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初三学生“恰到好处”的关注
2015-11-18英子
英子
初三,是人生的第一个分岔路口。这时的学子们,不仅面对可能左右自己发展的升学压力,还面临影响自己身心发育的青春期困扰,因此他们特别希望爸爸妈妈在这个时候给予他们恰到好处的帮助。有必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在给予孩子温暖关注的同时,要把握好关注的“度”。如果这个“度”把握得不好,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
那么,家长怎样才能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关注呢?
稳定孩子的情绪,
做朋友般的聆听者
在一生中,人的心理发育要经历两次叛逆期:一次出现在2~3岁,主要表现为较任性、不听话、爱哭闹等;一次则出现在12~16岁,也就是所谓的青春期,敏感、易怒、任性、独立是这一阶段的突出表现。而初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中期,“叛逆现象”在这个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不是所谓的“90后”的独特表现,家长们不要盲目地责怪这些孩子。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我上学的时候是个标准的“三好学生”,但在初中阶段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叛逆表现,时间大约持续了半年左右,家长对我束手无策……其实,这个阶段的出现是非常正常的,家长不要因此就认为自己的孩子变坏了。
处于青春期的初三孩子,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同学间的激烈竞争、升学的巨大压力和家长老师对自己的殷切期望……不管学习怎样,每一个初三学生都是第一次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并要为此付出努力。他们会对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和成长发展等产生疑问,他们会思考一些东西,想法却往往不够成熟,看问题比较极端,比如有些孩子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却没有看到进步,就在行为上表现得非常烦躁,甚至会将爸爸妈妈当成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
我听很多家长说过,自从孩子上了初三,他们明显感到孩子变了,变得异常的情绪化。因为孩子马上就要参加中考了,家长们为此感到十分困惑和着急。我认为在这个阶段,家长必须先稳住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孩子的急躁情绪而影响整个家庭的气氛。如果孩子急躁您也急躁,那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这时候,您的关爱对孩子来说只能是火上浇油!他们会瞬间变得更加不理智。因此,当孩子急的时候您不要急,您要有耐心倾听孩子的牢骚,让他把情绪发泄出来,否则闷在心里会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不利。
如果碰到孩子生闷气,您就暗中观察,不要急于对孩子的情况评头论足,因为您这时的评价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我建议,家长应该在倾听和观察中尽快找到困扰孩子的症结。等孩子的情绪平复后,再客观地与之交流,并尊重孩子的看法,本着平等原则,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心理波动期,轻松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这样的沟通,可以帮助孩子减少情绪波动,提升信心;更重要的是,在孩子最需要理解和抚慰的时候,爸爸妈妈的宽容和帮助会使孩子心存感激和信赖,为今后彼此有效愉快的沟通打下良好基础。反之,当孩子不高兴或成绩下滑、不稳定的时候,爸爸妈妈仅仅看到孩子试卷上不尽人意的成绩,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孩子“不努力学习,粗心,给你说了多少遍,你怎么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你这样还参加中考呢,干脆卖红薯去吧……”家长此时的批评,没有给孩子一点沟通的机会和自我反思的空间,只会加重孩子的挫败感和逆反情绪,严重的甚至会直接影响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导致他们不再信赖爸爸妈妈,以后再有问题有事情,他们会选择不和父母说或者给别人说,与父母产生较深的矛盾。
如果您的孩子正处于初三阶段,我建议您要严格要求自己,主动给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不要把家外的糟糕情绪带到家里,以免触及孩子青春期相对敏感的神经。例如,家长之间有什么矛盾,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因为孩子的模仿力很强,他会在您以后教育他的时候,选择和您争吵的!
另外,如果家里总是充满火药味,无论是谁,心情都不会好。何况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复习备考任务如此之重,他们的心情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建议工作很忙的家长,抽空关心一下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表面上会说讨厌家长问这问那,但是他们还是非常享受有爸妈在身边的感觉。因为有你们在身边,他们会感到拥有强大的后盾和温暖的港湾。有些家长以为孩子只要不缺钱就可以了,其实并不是这样。
帮助孩子定位,
做明智的引领者
定位,主要是指平时孩子的学习定位和中考学校的选择定位。
每个孩子的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尤其到了初三综合复习和中考全面考查阶段,学生们之间的差距会明显拉开。此时,有些孩子可能会承受不了这么频繁的考试和排名,他们往往会因为一次的考试不佳而否定自我,认为中考无望。
家长往往也是这样,而且比孩子还要着急,心里总是想:同样是孩子,都在一个学校学习,怎么差别这么大?于是天天拿自己的孩子和周围的孩子比。如果您对成绩总处于下游的孩子说:“你看,某某每次的考试成绩都是100分!可你是怎么搞的,你哪点比他差啊?”孩子听后一定要崩溃了,心想:“我怎么能和他比呢!”
