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域下的中国原创网游英译研究

2015-11-19

关键词:网游传播学原创

张 义

(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一、引 言

近年来,中国民族网游产业发展异常迅猛,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份额,而且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的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原创网游(以下简称“原创网游”)的海外销售收入共计18.2亿美元,同比增长219.3%[1]。目前,原创网游产业已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进军海外市场的主力军。除了盛大、巨人、腾讯、完美世界等在海外市场深耕多年的知名网游企业,国内一批网游新生力量,如蜗牛、蓝港在线、炎龙科技等也不断加大海外发展力度,从而使民族网游企业的海外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在国内网游企业的海外扩张进程中,原创网游的翻译工作却存在诸多缺陷,例如起步晚、底子薄、翻译队伍不稳定、翻译质量良莠不齐、翻译标准缺失、翻译研究严重滞后等。这些问题干扰着原创网游信息的跨语言、跨文化传播活动,直接影响到原创网游的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国内学术界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有学者分析了国内网游翻译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还有学者探讨了游戏名的翻译方法,或是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研究原创网游的翻译策略。然而,国内尚无学者从原创网游信息传播的角度,探究原创网游英译的信息传播策略。鉴于此,本文拟从传播学角度出发,首次将原创网游英译研究纳入传播学的框架内,认识并探讨原创网游英译这一特殊传播活动的特征和现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英译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原创网游信息的传播效果。

二、中国原创网游英译的传播本质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便于我们更全面地审视翻译,更清晰地认识翻译的本质。曾几何时,“忠实”与“对等”被翻译家们视为根本性的翻译原则,原语和译语之间的“二元”对立和两极界限成为翻译研究的基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翻译便成了一个静态的两极封闭系统,而翻译活动涉及的诸多因素却被排除在外。相比之下,在将翻译置于传播学的研究框架之后,我们开始意识到,翻译是一种信息的传播或交际活动,一个包含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等要素在内的动态开放的系统。与此同时,翻译研究也从强调“译”的微观研究转而强调“传”与“播”的宏观研究。

沃尔夫拉姆·威尔斯(Wolfram Wilss)在《翻译学:问题和方法》中首次借助于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诠释翻译的本质。威尔斯指出,“翻译乃是与语言行为和抉择密切相关的一种语际信息传递的特殊方式”[2]。这个定义深刻地阐明了翻译的传播本质。此外,作为国内翻译传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吕俊教授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其本质是传播,无论口译、笔译、机器翻译,也无论是文学作品的翻译,抑或是科技文体的翻译,它们所要完成的任务都可以归结为信息的传播”[3]。因此,原创网游的英译就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信息交流与交换活动,其本质是传播。鉴于互联网具有传播手段多样化、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和互动及时等特点,原创网游的英译便成为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过程。

三、中国原创网游英译的传播特征

1.基本的传播模式

在传播学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很多学者提出过不同的传播模式,借此来阐述其对传播现象的认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个传播模式如下所示:

一是拉斯韦尔的5W 模式: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经典的“5W”传播模式,即“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4],如下图所示:

图1 拉斯韦尔的5W 传播模式

这一模式将传播活动表述为五个环节,即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和效果这五大传播要素。此外,针对这五种传播要素,他还提出了五种传播研究方法——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

二是雷农-韦弗的数学模式:信息论的创始人,美国数学家香农和他的同事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中首次提出了线性传播模式,论述了信源、信息、发射器、信号、信道、噪音、接收的信号、接收器和信宿等主要传播要素。这些传播要素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2 雷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在该模式中,传播成为一个非相互作用的单向直线过程。由于噪音的干扰,信源发出的信息可能与接收器还原并传达的信息并不一致。如果传播者忽视了这种差异,则可能造成传播活动的失败。后来,在上述模式基础上,香农和韦弗加入了反馈系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信息传播的双向性。

2.原创网游英译的传播特征

原创网游英译的传播模式表现为两种语言环境下的两个传播过程,即汉语原创网游的首次传播和英语原创网游的二次传播。由于英语原创网游的传播过程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因此,根据拉斯韦尔的5W 模式,我们可将第二个传播过程做如下诠释:

