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航宇华丽转型
2015-11-18汪寿美
汪寿美
2014年,中航工业航宇各项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实现总收入近40亿元,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1%,是航宇发展历史上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情况最好的一年,并连续四届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得益于航宇的战略路径、体制机制、人才队伍、文化理念的系统创新、协调创新、全面创新。
确立创新战略 形成创新路径
航宇董事长、总经理马永胜认为,创新驱动是一种内涵式、内生性的发展模式,就像一个人主要靠自身艰苦的体育锻炼和潜心修炼来强身健体。航宇对发展战略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即从粗放式的单纯规模性扩张的多元化向做好做强核心主业转型,实施核心主业相关多元化“2+6”战略。“2”指航宇的两个核心主业和技术,即航空防护救生、空降空投;“6”指与核心主业和技术具有一定相关度的产业,即与核心主业产业同根、技术同源,现有技术、人才、设备、市场等可以转换、通用或“借用”的产业,主要有被动救生、应急救援、特种装备、低空航空器(消雾平台、航空运动类、特种纺织等)、交通运输类(如民机座椅、中高级汽车零部件、高铁座椅)、环保类(石化环保设备)。非相关多元化产业已经或正在逐步退出的有矿业、管业、商贸等。这一战略创新,使公司业务逐步向核心能力靠拢,资源逐步向核心能力集中,不仅进一步加强了主营业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也强化了核心主业在技术、品牌、市场的“溢出”效应,提升了公司核心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促成了航宇产业结构创新路径,即将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与核心主业关联度低、技术附加值低的“三低”逐步向位于产业价值链高端、与核心主业关联度高、进入门槛高的“三高”方向创新发展。
首先,在军用技术方面,持续强化公司作为航空防护救生和空降空投两个领域技术领先和标准制定者的优势和航空救生系统集成优势,不断推动公司由单一航空救生产品供应商向确保航空生命安全的系统级服务商的创新转变,不断提升核心主业系统化技术的附加值,以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系统综合集成能力和数字化研制生产能力推动军品全价值链能力提升。“十二五”期间,航宇共申报专利298项,其中发明专利112项;共获授权专利234项,其中发明专利73项。并获得科技成果进步奖15项,涉及航宇公司防护救生、空降空投领域各个专业,为推动我国在本领域的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对促进国防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军事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其次,在民用技术方面,部分“三低”产品已逐步退出,相关资源逐步向其他产业转移,而高级轿车座椅调角器、民航飞机座椅产品,不仅利润高,而且门槛高,不易被模仿,已成为公司各种优势资源聚集地。中高级轿车座椅调角器的销售额已占据国内半壁江山,每年超10亿元销售收入,民机座椅已取得了FAA-TSOA认证证书,公司成为波音公司民用飞机BFE——买方提供设备类的座椅供应商。该类产品的年销售收入,2012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每年还在以较大幅度增长。今年4月,航宇研制的CRH380型556座高列座椅首次在中国南车E27型高速动车组上安装,打通了进军轨道交通产业的道路。7月,航宇研发的高列座椅中标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时速350公里统型动车组商务车VIP座椅采购项目,仅此一项就为公司形成销售收入912万元。航宇高列座椅小批量进入国内高速动车组客室座椅配套市场,拓宽了业务领域,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再次,在军民融合式发展方面,打破固有主业意识,不断强化核心主业在技术、品牌和市场的“溢出效应”。不断探索军品核心技术与资源反哺民品产业以获取超额效益的新途径,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公司转型发展的贡献度。公司各产业重点围绕“三高”做文章,走“专、新、精、特”之路。
专,即发挥航空防护救生的专业特长,打好“救生”牌:在我国首次研制出一项全新的以牵引方式实现救生的座椅,有效突破了弹射通道清理、生理指标控制、开伞程序控制等技术难点,具有装机重量轻,适应性强,救生包线宽等优点,适合于通用航空的乘员应急离机系统。研制的民航客机备用救生船,获得中国民用适航当局颁发的TSOA证书,打破了国外46人船在国内民航飞机市场的垄断局面。
新,即柔翼无人机,是我国第一种翼伞无人机,充分借鉴了公司伞类产品的成熟技术,已在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成功进行了首轮的消雾试验。该类型无人机还可以用于电力巡线、农业播撒、抢险救灾、航拍航测等领域。应急救援音视频通信系统是航宇借助航空机电和信息传输技术而研发成功的专利产品,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积累了一批客户资源。
精,即具有自主精确定位操纵技术和翼伞技术组成的救灾专用精确定位空投系统,可应用灾后救援物资的精确定点投放,也可用于其他军、民用物资的精确定点投放,具有定位准确、易于搜寻、快速部署、便捷使用等特点。
特,即以航空降落伞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航空运动型产品,已形成热气球、热气飞艇、滑翔伞、动力伞等航空运动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培训及飞行表演等完整的全产业链体系。航宇培养的滑翔伞运动员用公司自己研制的滑翔伞在第五届国际航联滑翔伞定点世界锦标赛上荣获亚军,航宇培养的热气球飞行员用公司自己研制的热气球在中国首届热气球俱乐部联赛首站比赛中获得冠军。
