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流域歌舞艺术特色研究
——以甘肃《丝路花雨》、陕西《仿唐乐舞》和山西《黄河三部曲》为中心

2015-11-19韩敏虎

艺术评论 2015年10期
关键词:乐舞歌舞舞剧

韩敏虎

黄河流域歌舞艺术特色研究
——以甘肃《丝路花雨》、陕西《仿唐乐舞》和山西《黄河三部曲》为中心

韩敏虎

引言

黄河歌舞是在黄河岸边生根、发芽、成长的一朵艺术奇葩,要探索其历史与传承,研究其未来和发展,就必须追本溯源,搞清楚其来龙去脉及现状态势。

本文选取了3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黄河流域优秀的、具有黄河歌舞艺术特色的代表性作品(即甘肃的《丝路花雨》、陕西的《仿唐乐舞》和山西的《黄河三部曲》),通过对其音乐、舞蹈等素材的分析、提炼与总结,归纳出黄河歌舞艺术文化发展的特色。

一、甘肃《丝路花雨》

《丝路花雨》由甘肃省歌舞团于1979年创作演出。该剧描写盛唐时期为发展敦煌壁画艺术而献身的画工神笔张及其女英娘,和波斯商人伊努思在丝绸之路上相识、相助,其后共同战胜恶势力,维护唐朝人民和西域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故事。

(一)音乐特点

1.中外音乐元素结合的民族风格

《丝路花雨》的音乐以我国古典音乐为基础,吸收了《春江花月夜》《月儿高》等民族古典音乐的音调和调式特点以及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形式,大胆加以发展,不仅英娘的主题旋律悦耳动听,剧中的一些特性舞曲《飞天仙子》《反弹琵琶》《波斯少女》《绣花鞋》《霓裳羽衣舞》《东方舞》等也色彩斑斓、结构完整,给人以较深的印象。

另外,本剧还吸收了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回族、维族以及波斯音调素材等音乐元素,集中塑造了伊努思等主要人物的音乐形象。在表现波斯风格方面,也运用了降二级音和降三级音以及在下行中调式交替现象,如《刺绣舞》是建立在一种固定节奏型、固定音型上,模拟了古希腊音阶四音音列的特色(或称四度音阶),选其两个音列组成的特色旋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波斯风格。

2.不同的音乐主题表现不同的音乐人物形象

在《丝路花雨》舞剧中,英娘的音乐主题,吸收了古曲《月儿高》《得阳古调》的某些音调给予再创造,描绘出英娘的纯朴性格。英娘的音乐主题,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乐段出现的,作者们尽量使用完整的旋律段落来勾画人物形象。曲调中的变徵音起着相当重要的古典风格作用,由琵琶和弦乐进行的演奏,更具有浓厚的古典世俗风格,更展示了英娘的纯朴性格,且富于歌唱性。

3.音乐为舞蹈服务

剧中有许多地域性风格的表演舞音乐,给全剧增添了不少光彩。剧中许多表演性段落,都比较好地表达了一刹那间集中的情绪和某种民间活动的典型代表形式,作曲者选用的音乐材料和表现手法不显重复和呆板,有生气、有活力。《飞天仙子》是序幕“飞天仙子舞”的音乐。配合在天际遨游的仙女向人间播撒花雨的舞台场景,音乐以起伏流动的优雅旋律和徐缓轻盈的节奏,塑造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的形象,给人十足的画面感。

(二)舞蹈特点

1.舞蹈元素的来源

《丝路花雨》剧的舞蹈来源于壁画,特别是来源于唐代壁画所反映的唐代舞蹈。这些舞蹈充满了唐朝浓郁的时代气息。其中包括:著名的胡旋舞、胡腾舞、石枝舞、软舞、六幺舞、清商舞、霓裳羽衣舞等;同时融合了敦煌舞、印度舞、黑巾舞、波斯马铃舞、波斯酒舞、土耳其舞、盘上舞、新疆舞等艺术形式。舞蹈形象则来源于生活。那些长期生活在敦煌莫高窟的老画家的经历,为神笔张和英娘这两个人物提供了形象基础。

2.唐代乐舞和敦煌壁画的“复活”

《丝路花雨》以浓郁的民族色彩和东方情调,美妙绝伦而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复活了敦煌壁画,复活了唐代舞蹈,创造了新颖的舞蹈语汇,赢得了广泛的共鸣。《丝路花雨》用掘古创新的方法,使舞蹈更富历史时代感,更具浓厚的民族风格特色,为80年代舞蹈语汇提供了新的方式,被称为是“中国舞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和“开拓了舞剧艺术的新路”的作品。

3.戏剧文化与舞蹈文化的融合

在《丝路花雨》中,舞蹈实际上是民族戏剧文化与民族舞蹈文化的融合。《丝路花雨》成功地运用了线形结构:故事有头有尾,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以写意风格为主要特色;以女主人公英娘的情感为核心;吸收了戏曲舞蹈程式的精华。

4.抒情和叙事紧密结合的舞蹈动作

舞剧的叙事,不能让剧中人以语言交代,也不能大量地求助于伴唱、旁白或处处以哑剧的形式来表现。《丝路花雨》将叙事和抒情统一于同一段舞蹈动作中,既抒情,又叙事,使舞剧精炼、紧凑富有感染力。

