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时

2015-11-19本刊课题组

天津经济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区域

◎本刊课题组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时

◎本刊课题组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本文首先梳理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背景、指导思想与原则,探讨京津冀三地各自的重要功能。其次,本文列举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个先行的重要部分:交通、环保与产业并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分析了天津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优势与机会,并列举了天津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几项新举措。

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天津、河北调研,强调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要求三地跳出各自的“一亩三分地”,破除现有的利益格局,达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个大思路、大战略。李克强总理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一环,对于优化生产力布局、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意义重大,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围绕科学定位抓紧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接续、区域环境治理和民生改善等重点任务,把这项战略工程抓实抓好。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北京集聚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大城市病”问题突出,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日益拥堵、大气污染严重、房价持续高涨、社会管理难度大,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同时,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已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张、资源环境超载矛盾最为严重、生态联防联治要求最为迫切的区域,加之区域功能布局不够合理、城镇体系结构失衡,京津两极过于“肥胖”,周边中小城市过于“瘦弱”,区域发展差距悬殊,特别是河北与京津两市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公共服务水平落差明显。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破解首都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路子;有利于完善城市群形态,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对接“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增强对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的辐射带动能力,为全国转型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深化探索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途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规划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

2014年以来,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总体部署,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党中央、国务院30多个部门、三省市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多次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科学论证京津冀区域功能定位,在充分听取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就功能定位达成广泛共识;组织专门班子,集中开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经反复研究和修改完善,并先后7轮征求各方面意见,形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稿。

《规划纲要》的起草紧紧围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要求,重点把握四条原则:一是坚持协同发展。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布局调整,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二是坚持重点突破。把水、土地、生态等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抓住符合目标导向、现实急需、具备条件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先行启动。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破条块分割、消除隐形壁垒,破解制约协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四是坚持有序推进。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分阶段设定规划目标、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不搞齐步走、平面推进,既注重解决当前紧迫问题,又注重统筹长远发展。

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规划纲要》。会议强调,要坚持协同发展、重点突破、深化改革、有序推进。要严控增量、疏解存量、疏堵结合调控北京市人口规模。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要大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增强资源能源保障能力,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要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2015年8月,在获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四个月后,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规划纲要终于印发实施。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内容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2.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遵循五条基本原则。一是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加大改革力度,消除隐形壁垒,破解影响协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建立有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二是优势互补,一体发展。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加快推动错位发展与融合发展,创新合作模式与利益分享机制,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进程中实现区域良性互动,促进三省市协同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三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加快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序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统筹协调、规划引导和政策保障作用。四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从京津冀区域发展全局谋划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强战略设计,推进布局调整。明确实现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研究制定科学管用的实施方案,分阶段、有步骤地加以推进。五是统筹推进,试点示范。立足现实基础和长远需要,把握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协同发展的步骤、节奏和力度,不搞齐步走、平面推进,对已达成共识、易于操作的领域率先突破,选择有条件的区域率先开展试点示范,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3.京津冀的整体定位及各自的功能定位

京津冀的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三省市的功能定位则各有侧重。北京市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北京四中心、天津一基地三区、河北一基地三区”有效呼应了“一核双城”的新格局。区域整体定位体现了京津冀三省市“一盘棋”的思想,突出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三省市定位服从和服务于区域整体定位,增强整体性,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需要。

4.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骨架明确为:“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一核”即指北京。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双城”是指北京、天津,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三轴”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这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每个功能区都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发展重点。“多节点”则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重点是提高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同时,立足于三省市比较优势和现有基础,加快形成定位清晰、分工合理、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城镇体系,走出一条绿色低碳智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5.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时间表。

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的目标及时间安排。近期的目标是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远期目标是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於均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重点内容

国家发改委于2015年10月23日印发《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发展纲要》)根据《发展纲要》,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上述省份(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密切合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依法落实《发展纲要》明确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共同推进《发展纲要》的实施。努力把环渤海地区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新引擎、区域协调发展体制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面向亚太地区的全方位开放合作门户。

《发展纲要》提出,到2020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初步形成,七省(区、市)合作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市场要素对接对流、社会保障共建共享等重点领域合作取得实质突破,合作机制基本形成并有效运转。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取得进展,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扶贫开发取得积极成效,区域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到2025年,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对外开放一体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统一开放大市场基本形成,合作广度深度明显拓展。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环渤海地区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到2030年,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区域合作发展体制机制顺畅运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区域城乡收入差距显著缩小,成为中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合作区。

二、京津冀联动发展新举措

(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交通的一体化被业界普遍认定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各方都在着手研究这一问题,国家层面也在结合三省市的实际情况统一编制更长远的交通规划。按照规划,2020年将形成京津冀9500公里的铁路网和主要城市1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和主要城市3小时公路交通圈。

