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以来泰国电影研究概况

2015-11-20

电影新作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术界泰国研究

崔 颖

新世纪以来泰国电影研究概况

崔颖

新世纪以来,迅速崛起的泰国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亚洲电影的传统格局,构筑了亚洲电影的新版图。泰国电影的崛起在获得国际影坛瞩目的同时,也引起了中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日渐丰富起来。对中西方学术界的泰国电影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对泰国电影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于当下日渐兴盛的亚洲电影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泰国电影东南亚电影研究概况

泰国是中国的近邻,是东南亚的重要国家。泰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其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建筑等艺术形态在东南亚各国中独树一帜,特色鲜明。1897年,也就是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进行首次电影放映之后的第三年,电影这一新兴的艺术样式进入泰国①。在泰国王室的支持下,1910年,泰国第一部电影问世。在随后的数10年时间里,在丰富的艺术传统滋养下,泰国电影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在20世纪七八十年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电影年产量达到一百多部,在东南亚各国中名列前茅(仅次于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相当)②。进入20世纪90年代,受到电视的冲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泰国电影业开始衰落,尤其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泰国电影业造成沉重打击,泰国电影陷入低谷。不过,随着1999年以《鬼妻》为代表的“泰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的兴起,泰国电影在新世纪以崭新的面貌步入新的发展时期,以恐怖片、动作片、青春片和史诗片为代表的泰国电影不仅能够在市场上与好莱坞电影抗衡,在艺术上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2010年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代表了泰国电影乃至东南亚电影的最高艺术成就。泰国电影的迅速崛起成为新世纪亚洲电影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泰国电影无疑已经成为了国际视野下继越南电影、伊朗电影、韩国电影之后的(除日本、印度、中国三个传统亚洲电影大国外)又一道新鲜而迷人的东方影像‘景观’。”③可以说,作为亚洲电影新势力的泰国电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亚洲电影的传统格局,构筑了亚洲电影的新版图。

泰国电影的崛起在获得国际影坛瞩目的同时,在学术界,同样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西方学术界泰国电影研究概况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西方学术界对泰国电影的权威论述最早见于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中,在这本著名的电影史学巨著中,萨杜尔用了三段文字对泰国电影的发展做了描述,他写到:

“泰国在1948年生产的影片70%是彩色片。但它们都是16毫米的影片,总数只有10部,都是在露天拍摄的,因为曼谷的两家制片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被炸毁。这些彩色片是在新加坡、悉尼或是美国的殖民地檀香山洗印的。然而泰国的影片在观众面前却不是无声的,因为在放映时有一些善于模仿各种语调的广播员为影片同步配音……1953年,泰国的影片生产有很大发展:影片生产量达到48部(16毫米的影片),其中9部是对白片,30部是彩色片……我们对1945年至1960年间每年生产四五十部影片的艺术质量缺乏资料,在这四五十部影片中只有二三部是35毫米的影片。全国放映35毫米影片的影院约有200家,放映16毫米影片的则有500家。”④

在这些堪称“宝贵”的文字中,萨杜尔主要对20世纪四五十年代泰国电影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描述,而对泰国电影的创作没有加以评论,这一方面正如作者所言,主要是由于资料的缺乏,一方面也是由于泰国电影的相对落后,无法引起西方学术界的重视(在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中,从篇幅上看,泰国电影的重要性不及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三国,甚至不及非洲的肯尼亚。)。

在萨杜尔《世界电影史》问世之后的40年时间里,西方学术界关于泰国电影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东南亚电影的西方学者中,大多把泰国电影作为东南亚电影的一部分进行考察,鲜有学者对泰国电影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研究。直到本世纪初,随着以恐怖片和动作片为代表的泰国电影在国际影坛崭露头角,以及以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为代表的一批独立电影导演及作品蜚声国际,西方学术界对泰国电影开始重视起来,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丰富起来。目前,西方关于泰国电影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关于泰国电影史的研究。关于泰国电影史的研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澳大利亚学者斯科特·巴米(Scot Barme)的《早期泰国电影和电影制作(1897-1922)》(Early Thai Cinema and Filmmaking 1897-1922)⑤。文章中,作者用丰富详实的资料对早期泰国电影的放映活动、制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证和研究。该文是西方学术界对泰国早期电影研究中最为权威的研究成果。此外,关于泰国电影史的英文文献还有泰国大河图书出版社出版的《泰国电影百年》(A Century of Thai Cinema)以及刊载于美国《中西方电影杂志》1992年第6期的《泰国电影工业的兴起与衰落(1897-1992)》(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Film Industry in Thailand, 1897-1992)等。

