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高职学生体育课
2015-11-19韩健
韩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的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做了探讨,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 体育教材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根据学生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由于学生群体的差异,面对不同的学生就要根据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所以针对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对探讨如何上好高职学生的体育课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一)文化理论素质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几乎是现今高职学生的共性。由于高职学生的录取要等到重点本科、一本、二本和三本以后,可以说他们的文化基础是相当薄弱的。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新的学习课程,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可以说高职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比高中时的学习困难更甚,而学生对此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成为他们共同选择的逃避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
(二)专业技能素质
通过调查,绝大部分高职生都渴望能拥有一技之长,但毅力较为薄弱又往往是部分高职学生的通病。在刚进入了新的学习环境时,高职学生都渴望能够学到专业上的一技之长,以便将来能立足社会,成就理想。然而,在中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他们,往往在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缺乏恒心和毅力,从而难有所成。例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的学习中,其中一个内容就是练习汉字五笔输入,这是学好计算机专业的一项基本技能。要想熟练掌握它,需要靠学生在键盘上进行大量的、反复的练习。而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枯燥、单调、乏味,由于同时还要记忆大量的字根和简码,所以学生往往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去进行反复地、不断地练习,从而影响了其今后计算机高级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三)心理素质
从日常表现症状看,高职学生存在许多负面心理,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导致产生心灰意冷。一方面,高职生刚进校时往往跳不出原来学校同学的圈子,觉得自己只考了高职院校,档次低,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自卑而不敢与人交往,长此以往就显得比较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当高职生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并感到无能为力时,在自卑心理的阴影下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思进取等心态,长此以往,就会觉得做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意志消沉,萎靡不振。带着这样的心态去想自身的未来,往往又表现为焦虑、急躁,遇事容易莫名发火。另外,自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自负自傲,自命不凡,独立独行,其实这只是想掩盖自卑的另一种表现而已。
二,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体育课的目标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健康;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并且要培养须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情操。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一)严格队列和考试制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态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体育理论考试往往是大部分学校不重视的考试形式,期末时仅靠技能考试是不够的。针对高职生文化基础薄弱的情况,我们就更应当安排理论考试。理论考试的题目应是学生现在或者以后常用的知识,入门较浅,容易掌握,实用性强。
(二)上课内容以学生喜欢的项目为主,加强技术训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乐此不疲,积极主动上好体育课。制定教学计划前,首先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年教学计划。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并且要求他们在学期末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样不仅锻炼了身体,也陶冶了情操,还习得一技之长,从心理上转变了他们对于学习没有信心的状况,提高了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从而逐步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力,为以后的专业技能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细节,利用小游戏和淡化技术困难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要着重帮助高职生消除自卑心理,努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激励他们自我完善,和他人积极进行交流,让他们彼此融合。在学习有一定难度的技术动作时,教师一定要将该难点分解讲解示范,对于他们来说,往往看到困难还没有试一试退缩了,所以教师务必强调“该动作很简单,但是要先掌握以下几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高耐挫力,锻炼他们独立、自强。善于抓住机遇,接受挑战,勇于战胜困难。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没有更快捷准确的定位,没有死板的教学模式,只有无数次的提高教师的自身方法。总之,教育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实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追求表面的或形式上的教学方法改革,而必须实事求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目的,因人而异,因课而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丁建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2005(11).
[2] 赖天得.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 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