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格达迪:新一代恐怖头目

2015-11-19付晓英

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47期
关键词:巴格达伊斯兰伊拉克

付晓英

巴格达迪在2014年7月5日发布的讲话视频截图

“哈里发易卜拉欣”

巴格达迪的首次正式亮相似乎经过了一番精心的设计,颇具仪式感。

那天是2014年7月4日,礼拜五,伊斯兰教的主麻日。留着灰白色长胡须、穿着黑色长袍、裹着黑色头巾的巴格达迪慢慢走上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一家清真寺的布道坛,他站在白色的电风扇前面,开始对着台下的听众发表演说。

作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头目,巴格达迪一直保持着神秘。此前,他从未公开露面,甚至在面对亲信时都戴着面具,还因此获得了“鬼影”和“隐形圣战者”的外号。长期以来,流传在外的只有两张模糊不清的照片,其中有一张还是2004年他在监狱时被拍下的,那时候的巴格达迪33岁,留着短发,皮肤是棕色的,眉毛黑而浓密,脸颊两侧的胡须修剪得很整齐,看上去与普通的穆斯林青年并无二致。

然而10年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巴格达迪带领异军突起的“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掀起了惊涛骇浪。在他公开露面前几天,6月29日,伊斯兰斋月的首日,“伊斯兰国”通过网络向世界宣布正式建立,“领土”从叙利亚北部的阿勒颇省一直延伸到伊拉克北部的迪亚拉省,达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英国的国土面积,而巴格达迪则摇身一变成为“新国家”的“哈里发易卜拉欣”。

按照伊斯兰主义的认知,“哈里发”应该是整个伊斯兰世界共同的统治者,是先知穆罕默德在人间唯一合法的代表和继承人。自从1924年3月3日被凯末尔主导下的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废黜后,“哈里发”的称号已经消失了近一个世纪。巴格达迪自封为“哈里发易卜拉欣”,在整个世界引发了巨大的波澜,但他对此毫不在意。就像任何一个正常国家的领袖发表就职演说一样,巴格达迪扯下面具,走到台前。

这次公开露面极具象征意义,每一个元素都值得玩味。他登上的清真寺建造于赞吉王朝,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在赞吉王朝的领导下,穆斯林军队将东征的十字军赶出埃及,而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开国君主萨拉丁年轻时就在这支军队中战斗,后来还率军攻占了耶路撒冷,为穆斯林世界创立了不朽的功勋。巴格达迪对耶路撒冷同样觊觎已久,他告诉下属们,耶路撒冷就是“伊斯兰国”下一个目标。他的黑色头巾在伊斯兰教中一般只有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才可以佩戴,这恰恰是巴格达迪近年来一直对外宣称的身份,甚至连黑色的长袍也包含寓意。8世纪时,伊斯兰黑袍军占领了横跨欧亚非的广阔区域,领土从比利牛斯山脉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巴基斯坦。扩张领土当然也是“伊斯兰国”的野心,他们声称要在5年内占领整个中东,非洲东部、中部和北部,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黑海东部、南部和西部,以及亚洲中部和西部,“理想”中的未来版图甚至比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还要大。

演说时,武装分子布满了现场,清真寺周围的手机信号被屏蔽了,现场的人群也被禁止拍照。此刻的巴格达迪看上去不太像一个野心勃勃、恶贯满盈的恐怖头子,他神色庄严肃穆,偶尔会蹙紧眉头,但语调始终平静威严:“长久以来的痛苦就要结束了,‘圣战就要胜利了,真主保佑我们胜利。”“我身负领导你们的重担,却不比你们拥有更好的品德。如果你们认为我是对的,请帮助我;如果发现我有错,请劝阻我,但要像我服从真主那样服从我……”他似乎有意按照历史尘烟里的“哈里发”塑造自己的形象,但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几乎让这成为笑话。巴格达迪一直强调自己是反西方生活方式的典范,要求追随者放弃西方观念与生活方式,但在当天的演讲中,他的手腕上戴了一块价值4000多英镑的名表,正来自他所反对的西方世界。

搅动世界的恐怖头目

价格昂贵的手表为巴格达迪招来不少讥讽,欧美媒体打趣他“炫富”,事实上,他的确掌握了大量财富。他领导下的“伊斯兰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恐怖组织,作为精明的“战略家”,他不仅有能力募集资金,还想方设法在财政上实现“自力更生”。