网游译者(传播者)→英语网游文字信息(信息)→互联网(媒介)→国外玩家(受传者)→网游粘着度(效果)。

原创网游的英译具有以下传播特点:首先,网游译者和国外玩家分别是英语原创网游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传者。译者通过选择、加工和传递信息,以期对国外玩家施加影响。国外玩家则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根据自身的心理、价值观、兴趣和需要等对信息进行选择、过滤,甚至于扭曲。在这个持续不断的交互式过程中,只有符合国外玩家特点和需要的信息才能为国外玩家接收。因此,要实现有效的传播,译者需要对国外玩家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个人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其次,作为媒介,互联网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融视频、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传播形式于一体。在重视文字信息的传播时,译者还需兼顾其他传播手段的积极作用。再次,原创网游的文字信息是核心的传播内容。对于网游文字信息,尤其是传统文化信息,译者可大胆运用有效的翻译手段,尽力克服传播中的“噪音”干扰,避免传播后的信息失真。最后,为了保证原创网游的传播效果,译者需利用好网游的海外公测和玩家论坛,及时掌握国外玩家对于网游译文的反馈信息,并对译文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四、中国原创网游英译的传播现状

透过传播学视角去审视原创网游英译的传播现状,我们发现,在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媒介和传播内容等四个方面,原创网游英译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传播问题。

1.传播主体

作为传播主体(传播者),译者是传播过程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译者的作用包括“搜集信息,加工制作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取舍,对整个传播内容和方式进行控制,搜集和处理反馈信息。”[5]因此,译者的能力与素质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决定着传播活动的成败。

原创网游的英译人员主要包含两类:网游开发企业的专职译员和国内翻译公司的专兼职译员。国内一线的网游开发企业大都拥有专职的翻译人员,但译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流动性较大等问题都会影响译文的质量。相比之下,翻译公司的专兼职译员大部分是英语专业毕业生,语言功底较好,但专业知识欠缺,难有机会与网游开发人员直接交流。倘若一款网游的翻译量较大,时间紧迫,翻译工作会交给多名译员,甚至多支翻译团队来完成。如果把关不严、译员间协调不够,译文难免会出现术语、语言风格、语篇处理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译文质量,甚至干扰国外玩家的理解和使用。显然,对于国内网游企业和翻译公司而言,加强原创网游的译员队伍建设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2.传播对象

作为传播对象(受传者),国外玩家是衡量传播效果的尺规。相对于国内玩家,国外玩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环境、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因而对原创网游会有不同的偏好和要求。然而,译者普遍对国外玩家的特点知之甚少,对国内外玩家的差别认识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某些译文让国外玩家颇为费解,直接削弱了信息的传递效果。例如:

原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译文:“We aren't aware of the sky's height unless we've climbed up high mountain;we aren't aware of the earth's depth unless we've looked down into deep stream;we aren't aware of the profound knowledge unless we've accepted the former king's last words.”

译者采用直译手法来处理划线部分,但未能考虑国外玩家的语言习惯和思维特点。原文中的划线部分体现了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情感、顺应行文习惯的作用。但是,在国外玩家看来,这部分内容颇有画蛇添足的意味,既无实质意义,也让他们不知所云。毕竟在英语的语境中,语言更强调朴实简洁的特点,口语性语言更是如此。因此,考虑到国外玩家的特点和要求,同时为了提高译文的传播效果,不妨直接省去划线部分,上述原文便可改译为:

“We aren't aware of the profound knowledge unless we've accepted the former king's last words.”

3.传播媒介

作为传播媒介,互联网是一种将视频、图像、声音和文字等传统传播手段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传播和交流平台,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倘若译者未能认识到这一新媒体的特点,自然无法发挥其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译者未能充分发挥非语言传播手段的作用 依托互联网这种媒介,原创网游大量使用视频、图像、声音等非语言传播手段。倘若译者不考虑这些非语言信息(例如场景、道具、装备和NPC 等)的作用,则译文的传播效果会大打折扣。以“朱雀斧”为例。“朱雀”是中国传说中的四大神兽之一,根据五行之说,朱雀为南方之神,代表的颜色为红色。因此,有译者将“朱雀斧”译为“Vermilion Bird Axe”。显然,这种译法会让国外玩家颇感费解。鉴于国外玩家借助于图像便可了解这个装备的外形和特点,我们不妨将“朱雀斧”音译为“Zhuque Axe”。