交通部编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交通一体化实施方案》、《京津冀交通一体化2015-2017重点任务台账》、《京津冀交通一体化2015年重点工作》等几项文件,主要从四个方面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工作。一是推进交通重点项目的建设。如加快京秦高速、京台高速、首都地区环线高速等区域性通道建设,同时加大对环京津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津冀沿海港口工程的建设,还有城际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力争今年开工建设。二是深入推进区域运输的一体化。交通部正在开展京津冀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推行交通“一卡通”,实现互联互通,以及提高区域高速公路的ETC联网收费车道的覆盖率。三是在公众出行、应急管理、信息互联共享等方面交通部也组织实施了一批交通信息化的建设项目。四是推动法规标准的对接和区域执法联动工作,起草了《关于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政策协调创新的指导意见》。

根据《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14-2030年)》,北京将着力打造京津冀“一环六放射二航五港”的交通一体化体系,具体是指围绕北京的大外环路和打通“断头路”建成指向六个方向的高速通道。其中,大外环路总长度达940公里,目前已经建设450公里,剩余的490公里正在建设或在做前期准备。

天津将加快滨石、京台、京秦高速的建设,完善环城高速及绕城公路。此外,天津正在实施唐廊高速一期、塘承高速二期、蓟汕高速等公路建设。这6条高速公路建成后,将实现北京、天津、石家庄每座城市都有三条高速相连。

河北省将重点建设北京大外环高速公路,疏解首都过境交通压力。全长940公里的北京大外环有850公里建在河北,建成后将串起京张、京沈、京沪、京台、大广、京珠等高速公路。河北还将完善津冀港口群“东出西联”运输通道,密切港口与腹地的联系。打通京昆、京台、京秦、密涿、唐廊等省际断头路。

(二)京津冀生态一体化

按照《规划纲要》部署,通过生态一体化共建联防,破解资源生态难题,共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家园,是京津冀地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统一规划建设区域生态安全体系;促进循环绿色低碳发展,探索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新模式;拓宽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资金渠道,探索多元化补偿机制;建立生态环境危机管理体系。

京津冀及周边城市空气重污染过程较为多发,是我国灰霾发生的“重灾区”。由于三地毗邻,任何一个区域的污染物都容易对其他区域造成污染,因此如何在大气治理中进行区域协作,显得尤为重要。与以往一味地要求河北压产减排不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框架下,三地已经建立了“治污帮扶机制”。一方面,河北各地信息共享,区域间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执法;另一方面,北京帮扶廊坊、保定,天津帮扶唐山、沧州,相关城市将协同采取车辆限号限行等措施。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控制中长期规划》出台,将对京津冀区域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进行系统安排,将明确空气改善的具体时间表,并将进一步明确奖惩原则,推进区域空气质量切实改善。基于此,推进京津冀地区生态一体化建设,制度保障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如开征汽车尾气碳排放和高碳能源产品消费税,建立区域生态建设基金,向生态涵养区提供优惠贷款等。二是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如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完善生态产品资格认证制度,实现由消费者付费的生态服务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产业化、环保产业专业化。三是加强政府的生态规划、服务与监管。如制定区域生态建设统一规划并赋予其法律权威性,建立区域统一的技术平台和检测平台,实行政府生态问责制。四是完善立法与严格执法。完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及配套政策,严格实施生态环保法律的立法、司法、执法和监督程序,尽快扭转“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局面。

(三)京津冀产业一体化

1.人才资源合作

京津冀三地在人才资源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已有一些举措,如联合举办京津冀高层次人才研修班,河北与北京互派100名干部,人才挂职交流,建立三地专家联盟等。

今年,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三地签订《“通武廊”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发起人才联席会,在人才智库资源共享、人才资质互认互准、区域人才交流合作和联合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推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通州区还专门成立了人才资源研究中心,配备专职员工,为“通武廊”人才合作提供服务保障,为京津冀人才合作提供支持。

根据《“通武廊”人才合作框架协议》,三地将实行人才信息共享,通过开设三地招聘求职信息专栏等方式,定期联合发布三地紧缺实用人才引进需求信息。定期轮流或联合举办跨区域的人才交流和技术项目洽谈,共同举办区域人才联合招聘会。建立三地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在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同时,三地还签订了青年创业人才培养交流、科技人才交流合作、人才网站互联互通三个项目协议,并建立“通武廊”人才联席制度。

京津冀三地拥有丰富的专家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通武廊”在产业发展上也各有所长。把三地各具特色的人才资源集中起来,统一对外展示,形成人才发展的局部优势环境,能够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优势和竞争力。

