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背景下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2015-11-19许建业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图书馆

许建业

1 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背景

公共数字文化概念出自于文化部“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文本,规划提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文化建设的新平台、新阵地,是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对于消除数字鸿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1]

“十二五”以来,围绕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央和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按时间顺序主要包括:2011年12月由文化部、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13年9月由文化部制定的《“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2];2015年元月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3];2015年 6月由文化部办公厅发布的《文化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管理办法》[4]等。

与此相对应,以江苏省为例,2012年8月省文化厅、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5];2013年省文化厅颁行《江苏省公共数字文化系统建设标准》[6];同年11月江苏省编办批复在南京图书馆增设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心;2014年南京图书馆制定并执行《江苏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心工作规程》;2015年7月由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及附《江苏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2015—2020年)》[7]。

通过对上述中央、文化部到江苏省出台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相关政策、文件、标准和规程内容的梳理归纳,我们认为:公共数字文化是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以满足公民基本的数字文化需求为目标,以资源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技术智能化、服务泛在化、管理实体化为表现形式,具有公益、普惠、均等、公开、透明、互动等特点的文化形式,是一种内涵与外延不断明晰、与时俱进的文化形态。从时间节点来看,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起步于国家“十二五”时期,贯穿于即将来临的“十三五”时期,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图书馆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的定位与任务

2.1 图书馆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的总体定位

作为人类记忆社会装置的图书馆,是当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与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分。历年的发展表明,图书馆正在成为公民生活、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是信息世界有序化的社会公器与激发创新创业的服务场所。科学把握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切实履行图书馆的服务职责,努力提升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勇于担当引领信息揭示、促进技术运用、激活资源开发、推进服务优化的行业责任,是我们的共同目标[8]。在当下公共文化数字化进程中,图书馆在信息技术应用、数字资源开发、网络信息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组织机构保障、业务技能培训等方面总体上位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前列。以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这三大工程为重点的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的实施,强化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服务中的引领地位与作用。

2.2 图书馆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的基本任务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最终需要落实在服务上,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由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设,全面整合各类优秀数字资源,通过多种平台向社会大众提供所需的数字文化服务。围绕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目标,图书馆特别是发挥区域中心馆功用的各级公共图书馆需要承担如下基本任务:(1)本区域优秀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征集、建设与使用;(2)开展本区域内图书馆系统的数字化服务;(3)为本区域广大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项目;(4)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与服务平台建设。

3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与走向

3.1 图书馆数字资源及其建设方式

馆藏资源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服务之基。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发展,图书馆藏除古籍善本等特藏外,也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缩微等传统文献类型,以及电子出版物、音像资料、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等数字化信息资源。数字资源作为新兴类型,随着网络出版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业已成为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发现与知识获取的重要对象,数字资源正在成为馆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类型,被视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基础内容和事业发展目标的支撑条件。数字资源建设包括数字资源采集、组织、整合、存贮和服务等环节在内的系统流程。从管理视角来考察,主要包括数字资源的建设规划、遵循原则、建设方式、工作流程、绩效评估等方面。数字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式有缴送、购买、自建与转换、网络资源采集与收割、馆藏特色文献数字化等;数字资源建设辅助方式包括信息导航、资源交换、受赠等。

3.2 江苏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概况

“十二五”期间,全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为代表的三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均取得一定成果,全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同步推进,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公共数字文化统筹规划管理上,2013年在全国率先制定统合三大工程建设的《江苏省公共数字文化系统建设标准》,在南京图书馆增设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执行机构“江苏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心”,为公共数字文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2)公共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完成共享工程1个省级分中心、108个市县(区)支中心、1300多个乡镇(街道)和近2万个村级基层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完成全省109个公共图书馆在内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VPN网络建设任务;完成全省109个公共图书馆的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任务。(3)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基本完成了文化共享工程、数图推广工程每年度的资源建设任务,13个市级图书馆和10多个县(区)级图书馆开展了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全省70%以上的公共图书馆购置了数量不等的商品化数字资源,全省各类数字资源总量累计超过500TB。许多图书馆建立了服务于本馆本地区读者的数字服务平台。(4)人才培训方面,每年举办2次以上全省公共数字文化专题培训班,全省专职从事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的人员达到350人。