(2)译者未能重视传播媒介的互动性特点 与传统媒体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线性传播不同,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传者可互换角色,受传者也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就原创网游而言,在翻译阶段,译者是原创网游信息的传播者,负责搜集、筛选、加工和传递信息;在海外公测阶段,参与公测的国外玩家既是原创网游信息的受传者,也是公测反馈信息的传播者。相对而言,作为公测反馈信息的受传者,译者需认真对待国外玩家有关译文的反馈信息,比如术语的统一性、文化信息的处理效果、语言风格等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国外玩家的意见或建议来修改译文,确保原创网游在正式进入海外市场后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

4.传播内容

作为传播内容,原创网游的文字信息当属原创网游英译的核心所在。由于原创网游开发者与国外玩家在文化、语言、价值观、社会因素、审美、思维等方面的差异,这些文字信息在传播时经常会受到各种“噪音”的干扰,结果在传播后会出现信息的失语、失误和失真。

“噪音”是香农提出的概念,具体指“一种干扰,尤其是一种减损信号和数据传递质量的、随机和持续性的干扰”[6]。在传播过程中,噪音是指任何干扰或影响信息的发出和接收能力的不利因素。噪音会造成编码时信息的模糊、媒介传播时信息的失真、解码时信息的误解、信宿接收信息时外界的干扰。

在传播环境下,噪音可分为物理噪音、语义噪音和差别噪音。我们不妨以语义噪音为例。语义噪音是指词语意义造成的传播困难和障碍。为了取得特殊的语言表达效果,原创网游经常会使用一种非常规的网络语言表现形式,例如“我滴妈”、“时间就是银子”和“你消遣我呢”等。这些特殊的语言表达手法无疑会干扰和妨碍原创网游英译这一传播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这些臭要饭的,简直跟小强一样,打不完啊!”有译者将这句话直译为“The damned beggars,just like Xiao Qiang,can never be driven away.”在这句人物对白中,“小强”一词实为“蟑螂”的语义变异。因此,要消除该词引起的语义噪音,译者需在译文中还原该词的真实含义。建议将该句译为“The damned beggars,just like cockroaches,are always making troubles”。

五、中国原创网游英译的传播策略

在原创网游中,中国传统文化既是重要的题材来源,也是构成网游内容的基本要素。传统文化信息渗透在网游术语、任务介绍、操作说明、人物对白、古诗词、谚语、成语和俗语等之中,例如“乾坤剑”、“降龙十八掌”、“腊八大礼包”和“玄武圣袍”等术语。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传统文化信息的英译技巧,借此来说明原创网游的跨语言传播策略。具体来说,传统文化信息的英译技巧如下所示:

1.音译法

在翻译某些包含传统文化信息的网游术语时,如果其他常规译法(如直译和意译)会造成译文繁冗或费解,那么音译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翻译技巧。但是,在运用音译法时,译者需充分发挥网游的视频、图像和声音等非语言传播手段的作用。在《征途》中,有一组装备名,如“轩辕剑”、“轩辕刀”、“轩辕斧”、“轩辕杖”、“轩辕弓”和“轩辕棍”等。以“轩辕剑”为例。有译者将“轩辕剑”译为“Yellow Emperor Sword”。如果不加注解,国外玩家恐难理解该术语的内涵,可加注解却有悖于网游语言的及时性和简短性特点。考虑到国外玩家借助于“轩辕剑”的图像便可掌握这种武器的外形与特点,因此,不妨将“轩辕剑”音译为“Xuyuan Sword”。这样既避免了注解造成的语言繁琐,又使得语言与图像融为一体。

2.直译法

在翻译原创网游的某些谚语、俗语和成语时,直译法不仅能传达汉语的概念意义,还能重现汉语的民族文化内涵,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例:

原文:真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译文:He's too stubborn to change his mind.

改译:Like the stone in latrine,he's smelly and hard.

