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防类地方古籍文献的教育价值探讨——以海南《正德琼台志》载录材料为例

2015-11-18彭菊媛张丰娟李敏

亚太教育 2015年35期
关键词:海防古籍价值

彭菊媛 张丰娟 李敏



海防类地方古籍文献的教育价值探讨——以海南《正德琼台志》载录材料为例

彭菊媛张丰娟李敏

摘要:本文以明代海南方志《正德琼台志》载录的海防材料为例,探讨了海防类地方古籍文献在军事教育、文化传承、爱国精神培养等方面具有的教育价值,认为对海防类古籍材料整理和开发,是教育资源建设的可行方向。

关键词:海防;古籍;教育;价值

古籍文献,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信息含量大,有极高实用价值。海南地处我国海疆南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海防体系和海疆文化,这都载录在以海南地方志为主体的古籍文献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正德琼台志》是现存海南第一部完备的地方志[1],是海南地方文献的珍贵资料。其中的海防类史料多见于卷二十一《海道志》中,我们认为其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古籍中的海防类载录是海防教育的史料基础

据史载,春秋末年我国已存在水军[2],但传统军事防御策略以陆地为主。明初倭寇入侵东南沿海,洪武帝构建海防体系,“古有边防而无海防,海之有防自明始也”[3],海防,开始成为我国军事防御战略的重要板块。《正德琼台志·海道志》载录海防史料如下:

1.载录明代海南水军建制情况。明初,朱元璋设海南卫。《海道志》载“官卫指挥一员,专掌巡海……,所辖内外十一所,……,督所管军船常于所部海面巡视,有警辄行申报。”2.载录烽堠预警制度。明初,海南岛重要港口设守御之处,“《方舆志》:旧制无烽堠,今于沿海紧关去处设立一百六十座,差兵夫昼夜瞭望,遇警放烟。”3.载录南海区域地理信息。《海道志》载录琼岛“外匝大海,接乌里苏密吉浪之洲,南则占城,西则真腊、交趾、东则长沙万里石塘,东北远接广东、闽、浙,近至钦、廉、高、化。”指出了海南岛与周边国家的地理关系,更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我国“长沙”、“石塘”的古老记载,是南海诸岛自古为我国领土的重要证据,为彰显南海主权奠定了史料基础。

通过整理,我们发现《正德琼台志》对明初海南海防卫所建置、预警制度、战略地形等内容都有载录,此类记载对正史中的海南海防材料能起到补充佐证的作用,是海防军事教育的重要史料依据。

二、海疆文化传承与英雄将领的事迹传颂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岛地处祖国南海,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长期的海防活动,使海南岛形成了独特的海疆文化。居民敬海唱海,航海耕海,建卫护岛,巡海抗倭[4]。这些活动与文化通过地方志等文献记录并传承下来,使地方古籍文献成为具有独特价值的地方文化载体,对后世起到了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我国1994年出版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有:“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足迹,经典著作,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5]海南地方志的丰富记载,正是这段文字的体现。《正德琼台志·海道志》中,有关于海南将领率领军民抵御倭寇的记述。如“(弘治)十六年,琉球国番人蔡伯乌等……,往来清、万、南三所地方。督备指挥李序捕获送官。”“正德十二年二月,倭寇登临高石碑、白庙等村岸,烧劫民舍,指挥徐爵统领官军及报效义勇军民船只……与贼大敌。贼败,溺死无数。斩获贼级一十五颗,船四只,夺回被掳男子五名。行文旌奖。”以李序、徐爵为代表的爱国将领抵御倭寇,英勇杀敌,维护祖国的领土统一,在我国的爱国主义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在代代相传的古籍记载中,他们成为了一个个鲜明的爱国符号,正是这样的英雄带领英勇不屈的海南人民奋起抗倭,使大海南端的神奇热土得以保全。同时,守护海疆的民族精魂也在古籍文献记载的字里行间鼓舞着后人的爱国意志,勤恳海疆,矢志爱国,成为海南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籍文献,是海南海疆文化得以传承和培育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爱国之火千年不息的文脉之根。

三、地方古籍中海防文献的发掘是教育资源开发的典型实例

教育资源是教育过程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资源的总和,包括教学场地、教学人员、教学技术、教学内容等等。而教育资源的开发,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海南地方古籍文献传承久远,载录详尽,是教育资源建设与开发的知识宝库。我们通过对其中海防史料的整理,可发掘出关于海南海防史、南海主权、海疆文化、爱国精神等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应以此为契机,探索科学路径实现海防类教育资料与相关学科,如历史学、军事学、文化学的有效衔接,使地方古籍文献资源走出束之高阁的传统宿命,形成系统化、学科化的特色教学资源库。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海防类地方古籍文献,在军事史料载录、海疆文化传承、爱国精神培养等方面都展现了重要的教育价值,对海防类古籍材料发掘和整理,是未来教育资源建设的可行方向。

参考文献:

[1](明)唐胄.正德琼台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3.

[2]张炜,方堃.中国海疆通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36.

[3](清)齐翀.南澳志[M].清乾隆48年刻本.

[4]陈智勇.海南海洋文化[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8,184.

[5]教育部编.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1994年,第二部分第8条.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基金项目:海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海南明代至民国时期海防类文献研究”(项目编号:QN1425);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海及南海诸岛资料数据库构建”(项目编号:13XTQ00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彭菊媛,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学。

猜你喜欢

海防古籍价值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复师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沈葆桢近代海防思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