早期,巴格达迪的主要资金来源于科威特、卡塔尔以及沙特等海湾国家富人的支持,后来他开始控制油田,并与石油开采地区的部落结盟。知情人士说,位于叙利亚拉卡省南部的一个油田每天能为巴格达迪带来130万美元收益,其他油田每天也能带来50万美元的收益。除了占领油田,绑架勒索也是敛财的手段,美国情报机构猜测,“伊斯兰国”仅仅通过索要赎金就攫取了上千万美元。一名伊拉克官员还相对精确地计算了巴格达迪的财富,他说:“摩苏尔沦陷前,巴格达迪的现金和资产总共为8.75亿美元。占领摩苏尔后,他们从当地银行抢劫了大量美元现金和黄金,后来又从伊军基地内缴获大量武器和车辆,其中绝大多数是美军援助伊拉克的装备,包括6架‘黑鹰直升机。如此一来,他的总资产可能增加到15亿美元。”

富可敌国的巴格达迪行事更有底气。2013年3月,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救国阵线”攻破了东部重镇拉卡,巴格达迪的组织在领土、人力、资金等方面取得突飞猛进,他拒绝了“基地”组织领导人的职位,并于4月份宣布将伊拉克“基地”组织与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救国阵线”合并,成立“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即ISIS。“救国阵线”头目贾兰尼不愿听命于巴格达迪,“基地”组织首领扎瓦希里也反对两组织合并。但实力强大的巴格达迪拒绝听从扎瓦希里的遥控,他公开说:“你不是我的老板,无权指挥我。”他还进一步控制了“胜利阵线”中约80%的外籍武装分子。

2014年2月,“基地”组织宣布与巴格达迪“恩断义绝”。即使成为扎瓦希里的对头,巴格达迪仍不为所动。他继续从也门和索马里等国的“基地”组织分支中吸收成员,一步步蚕食“基地”的力量,超过1.2万名极端分子投身于他。在狂热的“圣战者”眼中,巴格达迪的威望已超过扎瓦希里,即使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巴格达迪的影响力正日益提高。他横行叙利亚和伊拉克,杀戮无数,被认为是“更暴力、更恶毒、更反美”的人,他成功塑造了自己在伊斯兰国家的权威地位,成为世界上最有实力的恐怖头子。2011年5月本·拉登被击毙后,巴格达迪曾誓言复仇,宣称要在伊拉克境内制造百起恐怖袭击。2012年7月,巴格达迪当时领导的组织ISI发布视频,煽动追随者在伊拉克全境实施“劫狱”、“越狱”,随后一年,他指挥了24起汽车炸弹袭击,攻击9座伊拉克监狱,致使数百名极端分子越狱。如今,他自立门户成为最残暴强悍的恐怖组织头目,早已超越了当初立下的目标。

与以往的恐怖头子相比,巴格达迪更加谨慎,也更加狡猾。叙利亚武装分子阿卜杜勒·拉赫曼·哈马德曾亲眼见过巴格达迪,他告诉《时代》周刊,巴格达迪非常重视自己和手下的安全,每一次发动攻击前,他都会精心策划退路和营救路线。“他知道人们多么容易被金钱收买,所以从不与人分享秘密。”哈马德说。而对手“真主党”武装情报官员艾哈迈德的讲述则更加富有传奇色彩,他说,巴格达迪不仅擅长伪装容颜,还会讲带黎巴嫩、叙利亚和沙特阿拉伯等各种口音的阿拉伯语,足以乱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知道巴格达迪长什么样,即使今天你就坐在他旁边,第二天走过他身边时,你却可能压根儿认不出他。”

巴格达迪还具有一种罕见的全球视野,他不光在中东招募成员,还向欧美“圣战者”敞开大门,这些人被训练得“无畏且残忍”,不光在中东战场上发挥作用,回国后还为巴格达迪招募新成员,在中东以外的国家发动袭击。他领导了一群“最难缠的恐怖分子”,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支持者说,巴格达迪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能力”,“当你拥有他那样的军队、决心和信仰,会让全世界害怕”。他已经成为影响中东地区甚至整个世界未来局势的关键人物。

无名小卒的“逆袭”

巴格达迪早期的人生究竟如何,仍然扑朔迷离。“伊斯兰国”官方的宣传材料称,他从18岁开始进入巴格达的伊斯兰大学学习,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他的亲属中既有教士,也有研究阿拉伯语、修辞学和逻辑学的教授。