原文:釜底抽薪。

译文:Take a drastic measure to deal with a situation

改译:Extract firewood from under the cauldron

由于成语、谚语和俗语大多出现在人物对白中,因而它们具有较强的口语化色彩。将上述两组的两种译文对比后,我们发现,直译法能更好地再现汉语语言的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风格特点,也更有利于传统文化内涵的对外传播。

3.意译法

意译法是处理传统文化信息的主要翻译手段。由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差异,不同民族和文化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时会有不同的视角、情感和心理。从语言角度来看,他们在表达相同或相似的概念和事物时,词义会有褒贬、深浅和宽窄之分。在运用意译法时,译者应意识到英汉语言间词义的深层次差异。例:

原文:“门前喜鹊叫,必有贵客来。小英雄,来的可巧。”

译文:“As a magpie sings at doorstep,an honored guest is coming.Young hero,you're here at the right time.”

在中国文化中,喜鹊(magpie)是一种吉祥鸟,象征着幸福快乐。但是,在英语中,“喜鹊”却用来比喻喋喋不休、令人厌烦的人。如果将原文中表达褒义的“喜鹊”一词直译为“magpie”,这无疑使译文具有了贬义色彩,背离了讲话人希望表达的热情欢迎的语气。因此,我们不妨将“喜鹊”空泛地理解为“鸟”,按如下方式改译:

改译:“As a bird sings at doorstep,an honored guest is coming.Young hero,you're here at the right time.”

4.变译法

黄忠廉教授在《变译理论》中指出,“所谓变译,指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7]。传统的全译法力求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将原文的信息全面、如实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相比之下,变译法更突出原文的核心信息,强调译文的信息传递效果。

(1)缩译法 在翻译原创网游的传统文化信息时,如果使用全译法,译文有时会显得格外臃肿和繁琐。在这种情况下,缩译法则可过滤掉原文的冗余信息,提炼出原文的核心内涵,从而使传统文化信息多快好省地传递给国外玩家。例如,“您真伟大。我对您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原文的划线部分尽显汉语语言夸张渲染的口语风格,但其实质性内容非常有限。鉴于此,译者不妨提取这部分的核心信息,将最有价值的内容传递给国外玩家。因而,这段文字可译作,“You're really great!I admire you so much”。

(2)减译法 由于汉语语言特有的表达习惯,有时会铺陈笔墨,极尽烘托渲染之词。相比之下,英语语言更注重表达的实效,语言简洁清晰,在口语中更是如此。因而,译者可使用减译法,仅保留原文的有用信息,将冗余信息加以删减,这样便可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例如,“你看你这德性,不过这姑娘端地长得好看。诸位客官请看——指若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盈盈淑女态,纤纤杨柳姿。两湾笼烟眉,一双含情目,粉面未施黛,扰扰映青丝。”原文的划线部分是对女子容貌的细致描述,将一个古代美女的形象鲜活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然而,这段文字对于国外玩家而言不会有太大的实用价值,因而,不妨将这部分内容直接删减掉,仅保留前半部分有价值的信息。上述原文可译为“Look,you're an ugly guy.But this girl looks really pretty!”

总而言之,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中国原创网游的英译是一种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特殊传播活动,其信息传播的实际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原创网游的“产品出口”和“文化传播”。鉴于此,译者有必要站在传播学的角度,不仅要洞察中国原创网游英译的传播规律和特点,深刻了解国外玩家的要求,还需有效发挥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特殊作用。在此基础上,译者可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努力消除传播噪音的干扰,尽量提高传播效果。这样才能提高原创网游的商业价值,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1]豆丁网.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EB/OL].(2014-01-15)[2014-12-20].http://www.docin.com/p-755036927.html.

[2]沃尔夫拉姆·威尔斯.翻译学:问题和方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

[3]吕 俊.翻译学——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J].外国语,1997,(2):39-44.

[4]百度百科.拉斯韦尔[EB/OL].(2013-09-14)[2014-12-2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5]王自玲.传播学观照下对翻译的新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32-135.

[6]夏 萍.传播学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7]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96

猜你喜欢

网游传播学原创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亲子协力击败网游成瘾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学生党网游超廉价攒机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被网游点燃的午休时间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