二、陕西《仿唐乐舞》

久负盛名的《仿唐乐舞》是陕西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唐代乐舞系列中的一个舞蹈。它表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廷里的生活片断,被誉为中国第一台仿古乐舞。

(一)音乐特点

1.音乐元素的来源

在音乐的创作上,作曲家注意从与唐代音乐有直接渊源关系的“西安鼓乐”和陕西民间音乐中去发掘、借鉴。合乐《普天乐》沿用了唐代原来的曲牌名称,音乐素材综合了“西安鼓乐”中的“耍曲”《普天乐》《朝天子》和“念词音乐”中的《五云登空》。

2.音乐创作题材上的“雅俗共赏”

唐代宫廷音乐中,不仅有各族民间音乐,还用《倾杯乐》伴奏马舞,用《秦王破阵乐》伴奏杂技。那个时候,对于宫廷音乐似乎“应有”的条条框框并不多。何况西安鼓乐源远流长,如《鸭子拌嘴》,曲无论在唐代乐曲还是歌词中,都能找到其产生的依据。至于《老虎磨牙》,有唐僧齐己所写的歌词《猛虎行》。这都反映了《仿唐乐舞》在音乐创作题材选择上,其实是坚持“雅俗共赏”的。

3.音乐创作上的古典与现代相融合

本研究发现58%的视野损害前青光眼患者SAP10-2检测异常,说明SAP10-2比24-2程序对检测早期青光眼视野损害更敏感。建议临床工作中对疑似青光眼、视野损害前青光眼患者在进行常规眼科视野检查之外,应增加SAP10-2的检查,以期获得更多的支持依据来更早地明确青光眼诊断。

《仿唐乐舞》的音乐是古典与现代的融合,在史书记载的基础上,又根据陕西的秦腔及陕西各地的古老民歌,对音乐韵律进行加工、修改。在音乐上,整台舞剧由乐队现场演奏,乐器均焕然一新,如编钟、古琴、大小排鼓、大中小阮、唢呐、笛子、古筝等等。虽音乐是现在编创,但却尽力符合历史原貌,同时也是现代人根据自己的美学追求编排的为现代社会服务的作品,这便是古为今用。

(二)舞蹈特点

1.舞蹈元素的来源

《仿唐乐舞》的舞蹈元素主要来源于民间舞蹈以及唐代壁画,强调从陕西地区的文物形象资料中汲取艺术营养,形成自己的舞蹈语汇和个性风格。歌舞《观鸟捕蝉》是仿照乾陵章怀太子墓室的壁画《观鸟捕蝉图》复活、再现于舞台的。舞蹈《面具金刚力士》根据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驱傩》的记载,又取材于陕北秧歌、场子等民间舞蹈,但其面具造型等却参考了陕西发掘的壁画及省博物馆所藏的镇角兽俑,从几方面来综合体现长安风格。

2.舞蹈组成与表演

这部乐舞由14段音乐、舞蹈组成。舞蹈部分有《燃灯舞》《观鸟捕蝉》《柘枝舞》《剑器》《白纻舞》《面具金刚力士》《踏摇娘》《踏歌》等。整部作品既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各段又可独立进行表演。演出采用唐宫梨园弟子向皇帝和各国使节、四方宾客呈现歌舞的方式,由“教场使”吟颂报幕来连接各段乐舞,形成一个表演整体,展现出唐代多姿多彩的乐舞艺术精华。

3.动作编排上的古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三、山西《黄河三部曲》

《黄河三部曲》是黄河风情系列歌舞《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的统称,曾被誉为“中国舞蹈史上的里程碑”。歌舞以乡土风格浓郁,形象生动活泼、造型独特著称于世。

(一)音乐特点

1.音乐元素的来源

《黄河三部曲》中音乐都是由山西各地的民歌经过适当的改编而来。就《黄河儿女情》这一部而言,其“杨柳青”“想亲亲”和“闹元宵”三部分,即由近三十首山西民歌为基础材料而组成的。第一组“杨柳青”由表现劳动和民情方面的10首民歌组成,如《推船号子》《一铺滩滩杨柳树》《走绛州》等;第二组“想亲亲”由9首民歌中的精华情歌组成,如《送情郎》《想亲亲》《桃花红杏花白》等;第三组“闹元霄”由《跑旱船》《闹元宵》《挂红灯》《看秧歌》等7首表现高原人民在元宵盛会狂欢的民歌组成。

2.音乐创作改编的新手法

《黄河三部曲》对所选用的原始民歌,全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工。基本手法有三类:第一类像《跑旱船》这样完整动听,适于独唱的民歌,基本不动,而在演唱方法和乐队伴奏上加以出新;第二类是像《想亲亲》等有鲜明特色,加工改编余地较大的民歌,则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程度的改编,配以对唱、重唱、合唱,发展为较大的曲式;第三类是为了丰富民歌的感染力,选择了节奏性强,富于舞蹈表现的民歌,构成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形式,如《推船号子》《杨柳青》等民歌。