2.旅游资源合作

为推动和加快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程,2015年,京津冀推出名胜文化休闲旅游年卡,除了北京的成熟及新兴景区,还新增天津景区10家,河北景区28家,涵盖了121家景区,所含景区全部票价4053元。2015年京津冀名胜文化休闲旅游年卡实现了卡内数据、出游数据的云端存储。游客在购卡后填写相关个人信息,可以进行数据查询、丢失补卡等相关事宜,并且在次年购卡时可以直接充值,不用每年再重新准备照片。

京津冀三地旅游部门联合推出10条红色旅游路线,分别有自己鲜明的主题。由于一些红色旅游路线的景点会让游人觉得枯燥,这次的新路线除了传统的红色景点,加入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区等元素,让整个旅途既有深沉厚重的历史感,又不乏清新活泼的观光休闲。通过这些景区展现尘封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

此外,京津冀三地旅游会商也为了加强京津冀旅游业区域合作、打造“大旅游”形势推出了新举措,逐渐建立起一个贯通三地的旅游发展平台。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联合天津市蓟县人民政府、河北省承德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举办了京津冀休闲嘉年华、京津冀国际公路自行车挑战赛等活动,面向京津冀三地,以“京津冀”自行车骑行文化,吸引更多的骑行爱好者关注平谷,推动全民建身运动的开展,借此打造京东休闲旅游品牌。2015年10月29日—11月1日,第十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京举办。今年文博会的一大亮点在于将推出“燕国达人游”文化深度游等项目。“北京文博会”期间,北京西周燕都博物馆将联合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院、廊坊博物馆、涿州博物馆等亮相。文博会展览首日于“文物及博物馆相关文化创意产品”展馆举办“京津冀历史研究与区域文化建设”活动启动仪式,京津冀三地将开通北京-保定-石家庄、北京-廊坊、北京-邯郸等以古燕赵文化为主线的探秘文化游。游人可以根据“微位置”,自行找到燕赵文化长河中散落的自然、人文景点。每到一处,可盖章获积分,积分多者可获得“燕国达人”称号。

三、天津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举措

(一)天津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优势

天津市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市域面积1.1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00万。海陆空交通便捷,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未来天津将建设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北方国际航运中心、金融创新营运中心和改革开放先行区。

近年来,天津市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轻工纺织和国防科技等八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9.3%。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增长16.5%。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7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呈现出经济平稳增长、改革不断深入、结构调整升级、生态环境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保持稳定的良好局面。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联动发展的进程中,天津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优势。

1.优越的自然区位。天津东临渤海、北依燕山、面向东北亚,腹地广阔。是欧亚大陆桥距离最短的东部起点,是联系国内外、连接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通道。特别是紧邻首都北京,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海陆空交通便利,天津港排名国内第三、世界第四,去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天津机场潜力巨大,二期航站楼已竣工投入使用,可以全面服务和承接首都机场的溢出分流需求。

2.丰富的自然资源。天津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充足的海盐资源、大量的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和潜力巨大的土地资源。

3.雄厚的产业基础。天津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产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经过多年发展,已培育和形成了一批优势支柱产业。特别是京津产业新城等平台建设相对成熟,在功能布局上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为承接首都功能疏解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

4.良好的政策环境。滨海新区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政策创新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再加上申请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探索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创新试验,政策叠加的综合效应明显。天津在综合配套改革、对外开放、自贸区建设、港口物流、先进制造业和研发转化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先后在行政许可、产业扶持、金融改革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形成了部分优势产业集群效应,力争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5.突出的开放优势。天津是北京最近的出海口,是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开发区、保税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东疆保税港区日臻完善。依托天津港这一核心战略资源,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推进功能区开发建设、吸引海内外投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往联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临近地区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便捷的绿色通道。

(二)天津市自贸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举措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定位要求,努力把天津自贸试验区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推出天津市自贸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八条新举措。

1.增强天津口岸功能提高区域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天津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创新措施在京津冀区域的复制,进一步提升京津冀通关一体化平台办理通关业务的便利化服务水平,高标准建设好京冀“无水港”,对京冀两地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专属物流园区提供支持,促进区域企业发展国际贸易。

2.复制推广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模式。提升现有保税展示交易模式试点项目运营水平,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积极向北京市、河北省复制推广,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该模式拓展消费市场。

3.支持企业利用自贸账户开展境内外融资。支持自贸试验区金融机构为京津冀企业开设自贸账户,支持京津冀企业利用自贸账户开展境内外融资、境外证券投资等先行先试创新业务,支持自贸试验区金融机构依托自贸账户探索更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产品和管理模式,为区域内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4.发挥融资租赁优势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用好天津自贸试验区融资租赁业集聚发展的优势,依托中国天津租赁平台、中国金融租赁登记流转平台等独有优势资源,加强与京津冀企业融资租赁需求的对接,拓展区域融资渠道,助推区域企业转型升级。

