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细小病毒检测技术在貂、狐、貉中的应用
2015-11-18王净
王净
(河北北方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采用犬细小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 方法、胶体金试纸条技术和LAMP 检测技术,筛查我省六地市貂、狐、貉细小病毒感染情况,并应用抗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加以治疗。结果表明:貂、狐、貉细小病毒总的感染率为16.44%,各地市的感染率差别不大,貂、狐、貉细小病毒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6.90%、16.27%、15.78%,呈递减的趋势,表明貂比狐、貉更易感细小病毒;不同季节感染情况不同,7~9月感染率最高,为24.76%。经过检测,及时发现患病动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治愈率达到65%,挽回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皮草不仅作为御寒的衣物,更多的成为了身份的象征,这种需求带动了貂、狐、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又由于这种皮毛动物的养殖投入少、见效快,不同规模均可养殖,所以在我省的养殖量不断增加,貂、狐、貉细小病毒抵抗力较强,容易持续反复发生,药物控制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给我国经济动物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使得貂、狐、貉成活率降低,养殖数量不断下降。
貂、狐、貉细小病毒可引起貂、狐、貉的细小病毒病,该病是一种急性、以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心肌炎为主要特征的重要传染病。细小病毒按其宿主特异性可分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水貂肠炎病毒(MEV)、犬细小病毒(CPV)。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也能感染水貂,水貂肠炎病毒(MEV)也叫水貂细小病毒,主要感染貂,犬细小病毒(CPV)主要感染犬、狐狸、貉等犬科动物。研究证明,CPV、MEV 和FPV 的抗原性十分相近,MEV 可能是FPV 适应新宿主的变异株,而CPV 通常被认为是FPV 和MEV 进化的结果,它们在血清学上难以区分,基因序列一致性高达98%以上,具有紧密的亲缘关系,这为我们将犬细小病毒检测技术应用于貂、狐、貉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筛查河北省六地市貂、狐、貉细小病毒,确定貂、狐、貉细小病毒病的感染率,分析该病流行的季节变化,总结该病流行特点,以便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最大限度的保障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1 方法
1.1 样本采集
对河北省张家口、唐山、沧州、秦皇岛、保定、石家庄六个地市部分貂、狐、貉养殖场进行采样,收集450 份病死貂、狐、貉。
1.2 检测技术应用
收集肠内容物,以生理盐水5 倍稀释混匀,静置,上清即为待检抗原。采用犬细小病毒胶体金试纸条和双抗体夹心ELISA 方法进行检测,对于可疑病例,采用LAMP 检测方法进行确诊。
1.3 单克隆抗体治疗
特异疗法:肌肉注射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补液:饮水中添加氯化钠和葡萄糖,维持电解质平衡。对症治疗:黄芪多糖、灵芝多糖、多种维生素拌料大群饲喂。
2 结果
2.1 临床诊断
对收集的动物进行尸体剖检可见,病畜均表现大致相同的症状,具体为,小肠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非化脓性心肌炎性病变,肺脏、脾脏均有出血,肾脏肿大出血,肝脏易碎、有出血点等症状。
2.2 病原检测
采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收集到的貂狐貉样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不同地市貂狐貉细小病毒的感染率不同,张家口、唐山、沧州和秦皇岛地市貂、狐、貉细小病毒的感染率略低于保定和石家庄地市,六个地市貂、狐、貉细小病毒的感染率均接近平均感染率,总体看来,各地市的感染率差别不大;貂、狐、貉细小病毒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6.90%、16.27%、15.78%,呈递减的趋势,说明貂比狐、貉更易感细小病毒。
表1 河北省六地市貂、狐、貉细小病毒感染率统计结果
不同季节貂、狐、貉感染率的统计(见表2)。
表2 不同季节貂狐貉感染率统计结果
由表2 可以看出,我省貂狐貉细小病毒总的感染率为16.44%,感染率随月份变化而变化,7~9月感染率最高,为24.76%,2~3月和10~11月份感染率较低,分别为2.63%和3.38%。
2.3 治疗效果
通过应用检测技术,做到早发现并早治疗。应用抗病毒单克隆抗体,加之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同时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和氯化钠以补充电解质,采用以上综合治疗措施,貂狐貉细小病毒病的治愈率达到65%,保障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3 讨论
本研究以建立的检测方法应用与貂、狐、貉细小病毒的病原检测中,统计了我省六地市的貂、狐、貉细小病毒感染情况。良好的养殖环境决定了动物的生长状态,由于貂、狐、貉特有的生活习性,适于在沿海和寒冷地区养殖,所以,在我省近海区域及北部寒冷地区养殖的貂、狐、貉感染率比靠近南部的内陆地区要低。不同种类的动物感染细小病毒的情况也不同,分析表明,貂比狐、貉更易感。貂、狐、貉细小病毒感染率随季节不同而不同,主要流行于夏、秋季。分析认为,跟貂、狐、貉的养殖量及动物的养殖阶段有关。2~3月貂、狐、貉养殖数量较少,大多为种用动物,所以感染率较低。4~6月为貂、狐、貉繁殖季节,幼小动物随之断乳、分窝,喂食方式的改变也极易造成应激,加上管理不当,动物很容易感染细小病毒,使得感染率明显提高,到7~9月份,各年龄段的动物均有,幼崽体内母源抗体水平减少,难以抵抗外界病毒的入侵,加之夏季气候高温多湿,动物机体自身免疫力降低,因此,感染率继续升高,达到最高峰。10~11月大多为成年的貂、狐、貉,因此感染率不高。
貂、狐、貉在河北省山区广泛养殖,动物发病时,养殖户不进行检测,根据症状初步判断并保守治疗,治愈率仅为30%左右,本研究应用最新的检测技术对动物进行确诊,有针对的加以单克隆抗体治疗,治愈率达到65%,减少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