3.兼容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

在唱法上根据演员的具体条件,在不违反民歌特有的语言规律、韵律、韵味风格的前提下采用了民族、通俗、美声三种唱法“兼容并蓄,各得其所”的方针。同时在舞美、音响诸方面也力求出新,和整场表演达到和谐统一。

(二)舞蹈特点

1.舞蹈元素的来源

舞蹈元素来源于日常生活,用舞蹈语言讲述山西浓郁民俗风情。舞蹈素材方面,除选用山西踢鼓子秧歌等民间舞蹈外,还加入了芭蕾的素材,使整个舞蹈情景交融,更使这些民歌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

2. 民歌特点决定舞蹈表演内容

例如,《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民歌,本身是一个少女思念情人的内心独白。由于这首歌只有八小节,而仅有上下两句落音是同一音,如把它搞成形式大些的舞伴歌的节目,就显得单调了些。所以在编曲时选用了领唱、对唱、衬唱、合唱等各种声乐手段,并在另一个调式上为男主人公设计了一个新的唱段,形成一个较大的声乐曲。在舞蹈上,编导把它处理成一对恋人相会的场面,同时出现了一群翩翩起舞的少女,和这对恋人交相辉映。

3.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黄河三部曲》的编创者们追求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拓展传统歌舞技巧,又借鉴外域歌舞语汇,在作品中融入了民间舞、现代舞、迪斯科、爵士舞、甚至霹雳舞的律动,包含了民间剪纸皮影戏、古代画像造型、电声乐器、合唱、独唱、表演唱、对唱、器乐片段、歌伴舞、舞伴歌等艺术表现手段,还开创了国内“以民俗事象入舞”的艺术表现形式。整个作品富有变化性,新颖而有现代气息。

四、黄河歌舞艺术特点总结

黄河歌舞一路走来,实质上是对民族民间歌舞的再发现和再发展,充分彰显了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持久的魅力、张力。在通过对以上三部黄河流域一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的分析,可以初步归纳出黄河歌舞艺术的特色:

其一,音乐素材上,经常选用民族民间音乐与外来音乐、现代音乐交流融合的方式,将现代与古典完美结合;选取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在保留浓郁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编配,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品牌风格的艺术,所以才得以长久保存和发扬光大。

其二,舞蹈方面,经常结合各民族各种风格的舞蹈类型,品种繁多,而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社会与人们日常生活气息。其中比较写实的舞蹈,完全展现了黄河流域浓郁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特色;同时巧妙糅合了现代舞、迪斯科、爵士舞、霹雳舞的动律,使整个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其三,黄河歌舞的艺术魅力还体现在它植根于传统又不局限于传统的创作立意与旨趣;对地方风土人情的深刻展示;对生命意蕴的充分张扬;诗、乐、舞浑然一体的完美结合,因此成为民间、民俗舞蹈艺术的重要成果。

1.成葆德.黄河歌舞艺术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

2.陈德宏.论《丝路花雨》[J].社会科学,1981(6).

3.崔晓峰.仿唐乐舞[J].人文杂志,1984(8).

4.傅保珠.中国民族舞剧的传世精品——经典舞剧《丝路花雨》[J].丝绸之路,2010(1).

5.何昌林.谈《仿唐乐舞》[J].人民音乐,1983(4).

6.孔桂芬.《丝路花雨》鉴赏[J].青春岁月,2012(7).

7.李嘉.论黄河歌舞艺术的嬗变与发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8.李开方.舞剧创作断想——从陕西乐舞和舞剧创作所想到的[J].当代戏剧,1985(10).

9.梁睿.“仿唐乐舞”及其社会学价值思考[J].音乐天地,2006(3).

10.乔欣.统一在价值观基础上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典范——《云南映象》与《黄河三部曲》艺术魅力探析[J].民族艺术研究,2012(6).

11.石夫.谈舞剧《丝路花雨》的音乐创作[J].人民音乐,1979(12).

12.苏文、黎琦、陈增棠.追寻唐风觅唐音——《仿唐乐舞》的设计和编创[J].陕西戏剧,1983(6).

13.王家达.奇葩——记舞剧《丝路花雨》的诞生[J].当代,1981(12).

14.王思薇.仿唐乐舞——古典与现代融合的一朵奇葩[J].北方音乐,2012(6).

15.谢昌余、李文衡.绚丽多彩的民族舞剧新花——漫谈《丝路花雨》的创作和演出[J]. 飞天,2000(8).

16.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17.张文秀.让传统民歌焕发出新的光彩——《黄河儿女情》创作小记[J].人民音乐,1987(11).

18.兆先.《丝路花雨》的舞蹈语言[J].文艺研究,1980(4).

19.周雅俐.民族舞剧《丝路花雨》赏析[J].戏剧文学,2006(8).

* 本文为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3041070—03)

韩敏虎: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乐舞歌舞舞剧
中国古代乐舞对当代中国古典舞表演的艺术作用研究
百科全书舞剧
谈如何有效提高歌舞导演的创作能力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舞剧《瑞鹤图》剧照
歌舞欢庆“三月三”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罗依乡白马藏族歌舞(外三首)
唐代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考释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