5.为企业“走出去”搭建高水平服务平台。加快构建集金融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人才智力服务等于一体的对外投资合作综合服务平台,组建“走出去”服务大联盟,促进区域内有条件企业加快“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6.与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对比互补试验。发挥自贸试验区和综合试点的各自优势,交流、借鉴、推广在制度创新方面的成果,及时总结评估改革经验,率先在京津冀复制推广,并为全国的改革创新作出示范。

7.支持河北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园区。积极促进河北省争取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的工作及进展,着力对接好河北省有关自贸试验区培训、交流、考察等方面的需求,努力为河北省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起草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

8.增加信息沟通加强人员往来共享改革红利。建立三地商务部门深化改革、制度创新定期沟通机制,促进三地共享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支持京冀商务部门派员到天津自贸试验区挂职。共同推动三地经济与国际通行投资经贸规则接轨进程。

(三)天津市推动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新举措

天津市农委表示为了加快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出了有关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鼓励措施,支持天津农业企业和农户进京开拓市场和赴冀投资农业。

1.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方面,支持地方特色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走出津门,以新、特、优农产品占领京津冀高端农产品消费市场。鼓励天津市农业企业到河北省投资农业,支持天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河北省建设生产基地、原材料基地和深加工基地。

2.在实施京津冀农产品基地协作建设工程方面,以武清、宝坻、蓟县、宁河现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与北京市协作建设面向北京市场的新、特、名、优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各类农产品生产流通主体在北京开设直营店、连锁店等,进一步扩大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在北京市的市场占有率。积极引进优势畜禽种业,对在天津落户的优势畜禽种业予以支持。同时,天津市将在河北省建设以生猪、肉牛、肉羊为重点的高标准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加强与河北省有关部门合作,直接参与河北省畜禽养殖业标准化改造提升,作为生产基地给予支持。

3.在加快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以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共同建立京津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盟,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联席会议和联络员制度。共同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互相承认通过计量认证的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共同构建农产品产地准出、销地准入互认体系。推动天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与北京、河北的有关平台相互接入,实施标准统一的农产品安全标志,实现区域内全程可追溯。力争到2017年基本建立京津冀三地标准统一、结果互认、信息共享、合作执法、全程可追溯的区域一体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四)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机制、新模式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以来,京津冀环保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天津市已先后与北京市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与河北省签署《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并且分别与北京市、河北省环保部门联合出台跨区域环境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实现环境执法联动。

天津市在积极探索京津冀联防联控治理污染的新机制、新模式的同时,主要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同步推进,努力在协同发展环境保护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1.强化协同发展顶层设计。编制全市推进京津冀联防联控治理污染的专项实施意见,落实好各项环保工作任务;根据国家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重点工作规划和重大项目方案,编制实施全市工作要点,确定生态环保年度重点任务;配合做好国家有关部门及外省市开展专题调研和规划编制。

2.建立环保协同协作机制。出台《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订《天津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完善大气、水等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参与构建统一的环境标准体系;结合重污染天气预案预警分级标准、应急措施和周边城市情况,完善天津市环保应急预案,加强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提升跨界联动应对能力;推进京津冀环境联合执法,及时通报跨区域环境违法案件线索,提高协调配合能力。

3.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保信息和科技等方面的区域合作,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经验交流、信息共享制度和治理技术共同推广的协作机制,联合开展环境执法监督检查、协同查处跨界环境违法行为;坚持减煤量、治散煤和煤炭清洁化利用并举,坚持深化治理和转型升级并重,着力抓好钢铁、化工和石化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坚决淘汰黄标车,强化船舶污染控制,强化扬尘源头治理,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对污染综合指数的消峰作用,依法铁腕治污,完善网格化管理,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点;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促进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

4.加大水污染协同治理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十条,研究制定天津市贯彻落实水十条工作方案,确定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加强水污染源管理,实行污水处理厂月监测、月排名、月通报制度,严肃查处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行为,开展污水处理厂污泥专项检查;组织开展年度集中饮用水源地和典型农村水源环境保护状况调查评估,做好于桥水库水质及蓝藻变化应对工作,研究制定南水北调水源保护措施。

四、结语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应对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挑战的需要,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增长新动力和新的增长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需要,是探索改革路径、构建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的需要,意义十分重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壁垒,构建开放的区域统一市场,建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体制,为推动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天津经济课题组

总策划:孟力

采写运营:冯时虞冬青张丽恒曲宁

统筹:仲成春

F120.4

A

1006-1255-(2015)11-0033-08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区域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分割区域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