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会了欧美的素质教育
2015-11-19魏蔻蔻
晚报文萃 2015年7期
魏蔻蔻
每次回国,我都很容易看到以下的情景:
年轻的父母带着四五岁的孩子出来聚会,孩子完全不理会在场的人,到处乱跑,大声喧哗;有的孩子已经十三四岁了,在聚会场合,父母还要督促他们问候其他人,孩子完全不融入聚会的活动,自己在一旁玩手机。而他们的父母总是说:“我们家用欧美素质教育的方式带孩子,多给孩子空间和自由。”
这种论调很让我困惑: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身上,我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看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连跟人打招呼都还要父母教,谈何素质呢?
荷兰是一个开放、自由、社会容忍度很高的国家,可是幼龄教育里首先教的是规矩以及对规则和权威的遵从。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在没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前提下,不提倡批判和反抗,更不会容忍散漫无礼。言论自由也要在没有歧视和对他人人身及情感没有伤害的前提下。
孩子的社交素质,可以通过和大人平等地聊天来得到提高。
欧洲是一个非常重视社交礼仪和相互交流的地方。在一个家庭聚会里,孩子被教导要积极参与和融入交流,而当着大人的面不管不顾地玩手机是不被允许的。我先生的家庭是个大家族,孩子众多,每次家庭聚会,我们会给孩子们安排他们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但绝大多数时间里,孩子们都必须参与亲人之间的互动。在他们的自由活动时间没有得到大人允许之前,他们不能做自己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具备一些基本的礼仪和约束力,不要再说“那是欧美的自由和素质”,因为这样的孩子在欧美也肯定会被边缘化,无法受到欢迎。素质不是欧美才有,一些价值观和素养是全球共通的。把放纵当自由,把任性当个性,这在任何地方都不是素质教育。
(极品咖啡摘自《疯狂阅读·综合》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