构建创新机制 形成创新保障
培育创新精神,营造创新环境,必须有机制和制度的保障。“十二五”以来,公司持续从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方面革故鼎新,努力营造“激励创新、尊重创造、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
创新机构设置。以精化分立、分业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为方向,对优势产业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继续完善事业部制和母子公司相结合的组织构架。按专业分工,对原有研发、生产、试制和试验体系打散重组,新组建了弹射救生等八个研发部门和制造一、二、三事业部和火工品事业部等四个制造部门。
创新考核体系。推进管理手段从经验化、粗放式逐步向科学化、精细化、集约式创新转变,注重公司内在发展质量的提升,促进内涵式增长。完善经济增加值EVA考核、平衡计分卡考核、精益6σ、6S管理、TPM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项目管理、流程优化等各种先进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使航宇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推行科研项目管理制,实施项目总师负责制,推动科研项目的研制进度和质量。
创新管理思维。推进科研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弹射救生座椅的制造装配系统初步形成了信息化集成。推进“轻资产”运营策略,逐步将非核心能力外包。
创新对子公司管理。完善子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组成人员结构,尝试进行混合制改制。以后,相关多元发展部分都可以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凝聚创新队伍 形成创新活力
公司树立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的人才观,高度重视各类人才、尤其是“三高”等核心人才的培养、选拔和激励。
一是创新用人机制。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在进行岗位测评、定岗定编的基础上,在全公司内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实行不同的选人用人策略。对中层干部,用“赛马机制”进行全公司竞聘;对军品技术人员,根据军品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特性,对军品各专业进行资源整合,对直接从事军品研制的人员按专业进行配置,对各项目总师等关键和重要岗位实行内部竞聘,增加研制人员的竞争压力;对民品业务人员,实行母公司和子公司人员剥离和工效挂钩的原则;对三产后勤人员,进行资源分类重新整合,建立相对独立的分公司和经济实体,不断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建立“三高”专业人才库、学科带头人制度、人才工作专项基金、航空奖学金、“引进外智”工程、干部岗位定期内部交流和外派交流等措施大力加强公司各类人才的培养。
三是创新成果奖励制度。制订完善自主创新管理办法、管理成果(论文)评审奖励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及管理办法、科技论文征集、评选、交流奖励管理办法、公司专利管理办法、技术改进奖励办法、政研成果评审奖励办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项目管理办法奖励制度,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
科学规范、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新机制,激发了各类人才尤其是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截止目前,公司拥有集团级技术专家19人,其中首席技术专家2人,特级技术专家6人,一级技术专家11人;公司级技术专家25人。科研项目制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引进也带来了“溢出”效应,近年来招收的大学毕业生中985/211院校生比例不断提高,人才流失逐年减少。
树立创新理念 形成创新文化
马永胜认为,现代企业管理已进入“文化管理”时代,即强调对人的灵魂深处的理解与关注,管理触角要穿透人的经济和心理层面、文化价值层面,建设企业共同价值观,凝聚团队精神,让企业成为员工信仰的“道场”。航宇先后提出“四个更加关注”的管理理念、“航宇十观”执行理念,形成由“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员工收入水平”等十个指标组成的“幸福航宇”建设指标体系,确立“在防护救生/空降空投装备领域建立国际领先优势,在交通运输工具内饰领域成为国内一流供应商”的公司愿景和“保障安全,满足防务;服务民生,共同发展”的公司使命。
“幸福航宇”建设,尤其突出了员工的“幸福主体”地位。一是重在知员工心,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做到“用心管理,管到心里。”二是重在塑员工魂,致力于把员工培养成体现和承载集团价值观的“报国精英”“诚信标兵”“敬业典范”“创新勇士”“超越先锋”。三是重在聚员工力,通过多种途径尽力为各类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尊重员工的个性品质与创新精神,努力给各类员工创造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企业主动把员工的幸福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员工就会主动把企业的发展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当企业把员工的权益和幸福放在第一位,员工就会主动把客户利益、企业发展放在第一位,继而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