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校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影响和启示

2015-11-18

时代金融 2015年5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张 欢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一、高校流行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流行文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人群中广泛传播与崇尚的文化,是具有流行性特征的文化现象的统称。高校流行文化是一种在大学生群体中广为流传的,并反映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文化形态,直接表现在大学生的行为、语言、娱乐休闲以及衣着打扮等方面。

高校流行文化具有时尚性、娱乐性、互动性等特点。此外,与一般意义上的流行文化相比,高校流行文化还具有可选择性。由于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和评价能力,社会上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只有经过大学生的筛选并获得大部分学生的认同,才能在高校广泛传播,成为高校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这就大大降低了流行文化中的低俗性因素。

二、高校流行文化在大学校园的主要表现

社交文化: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QQ、微博、微信等“微”媒体成为大学生日常沟通、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

网络文化:“十动然拒”、“不明觉厉”、“颜值”等发展迅猛的网络流行语俨然已成为与大学生交流的“密码”;流行的网络游戏成为大学生休闲减压的重要方式。

影视文化:影视剧中人物的打扮、言谈深受大学生喜爱并模仿。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曾让炸鸡+啤酒成为青年人点餐的“标配”;江南style一度成为大学校园各种文艺演出的热门节目。

服饰文化:大学生以其敏锐的嗅觉从流行杂志、影视剧中捕捉流行信息,从中找出适合自己个性特点和不同场合的服饰元素,在大学校园形成独特的服饰文化。

三、高校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影响

(一)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大学生的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慢慢由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高校流行文化为大学生提供大量新信息、新观念、新思想,为大学生日后参与社会生活打下一定基础。同时,高校流行文化激励大学生冲破传统教育的种种禁锢,摆脱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经济收入的干扰,从容地进行社会交往,积极乐观地充当社会发展参与者和创造者,积极地塑造自我,发展和创新社会文化,大大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性。

(二)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

流行文化以其多元化的表象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达人秀”“超级女声”等选秀节目以各种形式登上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的舞台,满足了普通大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微”媒体使大学生便捷地在网络上构筑自己的家园,记述自己的心路历程;微博、微信等突破了传统社交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交流。

(三)充实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流行文化活动,在精神世界得到暂时性的满足,以此宣泄情绪、平衡心态。影视音乐能带给大学生愉悦的视听觉享受,服饰美容迎合了大学生的爱美之心,网络游戏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各种草根舞台让大学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乐观和自信。高校流行文化中包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极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无形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高校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流行文化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事物更敏感、接受能力更强,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思想观念趋于成熟,但仍有较大的可塑性空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流行文化,使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践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觉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完成自我成长。

首先,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现实国情,分析时代特点,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其次,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不回避、不粉饰,真诚客观地加以分析解读;同时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三是抓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等重大纪念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二)将高校流行文化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学活动都要将高校流行文化巧妙渗入其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利用那些影响大、最典型的流行文化现象充实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如针对《小时代》的流行,在课堂上组织金钱和信仰哪个更重要的辩论;针对校园追星现象,开展偶像崇拜的课堂讨论……让大学生在讨论中提升正确认识、分析、评价流行文化现象的能力。

团学工作者要将流行文化内容有效植入团学活动,如在歌手大赛中安排弘扬主旋律的歌曲,在心理剧大赛中安排充满正能量的优秀作品等,使活动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育人功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戳中大学生的“泪点”,在大学生感情上引起共鸣、思想上达到共识、行动上形成共振。对于学生们为求空调改编的《董校长》,北京师范大学生后勤处以《行动代表我的心》回应,收到良好效果。

(三)借助高校流行文化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流行文化的快速传播和新鲜元素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的兴起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广阔的网络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流行文化元素,激发大学生的创作热情,抓住新生入学、军训、实习、毕业等大学生生活的标志性时刻,引导他们创作既张扬个性又传播正能量的原创影视、音乐、文学作品,为大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宣泄精力的渠道,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有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利用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新兴平台,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情绪引导,做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领路人和知心人。

(四)用高校流行文化“武装”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也是所有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的工作内容。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高校流行文化中选择合适的案例,充实传统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其次,专业课教师特别是艺术类学科教师,要从专业角度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流行文化的实质和内涵,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辅导员、班主任老师要在熟练运用“微博”、“微信”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价值判断和思想判别能力,从多方面了解和把握各种社会思潮的较大影响力,挖掘社会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内在核心价值观。同时,要对网络媒介的发展趋势保持高度敏锐,始终充当媒体传播的引导者。

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干部要积极关注高校流行文化,利用流行元素组织开展课余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欣赏流行文化的过程中受到陶冶,切实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1]夏建中.当代流行文化:概念、历史和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0,(5).

[2]汪明颖.浅议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时代教育.

[3]顾洪英.流行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科学家.NOV,2008.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