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坂坡》在专业和业余的视角中转换
2015-11-20王阿州
■王阿州
《长坂坡》在专业和业余的视角中转换
■王阿州
《长坂坡》是京剧传统剧目,剧本见录于《京剧汇编》第八十五辑据载,为卢胜奎编剧。卢胜奎是与程长庚同时代的前辈大家,工老生,极为擅长编剧,其中以36本连台轴子戏《三国志》最为著称。
《长坂坡》剧目取材自《三国演义》第41回“赵子龙单骑救主”。《长坂坡》的剧情讲述的是刘备自新野撤走,在长坂坡被曹操夤夜率兵追及,与所属部队及家眷失散;赵云舍死忘生,单枪匹马冲入曹营,屡涉险境,终于万马军中救出简雍、糜竺;后又奋力拼搏,保护甘夫人及刘备幼子阿斗,突出重围。
《长坂坡》是长靠武生吃工戏,据《燕尘菊影录》《京剧二百年之历史》《梨园逸闻》《梨园旧话》《伶史》《伶苑》等书籍记载,自卢胜奎以来至建国后,无数武生名家均出演过剧中赵云一角。一个武生敢不敢动这出戏,演得怎么样,基本上也就反映了他的功底。本剧为俞菊笙、杨小楼师徒之代表作,稍后的高盛麟等长靠武生名家均擅长此戏。大武生厉慧良先生有八部拿手戏,人称“厉八出”,其中一出就是《长坂坡》。
自清末至民国,《长坂坡》搬上舞台演出以来,在表演风格上始分成南北两派。南派风格大约源于梆子戏,场次较为简单,赵云、张飞随刘备出场,刘备唱腔减少,并不唱一长段“叹五更”。盖叫天曾演出过的《长坂坡》即为此风格。北派风格的《长坂坡》以俞菊笙所演为代表,后传于杨小楼。俞菊笙善念而不善唱,故《长坂坡》中赵云唱腔较少。
《长坂坡》这部戏,当然是以赵云为第一主角,然而自王瑶卿始,糜夫人与赵云并重。但全剧场面火炽,纵为配角,人人都有戏可做。张飞、曹操、刘备、糜夫人、夏侯恩等均有所表现。剧目影响深远,徽剧、湘剧、河北梆子、汉剧、川剧等地方剧种均有此剧目。
本剧中的赵云一角,向由武生应工,然而也有以武小生应工的演法。有古旧说法:小生扎靠,曾有在胸前结一彩球的惯例,不知道这一装扮起源于南方还是北方。然而看前辈小生德珺如《借赵云》的照片,胸前并无彩球,而江苏省京剧院前辈张桂轩早年演赵云时,则在胸前结有彩球,曾有人见其照片并著录于书,这一装扮当有来历。但今天舞台上《长坂坡》中的赵云不用彩球,已成定律。
《长坂坡》中的赵云,在人物个性上所要突出的,就是赵云的大将风度——稳健凝重、果敢机智、雍容大度、温文尔雅。在扮相上,史书记载“赵云身高八尺,姿颜雄伟”,因此,就要扮得庄重,并且在庄重中,突出人物的英气。在化妆技巧上,脸上稍打底色,再铺点粉,画好眼圈眉毛,略抹胭脂,印堂红则较为宽粗鲜艳,不可多打白粉,像文小生一样化妆,如果那样做,则脂粉气太重,而无大将之英气。赵云踩着锣鼓点上场,亮相也很关键,面部表情要庄重安详,台步要平稳沉着,给人以大将气度的感觉。在对刘备念“主公且免惆怅,保重要紧”时则要深沉雄厚,不可失之毛躁。
在《长坂坡》中,赵云的打戏安排很有特点,通过强与强、强与弱的对比,烘托出赵云的勇武,也使场面张弛有度。其中两次斩将夺马和一次斩将夺剑的情节,武打动作很简单,赵云一挥抢“一盖、一扎”和“一绕、一扎”这样一个回合,就把三元曹将刺于马下,这就是以弱衬强,以轻取烘托威勇。而在“大战”和“落陷马坑”中,武打侗族就很繁重复杂,赵云的对手不是无名之辈,而是赫赫有名的将领。且战斗之时,并非是一对一的厮杀,而是车轮大战,以一敌八。用这样夸张的手法来突出赵云“临危不惧、从容若定”的英雄气概。
在不少前辈名家看来,《长坂坡》中“大战”的舞蹈编排,比《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战斗更为夸张,其实更为磅礴,场面更为壮观。以强与强的对比手法,衬托出来赵云勇武绝伦的特征,显示了赵云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
