是用于推动故事情节而是流于视觉刺激,便是影像的“恶俗”生产。恶俗,是将本来糟糕的东西装扮成优雅精致、富于品味、有价值和符合时尚,“显示出刻意虚饰、矫揉造作”④。存在恶俗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俯首听命于各种恶俗的摆布。

《小时代》存在着明显的叙事与景观的紧张。从表面上看,系列影片带有叙事电影特征,以经济高速发展、繁华时尚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林萧、南湘、顾里、唐宛如四个家庭背景和价值观大有不同但从中学开始就感情深厚的女生,从大学到职场经历了友情、爱情和亲情的变故。基本俗套的情节用了四部标准时长的电影来展现,电影完全被唯美的景观画面和MV音乐视频解散成一个缺乏逻辑性的松散结构,叙事功能在整个系列电影中只是一个次要因素。每部《小时代》电影中都多次出现MV音乐视频用于讲述当前时空下的故事,却与前面的叙事节奏割裂开来,打断了流畅的叙事逻辑,还有拖延时间之嫌。漫天飞雪的夜晚四个女生两两厮打,林萧拿着一束玫瑰花打在顾里脸上、花瓣落地的动作占据了长时间的镜头画面。电影《小时代》把日常生活——城市空间和衣食住行——展现为景观的堆积,仿佛生活只有从普通的存在转化为令人羡慕的表象,才是生活本真的意义。

银幕想象的上海,是《小时代》故事发生的地点。电影的三位女主角是居住在弄堂里的上海女孩,一位是富二代,豪宅以东方明珠为外景。进入大学后她们住在一个约一百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大学毕业后,富二代顾里在上海市中心的静安区租了一栋别墅供大家居住。在《小时代3》中,从女主角们的新家,突然插播了一段1分30秒的MV音乐视频展现上海的城市外观,再回到宫洺的家中,就像是一部上海的城市景观宣传片。电影中出现地理意义上的上海——外滩黄浦江、浦东陆家嘴、南京东路、Z58创意之光、1933老场坊等等,呈现出国际大都市的繁华与张扬,让人产生无限憧憬和向往。然而电影呈现的并不是精神意义上的上海,而是外地人对上海的景观化想象。创作者用“半记录、半梦幻的”方式为二、三线城市的年轻观众,或者说大多数是中学女生,建构起上海的城市想象,对名利场和财富的羡慕和热衷。德波在《景观社会》中指出,“在真实的世界变成纯粹影像之时,纯粹影像就变成真实的存在。”⑤当上海这座城市成为《小时代》的影像时,电影里所展现的光鲜故事和靓丽人物就变成了观众认为理所当然的真实存在。电影通过玻璃材质的建筑、私人空间公众化和世界“拟象化”的景观想象,将别墅、商品房、老式公房等表示身份的景观美化,遮蔽了人物的身份差异和生存空间的真实性与复杂性。

精致而恶俗的时装秀,是《小时代》吸引眼球的视觉狂欢。《小时代》系列电影中的服装从第一部3000套增加到第三部7000套,在2小时的电影中,主要人物几乎是每两三分钟就换一套行头。从服装标牌的英文字母到全景式试衣间,这是《小时代》从小说到电影呈现时装方式最明显的区别,对于奢侈品的建构也从简单的拜物教转换成超越拜物教的景观式名望。小说虽然铺天盖地出现奢侈品牌,但也是分散出现的英语单词;而电影则是清晰地将单个物品勾连起的景观画面展现在屏幕之上,景观式画面让观众羡慕的不再只是一个名牌包、一件奢侈衣裳,而是一种能够身处其中的社会关系⑥。通过旁白建构起“只有这样的生活才值得被称作理想的、才是真实”的潜意识。相比之下,现实的生活因为粗糙廉价反而变得虚幻。顾里新家360度的衣帽间里,皮草、闪钻、拖地长裙一应俱全,但是衣着装扮并没有很好地融入人物角色。时装就像廉价的布,随意堆砌。富丽堂皇的住所、奢华的时尚华服展现了“新富一代”富而不贵、毫无品味的城市想象。电影割离了人物与其衣食住行、与周遭城市的真实关系。以杨幂饰演林萧为例,杨幂就像是一个时装模特,穿着各式时尚大牌;而杨幂饰演的林萧只是一家杂志的主编助理,服装和职位、生活都不匹配。在电影中,演员的真实身份和扮演角色都在发挥着作用,而两者的作用是割裂的。《小时代》的影像符号将日常生活的基本现实进行了不合逻辑的改造,提供了一种伪经验和空梦想。

如果说同期上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年)是一种“怀旧式青春”,给经历了大学和职场的青年观众回忆往事;那么《小时代》更多的是一种“憧憬式青春”,给那些处于中学时期或者刚刚迈入大学生活的青少年观众向往明天。郭敬明说“我就是这个时代的中国梦”,而这个梦的核心就是“要成功,要白手起家,一路飞黄腾达,最后站在财富和地位的最高点”⑦。这在电影中通过影像的叠加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的民族有中国梦。郭敬明这种以财富和地位为最高点的梦想不可否认是过去30年一部分的群体意识和梦想,但是如果将这种功利性的“金钱成功”梦想延续至下一代,通过电影打造物质主义的梦想,美化个人主义,则会产生整体社会严重的意义危机。