这样说的次数多了,家长和孩子就会出现“目标错位”的情况。我真心希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准确、科学的定位,切忌揠苗助长。正如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学好奥数一样,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特长是不一样的,如果不适合您非得硬逼的话,那孩子不仅什么都做不好,还会适得其反。
定位,并不是让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就这个水平了,中考没戏了。我所说的定位是相对的,是给予孩子一定的提升空间的准确定位。家长要从心理上接受现实,但更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地对孩子目前的学习状态进行客观点拨和调整,引导孩子以最好的心态缩小差距、扩大优势。例如,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的孩子,很多家长认为这些孩子的弱点是基础较差,但是我认为他们最重要的弱点是缺乏信心。他们想努力,但是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一看书,头就炸了,或者学了一段时间,掌握了一些知识,但是考试成绩仍然不理想,这时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真的很差,没有能力,不是学习的料儿。
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考试是一次全面考察,他刚刚学会的东西也许还没有考到呢。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不断地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克服畏难情绪,调整学习思路,抓好基础知识点,争取在考试中把这部分分全部拿到,这就可以了!因为考试中大部分内容还是基础知识,孩子看到自己的成绩有所提高,自然就有了信心,学习也会越学越有动力,因为他看到了希望!
而学习中上等的学生,则是动力最缺乏的一个群体。他们总体成绩可以,不好不赖,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也不着急。他们有的不够刻苦、对能力题目要求不高,对中考存在一定的盲目乐观。这时候,家长要多和老师配合,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状态,为孩子敲响警钟,指出他在学习上不尽人意的地方,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给孩子指出问题,多督促,力所能及地帮助孩子,加大对孩子作业和复习的落实力度,比如,每天听写孩子单词,提问孩子试卷出错的知识点等,这些都是很容易做到的。
家里的孩子成绩较好,家长一方面会感到欣慰,但是另一方面要让孩子稳住,告诫孩子夯实基础,尤其临考前,不要不屑于复习基础知识,认为这些自己已经掌握了。其实,据我了解,很多成绩好的孩子在中考中最大的丢分点都是在基础题目上!
任何一个学生,只要进入初三毕业班,就没有不想好好学习,中考取得好成绩的。不管什么水平的学生,面临严峻的中考,心里的发条都上得紧紧的,因此家长无需过度施压。我建议家长多进行换位思考,时时给予孩子鼓励和信任,孩子就会努力在中考中实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小成功。
适当让步,
做睿智可爱的监督者
上初三的孩子,还处在一个好玩的年龄,虽然学习很累很紧张,但是他们有时候还是会有强烈的玩耍欲望。因此,我真心建议,家长要适当地给孩子玩耍的时间,满足一下孩子的愿望。学习固然重要,但适度玩耍以及交友,对他的学习也不无裨益。另外,适度玩耍也是青春期孩子较为有效的不良情绪的发泄途径,而且玩是孩子的天性啊!
对于孩子的玩,家长要有所控制。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打电脑游戏,您可以答应孩子,这周背会200个单词之后,就让他在周末尽情地玩上一个小时!有的孩子喜欢打篮球踢足球,那就让孩子和同学撒撒野。有的女孩喜欢看漫画书,家长就主动买一些漫画书,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作为奖赏送给她。当孩子发现家长能主动兑现约定时,他会非常开心和满足的。
在满足孩子某些愿望的时候,易施加一定的监督和要求。家长可以在孩子特别开心的时候,提出一些合理的小任务和小要求,此时孩子一般会答应并做到的。
给予一定的私人空间,
做个时尚的辣爸辣妈
不用说,家长对孩子的交友都比较敏感,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发育早、成熟早,家长难免会有担忧。于是乎,就有了孩子常说的“史上最讨厌的家长行为”,那就是家长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翻看孩子的东西,例如手机、书包、抽屉等。虽说家长是好意,是对孩子关爱的表现,但是孩子接受不了,认为家长不信任自己或者他们本身真有一些小秘密,不想让家长知道。家长越是不给孩子私人的空间,孩子越是反抗得厉害。
其实,据我了解,很多孩子并没有什么秘密或者有着不是秘密的秘密,他们之所以这么强烈地反抗家长偷看、偷翻自己的东西,只是心理上单纯的反抗,不想让家长什么都知道,弄得自己像个透明人一样。我有个学生,她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姑娘。一天,她妈妈看到电视上讲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立马要求翻看孩子的手机,结果这个孩子毫不犹豫地把手机摔烂了,其实她手机里没有什么不得了的秘密……
看事物要从两方面来看,虽然孩子的行为很冲动,但我认为她真的只是想拥有自己的一点小空间而已,而这点空间,家长是应该给予的。
我建议,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放手,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我决断权,给予他们一定的私人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小宇宙里构建自己的梦想。
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挺乖,一回家就调皮死了。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要我说,这是好事,说明孩子在家长面前显露了真我,即本相。家长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因为孩子并不想对您有所隐瞒,他还很依赖您信任您,有喜怒哀乐愿意与您分享。所以,家长们,只要我们调整好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就一定能够帮助孩子顺利走过人生中的第一个分岔路口!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