作为一部吃功夫的武戏,《长坂坡》中的开打在表演上是很有讲究的。首先,必须要注意武打章法,开打必须有轻有重,有起有伏,快而不乱,慢而不懈;其次,必须注意合理使用气力,轻而不飘,重而不浊,不温不火;第三注意调整控制呼吸,切忌在台上张口大喘气,一定要用鼻子呼吸,控制呼吸均匀,不能呼哧呼哧直喘,显得演员功底不够瓷实;第四,必须要注意把子质量。在开大众要达到部位准确,节奏恰当,劲头合适,交代清楚,动作边式,表情一致等要求。演员的把子功底的深浅,将直接关系到对赵云果敢性格和大将风度的塑造。
以上的文字,是我作为一个京剧演员在演出《长坂坡》这出戏的时候的一点体会,随着年龄的见长,我们的剧院里又涌入了更多的年轻人,而我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观看别人的演出。在某些时候,我不禁好奇,如果是一位并不是很懂戏的年轻观众,他出于一种好奇,或者是兴趣,走入剧场,他眼中的这部《长坂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一次青年演员演出《长坂坡》的现场,我有幸邂逅了一位大学刚毕业的观众,在与他交谈之后,我终于也了解到对于那些并不是很了解戏曲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眼中的京剧武戏大概是个什么样子。在那位观众看来,年青演员所演出的剧目,理所当然的应该称之为“青春版”。“青春版”最吸引观众的地方自然是扮相的青春靓丽。想来在不少观众眼中,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扮演白马银枪的赵子龙自然是极好的,扮相英俊帅气,出手干脆利落,活脱脱的白马王子。在当下南方的戏曲舞台上,“青春版”的谈情说爱很多,“青春版”的打打杀杀还是比较少见的。这样一来,自然是能吸引不少观众。
然则,英俊威风在当下的年轻人看来,倘若把武艺高强的赵子龙代入职场,实在是可以称之为十分苦闷。跟着一个还在创业期屡败屡战的主公也则罢了,却还热衷于哭哭啼啼。一路走,一路哭,一直哭到张三爷完全表示扛不住,大哥你能不能闭嘴,关系显然没那么亲厚的赵云只能好涵养的跟在后面假装没听见。夜宿荒郊,刘备在那里叹五更一段一段的唱,赵云则不时警觉巡视,倚在战马边抽空假寐,还不忘了整顿盔甲。但对于观众来说来说,赵云的苦闷才刚刚开始,前一阶段,那只是个开胃小菜。
刘备的叹五更大概还没叹完,曹操的兵马就追杀过来,刘备带着张飞就开始继续跑路,分配给赵云的任务是保护家小。于是赵云一边在乱军中搜救百姓,一边开始了传说中七进七出,拼死拼活之际还被张飞欺负一把。看到这样的情节,通常都会有年轻人在吐槽:“张三爷不是在古城都给二哥跪过了吗?怎么这个嗜好怀疑他人投降敌军的习惯还没改掉啊!”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套句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张飞他的人设就是这样啊”。
最后,赵云救回来的只有阿斗,糜夫人跳井这个情节自然是为观众所熟知的。据说一代宗师杨小楼当年在和梅兰芳等名旦演跳井抓帔的时候,一手抓帔,转身跪倒,干脆利落,赢得满堂彩。按丁秉燧书里的记载,这手绝活的配合主要还是在旦角,上场以前,就要把帔从领子那里往后穿,也就是在里面褶子上套的松一些,水袖也要有些距离。重点是,跳井台时解扣子要快,双手往后平伸,于是杨小楼按住衣服后领一按一捻一抓就下来了。
既然是戏谈,在文章的结尾,我倒是想跳出演员的身份,说一点题外话。纵观舞台上刘备和赵云这一对君臣的故事,总觉得充满了一种好玩的感觉,当然,这是旁观者的感受,至于当事人,大约是觉得无力吧。常山赵子龙,不管是在戏里还是在历史上,总是和刘备的老婆扯在一起。比如《长坂坡》——救命;比如《龙凤呈祥》——保驾,不过不是保夫人的架,是保刘备的架,就是方式有点特殊,“四弟你保孤进洞房”。虽然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