三、视觉梦幻:观影思维的危机

在全球化、现代性进程中,消费主义对中国社会形成了巨大冲击,“轻景观电影”呈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后现代、全球性、平面化的日常生活。电影产业也是娱乐文化的典型形态,也是一个“梦工厂”。

《小时代1》以结局式场景开场,用逆光和升格拍摄四位女主角在高中毕业晚会演唱,紧接着对每个出场人物介绍,区分人物最鲜明的特点不是性格而是身份和阶层,在电影的前几分钟里完成了系列电影的基本交代。一方面对目标受众来说,这是对他们现实处境——中学时代的告别,开始他们的“梦想之旅”;另一方面唯美的场面奠定了电影的基调:用旁白建构场景,用场景建构景观,用景观建构社会等级关系。在《小时代》中,看不到“魅力人物”宫洺成功背后的努力,银幕极尽奢华地展现他“在树都不能移的市中心有一栋玻璃外墙的住宅”,展现他对于玻璃杯的癖好,打造了一位权力和财富包裹之下“高大全”超凡人物。国产电影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手法,从政治宣传桎梏脱离出来,又急忙地投向了资本的怀抱。郭敬明把《小时代》的价值观阐述为传递了“青春梦想、追求理想、友谊万岁、珍惜身边人”,但是纵观《小时代》,如果说有友情,那么除了配乐《友谊天长地久》之外,更多的是“四姐妹”的间隙背叛而不是信任呵护,是富家女顾里对“好姐妹”的尖酸刻薄;如果说有奋斗,不过是普通收入却全身名牌的员工对上级的唯命是从,是富家小姐轻轻松松将一家公司的市值估高3亿,运用各种社会关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电影中还明显地建构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语言暴力和群体厮打:《小时代2》中,顾里的生日宴一席七人互相冷嘲热讽了五分钟;《小时代3》中,杂志《M.E》周年庆典上顾里被开除,六人无厘头争吵了四分钟;《小时代4》顾源来到女友顾里卧室发现她和南湘前男友席城睡在一张床上,于是不论男女、几乎所有角色相互厮打谩骂足足五分钟。慢镜头展现厮打和谩骂的过程表明创作者对该场景的强调和认可,而通过影像建构的这种问题解决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是非常不理性、不可取的。《小时代》所建构的“美好明天”影像中,没有个体之间的尊重,也没有个体对社会的关怀,如此封闭狭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将束缚年轻一代精神面貌和价值认同的长远发展。

笔者并不反对轻景观电影出现和发展,事实上它正在成为今天中国电影市场的一种重要类别。唯美的场景、华丽的服装和高颜值明星的确明显提高了影片的视觉观赏度,商业电影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如火如荼地发展。以《小时代》系列电影为例,愿意一再买票进入影院坐上两小时的观看行为至少表明,多数观众是接受并沉醉其中的。正是观众这种迷恋的态度,让我们不能忽视了轻景观电影淡化叙事逻辑造成思维弱化的弊病。不同于早期的动作景观和场面景观,日常生活景观化更容易导向“超现实”,威胁着“真”与“假”、“真实”与“想象”之间的差异。轻景观电影是将符号与现实的关系从“符号反映基本现实”的阶段推向至“符号篡改基本现实”以及“符号掩饰基本现实的缺失”的阶段。鲍德里亚有言,“原始社会有面具,资产阶级社会有镜子,而我们有影像。”这种变化的实质在于虚构的东西已经使人们不自觉地处于被麻痹的“催眠”状态⑧。与此同时,一种新的“观看政治学”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眼前这幕出现是:观众不是思考叙事逻辑上如何推进到这一步,而是停留在视觉刺激,迷恋明星服装或是唯美场景。轻景观电影弱叙事引发的弱思维模式,会潜移默化培养观众对景观叠加视觉刺激的依赖,造成必要性辨析和思考的缺失。

轻景观电影是观照今日中国社会群体心理和日常生活的一面镜子,逐渐成为商业电影的主流。轻景观电影展现消费社会中年轻一代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趣味的同时,也对他们的观影思维和思考能力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日常生活可以不需要气壮山河,电影可以有、也需要有精致的画面,但是如果从电影的生产者到消费者都没有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没有了叙事逻辑的辨析能力,特别是当电影的年轻受众影响着中国电影未来发展方向时,这种潜在的思维危机就不能视而不见。

【注释】

①章旭清.电影学“景观”概念的论争与实践价值[J].艺术学研究,2010(1):430-438.

②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J].福建论坛,2001(2):30-36.

③周宪.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J].文艺研究,2003(3):19-27.

④[美]保罗·福塞尔.恶俗:或现代文明的种种愚蠢[M].何纵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3.

⑤[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6.

⑥陈琰娇.《小时代》:景观电影的权力崇拜[J].文化研究,2014(2):250-262.

⑦新浪娱乐.郭敬明的三观:我就是这个时代的中国梦[EB/OL]. http://ent.sina.com.cn/m/c/2013-06-30/22143953319.shtml

⑧张一兵.颠倒再颠倒的景观世界——德波《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J].南京大学学报,2006(10):7-19.

张雯,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博士生。

猜你喜欢

景观时代
公园景观提升工程施工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