二是关于泰国电影崛起现象的研究。对于新世纪以来泰国电影迅速崛起的现象,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中心学者瑞切尔·哈莉森(Rachel Harrison)在其论文《迷人的泰国电影:国际影坛崛起的当代泰国电影》(Amazing Thai film: The rise and rise of contemporary Thai cinema on the international screen)中用长达18页的篇幅进行了系统研究。文章从英国学者的视角,对泰国电影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对西方世界对泰国电影的传统认知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1997年后泰国电影取得的成就进行了阐述。“我们可以从《TIME OUT电影导刊》收录的泰国电影数量来衡量泰国电影的发展速度,2001年,第九版《TIME OUT电影导刊》收录的泰国电影是15部,到了2005年的修订版中,泰国电影的数量增加到了35部。”⑥哈莉森认为,泰国电影的迅速崛起,得益于泰国电影工作者致力于对本土及国际市场的努力开拓,也得益于泰国电影中呈现的独特的泰国文化魅力,甚至与泰国政府大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而增进了西方人对泰国的了解有一定关系。此外,孔·瑞斯迪(Kong Rithdee)在《本土化制作与全球化思维:当代泰国电影根源探究》(Filming Locally, Thinking Globally: The Search for Roots in Contemporary Thai Cinema)⑦一文中通过对韦西·沙赞那庭的影片《黑虎的眼泪》以及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彭力·云旦拿域安等导演的作品的分析,对当代泰国电影的创作模式进行了梳理和研究,认为当代泰国电影获得世界范围的认可主要得益于年轻导演的国际化视野和本土化特色。

三是关于泰国类型电影的研究。西方学者对泰国类型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恐怖片和动作片,这也是最具泰国特色的两大片种。研究泰国恐怖片的英文文献主要有:发表于《恐怖美学研究》(Horror Studies)上的《全球之光:当代泰国恐怖电影和超自然现象的全球化》(Global spectrologies: Contemporary Thai horror films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supernatural)⑧和《超自然现象与战后泰国电影》(The supernatural and post-war Thai cinema)⑨,以及《〈鬼妻〉:泰国中产阶级传统电影》(Nang Nak: Thai bourgeois heritage cinema)⑩等学术论文,此外还有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玛丽·简·安思莉(Mary Jane Ainslie)的博士学位论文《当代泰国恐怖电影:怪诞的混合体》(Contemporary Thai horror film : amonstrous hybrid,2012)也聚焦于20世纪末以来的泰国恐怖电影研究。研究动作电影的英文文献主要有:《〈拳霸〉:新泰国电影与香港‘真功夫’电影》(Ong-Bak: New Thai Cinema, Hong Kong and the cult of the ‘real’)、《泰拳电影与泰国男性压力研究》(Muai Thai cinema and the burdens of Thai men)等。此外,对泰国青春片、史诗片的研究,西方学者也有涉足,但相关研究成果不多见。

四是关于泰国电影产业的研究。西方学者关于新世纪泰国电影产业研究代表性的文章是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学者W.D.沃尔斯(W.D.Walls)发表在《国际商业与经济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2009年第2期上的《泰国电影市场:排名、收入和票房竞争》(The Market for Motion Pictures in Thailand: Rank, Revenue, and Survival at the Box Office)。该文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2004年到2008年泰国电影市场,对主流泰国电影的营收状况及泰国电影市场的整体竞争态势进行了全面分析。这也是西方学界对泰国电影市场最为深入的研究成果。

五是关于泰国电影的文化分析。西方学者关于泰国电影的文化分析主要集中于泰国电影中的酷儿文化研究及宗教文化研究。“酷儿”(Queer)是对同性恋、双性恋、跨性人、变性人等非主流人群的统称。“酷儿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西方兴起的性理论,最早由美国加州大学桑塔·克鲁斯(Santa Cruz)分校的教授、著名女权主义者罗丽蒂斯(Teresa de Lauretis)提出。英国艾塞克斯大学博士奥阿多尔·卡乌普阿斯特(Oradol Kaewprasert)的博士论文《泰国酷儿电影中的性别表达》(Gender Representations in Thai Queer Cinema,2008)用酷儿理论对泰国酷儿电影(涵盖了同性恋电影、人妖电影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关于泰国电影宗教文化研究的文献则有《现代泰国电影中佛教僧侣的情感生活》(The Emotional Lives of Buddhist Monks in Modern Thai Film)等。