3.3 南京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情况

“十二五”期间,作为江苏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和服务中心的南京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方面取得不俗成绩。主要包括:(1)馆藏历史文献数字化方面,迄今古籍数字化5641种26025册4163596页,民国文献数字化34658册2739256页,老报纸数字化40种107600页。(2)特色文化数据库建设方面,现已完成以“中国近代文献图像数据库”为代表的各类特色文化数据库22个共计34万条记录,其中15万条在南图网站上发布。(3)地方文化视频资源建设方面,共拍摄以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红色之旅、江苏名人故居等为代表的共享工程系列专题片和南图系列讲座等计784集共54900分钟,顺利完成文化部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历年布置的数字资源建设任务。(4)网络资源挖掘方面,共采集政府公共信息、网络文化资源21万条。(5)商品化数字资源购买方面,共购置62个中文数据库,13个外文网络版数据库,3个外文光盘版数据库,中文电子图书总量达124万册,国内主要的5家中文期刊数据库全部购买,总数达3万余种。20多个数据库向南图读者提供馆外远程访问服务,3种主要学术期刊数据库向全省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员提供检索下载权限。(6)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初见成效,通过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等互联网访问方式向读者提供数字服务,还通过馆内公共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触摸屏等馆内专用设备为读者提供资源访问下载服务。

3.4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走向

根据对国内主要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调研分析,结合江苏工作实际,我们认为,目前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总体上表现出数字资源采购为主、自建数字资源比重加大、网络资源采集为辅助的态势,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尚在初步阶段;根据国内外图书馆发展趋势分析,似应向着馆藏资源数字化、专业数据库、自有数据库与开放获取资源建设以及机构知识库建设融合目标前行。

4 关于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若干建议

4.1 遵循业界数字资源建设的标准与规范

据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最新统计,迄今已发布的与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相关的国家标准有4项、文化行业相关标准17项,主要涉及数字内容创建、数字对象描述、数字资源组织与管理、数字资源分级保存、数字资源服务与评估等方面的标准与规范等[9]。这些都应成为各类各级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必须遵循的业务准则。

4.2 探索数字资源建设多元模式与政策保障

在数字文献资源长期保存政策和措施得到切实保障的前提下[10],应当鼓励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图书馆和相关信息资源服务机构,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本系统特点和实际的资源建设与服务多元模式,包括单采与联采,区域许可与行业许可的共建共享机制;经费增长与资源价格增长的相适应的机制等,致力于资源整合、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的发展方向;在广泛与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

4.3 强化数字资源建设技能培训与队伍建设

一是要不断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与岗位设置的变化:打破传统资源采编流程与自建及整合资源的界限,促进不同类型文化机构和系统在资源整合方面互操作需要的变化。二是要强化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资源整合与管理工具运用:通过对数字资源元数据整合、资源重组与优化等手段实现的、对象数据整合来进行,对多载体、多类型的分散异构资源通过唯一标识符系统统一管理与发布等。为此,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适应全媒体泛在服务对馆员素质的更高要求,强化技能培训、打造专业队伍。

[1]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15-09-29].http://59.252.212.6/auto255/201112/t20111201_27528.htm l.

[2] 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EB/OL].[2015-09-29].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301/t20130121_29512.htm.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EB/OL].[2015-09-29].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4/content_2804240.html.

[4]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15-09-29].http://www.mcprc.gov.cn/whzx/bnsjdt/ggwhs/201506/t20150630_442521.htm l.

[5] 江苏省文化厅、财政厅关于开展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EB/OL].[2015-09-29].http://www.jscnt.gov.cn/xxgk/xxkml/201211/t20121126_15367.htm.

[6]江苏省公共数字文化系统建设标准[EB/OL].[2015-09-29].http://www.jscnt.gov.cn/xxgk/xxkml/201308/t20130829_18731.htm.

[7] 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5-09-29].http://www.jscnt.gov.cn/pub/jscnt/whzx/tt/201508/t20150806_29938.htm l.

[8] 许建业.事业感怀 人生悟道[J].图书馆,2014(6):62-63.

[9] 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EB/OL].[2015-09-29]http://www.nlc.gov.cn/tbw/.

[10]数字文献资源长期保存共同声明[EB/OL].[2015-09-29].http://nstl.gov.cn/nstl/facade/help/declare.jsp.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图书馆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