但是,在2010年之前,巴格达迪还只是易卜拉欣·巴特利·萨马拉伊,一个无名小卒。1971年,他出生在伊拉克萨迈拉市一个“贫穷但富有教养”的家庭。在当年的邻居哈米德的回忆里,萨马拉伊还是一个骑着自行车的男孩,胡子稀疏,穿着日常的伊拉克男性长袍,头戴一顶小白帽。“他很平和,也很安静,不怎么喜欢聊天。他从来不像萨迈拉的其他男人一样穿衬衫和裤子,也从来不在咖啡馆消磨时光,他的自行车后面总会放着宗教或其他相关的书籍,他有一个来自清真寺的小圈子。”

曾与巴格达迪在同一间清真寺做礼拜的阿布阿里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回忆说,那时的巴格达迪并不突出,只在足球场展露光芒。他曾是清真寺足球队的后卫,因为技术出色被队友们称为“清真寺梅西”。阿布阿里印象中的巴格达迪很少生气,但却是极为保守的伊斯兰主义的拥护者。“有一次区内举行婚礼,男女在同一个房间里兴高采烈地跳舞,巴格达迪在街上走过看到此情景,大喊:‘男人和女人怎么能这样一起跳舞?这是违反教义的!于是阻止这些人跳舞。”

对于巴格达迪30岁前的真实经历,外界知之甚少,相关传言也有很大分歧。一种说法是,巴格达迪曾在巴格达西部贫民区托布奇一间小清真寺附近租住超过10年,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时,他没有公然反美,继续过着跟以前一样的生活,但当时的业主要求他加入伊斯兰党,他则以政党违反教义为由坚拒,和业主闹翻,最后迫不得已离开,搬到伊拉克安巴尔省的加伊姆。另一种说法是,在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期间,巴格达迪凭借丰富的伊斯兰教学识,在伊拉克东部扮演“布道者”的角色。当时他已经非常崇尚武力,一面在迪亚拉省“布道”,一面招募自己的武装力量,表面“挂靠”“基地”组织,实际上早已拥兵自重,还担任了“圣战者协商会议”主席。

然而从2004年开始,他的人生经历基本可以确定,萨马拉伊逐渐成为巴格达迪。2004年,在一次针对“基地”组织首领扎卡维的清扫捕捉行动中,他在费卢杰被美军抓住,被关押在伊拉克南部的“布卡营”,身份是“平民拘禁”,意思是他只是与恐怖组织有所联系,但却没有积极从事恐怖活动。

巴格达迪究竟在“布卡营”待了多长时间,现在仍然充满争议,普遍的说法是他被关押了5年,直到2009年“布卡营”关闭时才被释放。然而,无论“布卡营”时光有多长,对他而言都是一段充满收获的时期。那里就像一个为恐怖分子们准备的夏令营,犯人们通过互动、交换信息和战斗策略,为未来的活动建立了重要的人际关系网。“很多‘圣战分子在‘布卡营互相结识,潜在的恐怖分子开始变得激进并彼此联结起来。那是一个很多‘伊斯兰国领导人待过的地方。”“叙利亚危机”网站编辑阿隆·隆德说。对巴格达迪来说,“布卡营”当然是他人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他抓住机会,开始建立自己的新事业。他在那里与阿布·穆罕默德·阿德纳尼开始了接触,而阿德纳尼现在是“伊斯兰国”的发言人。

被释放后,巴格达迪成为一名真正的极端恐怖分子,并且只用了几年时间就成为“恐怖大亨”。情报显示,2010年,一位前萨达姆军队的将军介绍巴格达迪加入“基地”组织,他手段毒辣残忍,抓到俘虏后一律枪毙或砍头,并拍下行刑过程发布到网上。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巴格达迪嗅到机会,不仅向叙利亚部署队伍,还为“救国阵线”提供资金,一举成为反抗阿萨德政权的生力军。巴格达迪因此被美国反恐部门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人”,后者还曾在2011年悬赏1000万美元捉拿巴格达迪,但为时已晚,巴格达迪已经由一个无名小卒逆袭成“恐怖大亨”,重新缉捕他不再那么容易。

猜你喜欢

巴格达伊斯兰伊拉克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嘉米拉伊斯兰服饰旗舰店
车 站
巴格达的骆驼
巴格达的星星
激战正酣
带猫逃离
伊拉克战争关键人物今何在
论中世纪伊斯兰海商法的形成
伊斯兰刀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