除了上述五个方面之外,西方学术界对泰国电影技术、泰国电影跨境传播等方面也有涉足,但相关研究成果并不突出。

二、我国学术界泰国电影研究概况

根据有据可查的资料显示,泰国电影最早进入我国是在1983年。当时,一部叫做《翠彩》的泰国电影在我国上映,这是第一部在我国大陆地区上映的泰国电影。为此,泰国方面专门派出由编导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到负责该片译制工作的长春电影制片厂访问。1984年,《世界电影》发表了李庄藩翻译自《亚洲杂志》的文章《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泰国电影简况》,文章第一次介绍了泰国电影的发展状况。《翠彩》的上映以及《世界电影》对泰国电影的介绍可以说是我国电影界第一次把目光投向泰国电影。但此后,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关于泰国电影的介绍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学术界对泰国电影的研究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国内电影教育机构的世界电影史课程没有关于泰国电影的单元,通行的几本《世界电影史》教材中,也没有关于泰国电影的内容。

这种状况到了新世纪出现了极大的改变,随着泰国电影在国内国际市场引起的热烈反响,泰国电影业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关注。2004年,蒋丽丽、颜彦在《电影新作》2004年第4期分别发表了《百家争鸣下的泰国电影》和《泰国电影新浪潮》,这是我国最早介绍新世纪泰国电影发展状况的学术文章。2005年,《当代电影》在当年的第4期杂志中集中刊登了国内学术界对泰国、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电影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彭骄雪、蒋亭亭的《民族记忆与想象的复活——21世纪泰国电影的崛起》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泰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并对新世纪以来泰国电影出现的几大片种和代表作品进行了分析。2008年,陈晓达的《商业包装下的本土化叙事:新泰国电影的崛起》,林槟苹的《佛与魔的艺术——解读泰国恐怖电影》以及孟岩的《对泰国动作电影崛起的反思》标志着泰国电影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陈晓达在《商业包装下的本土化叙事:新泰国电影的崛起》一文中,把泰国电影的迅速崛起归结于几个方面:一是泰国电影业吸收借鉴了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制作经验;二是泰国成熟的商业市场意识为电影产业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和基础;三是泰国电影充分挖掘了本民族的文化资源,用商业化的电影技巧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类型化电影产品。这是我国学者在西方学界研究基础之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对泰国电影崛起的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

2010年5月,《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在其“国别电影研究”栏目集中发表了闫凯蕾的《他者空间与异己形象——泰国当代写实题材电影中的影像与观念》、万传法的《论泰国青春电影的艺术魅力》和贾选凝的《热带丛林的“幽灵”与“鬼魂”——泰国新近恐怖片三大母题表述》等三篇高水平的泰国电影研究成果。这是我国顶级电影学术期刊首次集中刊发泰国电影研究文章。同年4月,上海戏剧学院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在上海联合主办了“2010泰国电影展映暨国际研讨会”,会议邀请到了9位泰国电影学者和20多位中国学者参会,这也是中泰两国第一次共同举办的泰国电影研讨会。2011年,本次会议的论文集《泰国电影研究》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泰国电影的学术著作,也是世界第一部专门的泰国电影研究论文集。同年5月,《当代电影》杂志策划了“泰国电影专题”,由上海戏剧学院张仲年教授主持。该专题发表了厉震林的《新世纪泰国电影文化及其表演形态》,李果的《当代泰国电影音乐初探》,刘明厚的《〈暹罗之恋〉:青春的觉醒》等三篇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泰国学者帕塔玛瓦迪·乔优沃恩的《查崔查勒姆·尧克尔王子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中的社会表象》。两年后的2013年8月,《当代电影》再次推出“泰国电影研究”专题,刊发了洪帆的《当代泰国电影的文化品牌与类型归属》,李玥阳的《泰国恐怖片:你背后的幽灵是谁?——后殖民语境中的“文化寻根”》,汪徽的《可被设计的青春——泰国“小清新”电影研究》以及其他两位泰国学者的文章。这几组文章,把我国学术界对泰国电影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泰国电影研究的重要学术论文还有:张振华、戈苑林、丹霞《用民俗与想象触摸历史——泰国史诗电影述评》(《浙江传媒学院》2010年第4期),张仲年《泰国青春电影研究》(《戏剧艺术》2011年等1期),孟岩《理性消解与感性回归——浅谈十年泰国爱情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贾斌武、杨梦晨《论泰国电影〈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的风格、结构与主题》(《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张新贤《〈爱在暹罗〉的美学评析》(《艺苑》2012年第4期),张彩虹《泰国电影的秘密:类型·明星·异域风情》(《电影新作》2012年第2期),王珺《论泰国导演韦西·沙赞那庭的电影色彩思维》(《创作与评论》2013年第22期),刘莉、张倩霞、陈欣《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民族自白——评泰国新浪潮电影〈最后的木琴师〉》(《成都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鲜佳《可复制/不可复制:新世纪中泰青春爱情电影一探——以泰国GTH青春片为例》(《当代电影》2014年第1期)等。

此外,2007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子将毕业论文的选题聚焦于泰国电影。在中国知网硕博论文数据库中,共收录了12篇以泰国电影为研究对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这些论文的作者大部分是中国学生,也有少数是泰国留学生。在这些论文中,有4篇是中泰电影比较研究,分别是孟岩的《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李淑云(泰国留学生)的《中国和泰国当代电影之比较研究——论张杨与彭力云旦拿域安的作品及思维异同》(浙江大学,2008年),郭秀莲的《〈20,30,40〉和〈女人四十〉涉及的中泰女性家庭角色对比》(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徐蓉的《新世纪中泰爱情电影比较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有4篇是关于青春片/爱情片的研究,分别是曹乐的《泰国校园青春电影的接受美学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詹乐的《泰国爱情电影对九零后婚恋观的影响研究》(武汉纺织大学,2013年),李晓晓的《青春记忆的文化想象——当下泰国电影的文化阐释》(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以及徐蓉的《新世纪中泰爱情电影比较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此外,还有关于恐怖片的《论泰国恐怖电影的佛教文化特征》(章赟,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和《论泰国恐怖电影的特征》(马智超,河北大学,2014年),关于作品分析的《通往前世记忆的丛林,〈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之生态镜语解析》(吴瑜婷,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关于发展概况的《“新时期”泰国电影研究(1997-2007)》(万益杰,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还有关于电影美学的《论泰国电影的美学特征(1997-2010年)(泰国留学生曾翠莹,重庆大学,2012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尹鸿教授主编的《世界电影发展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中,用专门的章节对东南亚主要国家(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电影产业状况进行了研究,其中,“泰国电影产业报告”位列首位且占据了最多的篇幅,凸显出泰国电影在东南亚电影的重要地位。该报告用详实的数据分析了泰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是目前国内最为权威的泰国电影产业研究成果。

三、结语

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对新时期泰国电影的研究从2004年左右开始起步,2010年前后进入高峰,研究领域从最开始的综合性、介绍性的全景式研究拓展至对泰国恐怖片、动作片、青春片、爱情片等类型电影以及导演和作品的专业性的研究,研究的视阈和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和西方学术界的泰国电影研究相比,我国学术界对泰国电影的研究还相对滞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与西方同行存在一定差距。

总的来说,无论是较为领先的西方学术界还是稍显滞后的中国学术界,对泰国电影的研究都呈现出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统的特点。可以预见的是,若干年后,随着泰国电影在世界影坛占据日益重要的位置,泰国电影研究也必然成为东西方电影学术界的热门研究领域。

【注释】

①Barme, Scot. (1999).Early Thai Cinema and Filmmaking 1897-1922,Film History, Volume 11. 308-318.

②李庄藩.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泰国电影简况[J].世界电影,1984(03):241-246.

③洪帆.当代泰国电影的文化品牌与类型归属[J].当代电影,2013(08):127.

④[法]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下)[M],徐昭,胡承伟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192.

⑤文章发表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电影史》(Film History)1999年第3期。

⑥Harrison ,Rachel.(2005).Amazing Thai film: The rise and rise of contemporary Thai cinema on the international screen. Asian Affairs,Volume 36, Issue 3.

⑦文章发表于美国《电影人》杂志(Cineaste)2011年第4期。

⑧Ancuta, Katarzyna,Global spectrologies.(2011). Contemporary Thai horror films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supernatural. Horror Studies, Vol. 2 Issue 1, 131.

⑨Ainslie, Mary Jane.(2014) .The supernatural and postwar Thai cinema. Horror Studies,Vol. 5 Issue 2.

⑩Ingawanij, May Adadol.(2007). Nang Nak: Thai bourgeois heritage cinema.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Volume 8, Number 2, 180-193(14)

崔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

猜你喜欢

学术界泰国研究
国内学术界马克思民生思想研究述评
泰国的“验胆美食”
国内学界关于日本“印太战略”分析的研究综述
泰国的中秋节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新时期红军长征研究文献综述 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去泰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