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置性评价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015-11-18卢鹏飞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年6期
关键词:动画问卷信息技术

周 平,张 莉,卢鹏飞

(陕西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安置性评价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周 平,张 莉,卢鹏飞

(陕西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针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普遍忽视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起点差异的现状,文章设计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安置性评价通用模型,并以实习基地的学生为教学对象,针对Flash课程进行了基于安置性评价通用模型的教学设计,通过运用作品评价法、调查问卷法及谈话法,分析学生对Flash中《遮罩层动画》已有基础和预期目标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差异,从而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活动,做到因材施教。

高中信息技术;安置性评价模型;因材施教

教学中,活动任务并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操练活动,必须蕴含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只有获得足够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智慧技能,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1]由于信息技术对经济因素要求的严格性,很多地区硬件配备不足,另外作为非高考科目,学生对待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导致高中生信息技术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但笔者在实习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设计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及个性差异,造成教学效率的低效和资源的浪费。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安置性评价的通用模型,旨在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符合学生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水平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一、安置性评价概述

依照Sweller的认知负荷理论,“如果学习材料设计不当,容易引发较高的外在负荷,需要学习者付出巨大的认知资源,因而会阻碍他们的学习。”[2]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知识,而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理解从而将知识与已有经验建立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认真考虑学习者的先前基础,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特性,注重新旧经验间的联系,改变课堂关系,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围绕智力表现的多个方面,系统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

安置性评价也即定位性评价,指在教学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明确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活动。即明确两个问题:对要开展的教学所必须具有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已经具备到何种程度;对计划要开展的新的教学的预期结果,学生已经达到何种程度。[3]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达到“情感补偿”和“知识补偿”。[4]安置性评价强调评价的主体性,关注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图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安置性评价通用模型

二、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安置性评价通用模型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评价建议明确指出:评价对信息技术学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应围绕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评价教和学。据此,笔者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安置性评价的教学策略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主要由评价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安置性评价:确定学生的起点水平三个模块组成,它适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所有教学单元,教师也可根据具体的课程以及对课程的熟悉程度进行适当的修改。

1.评价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需求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是否开展评价以及教学任务的价值等,它是教学过程的起点。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的教学目标,它是一切教学的归宿。

2.分析学习者特征

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进步,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决定教学活动的最终成败,把握学生的知识与发展水平特征,为下一步的安置性评价提供依据。

3.安置性评价:确定学生的起点水平

安置性评价首先用于确定教学的“先决条件”,即明确学生对新的教学任务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若没有掌握或部分掌握,则需进行教学过程重组,为这部分学生提供补救性的教学;若已经掌握,继续了解学生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若未达到或部分达到,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组织策略改进教学;若已经达到,则没必要开展,可进行下一个学习单元。

信息技术是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课程,需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评判教与学,但每个分支课程的性质和要求存在差异,无法用统一的计量标准对上述问题进行判断,应结合具体的实例加以分析。设计安置性评价时,需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及评价方式的应用性和可观测性,教师可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考评。

(1)作品评价法:通过评测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找出其中的创新点和不足,帮助教师明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调查问卷法: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教学目标列举出需要掌握的知识模块,学生根据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这些模块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分析数据查漏补缺。

(3)谈话法:收集学生对信息技术态度、教师教学方式等意见、观点信息,如了解初中阶段学生信息技术开设情况、学生对待信息技术态度、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等。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安置性评价应用实践研究

笔者以实习所带班级学生(67人)为教学对象,在本校教师《遮罩层动画——制作探照灯教学效果》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运用安置性评价通用模型对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补充与改进,未使用安置性评价的教学设计如图2所示。为帮助教师明确安置性评价的优势,本文只借鉴了前三部分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主要教学过程。

图2 未使用安置性评价的教学设计

《遮罩层动画》是Flash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该内容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和操作基础。因此设计教学时需了解学生目前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明确存在的不足,提出合适的教学策略,以期学生在教学完成时,都能达到如下目标,即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区分遮罩层与被遮罩层;掌握Flash遮罩动画原理,理解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关系;掌握探照灯效果的制作方法。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在欣赏—模仿—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增进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体验作品创作的喜悦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

通过课堂观察及访谈了解到:仅少部分学生在高中之前接触过Flash,学生每两周才拥有40分钟的Flash课程,容易造成知识与技能的遗忘,甚至少数学生把该课当成了上网、放松的课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已学习常用工具的使用,了解元件、补间动画、引导层动画的原理及创建方法;在教学风格方面,学生厌倦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希望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收集、分析、获取信息。

准备状态前测所提出的问题可通过调查问卷法和作品评价法获取。引导层动画所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和遮罩层动画相似,可通过学生引导层动画作品的完成情况定性评判。评测学生作品后发现:大多数学生达到了引导层动画的预期目标,甚至少部分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创作,可初步判断学生具备开展新的教学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学生需掌握的先前知识模块有:素材的导入,变形、铅笔工具的使用,图层、元件、补间动画的理论与创建方法等内容。针对Flash课程课时少、周期长及学生易忘的特点,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学生对以上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自我评价,发放问卷67份,回收问卷66份,有效问卷63份,问卷有效率为95.5%,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对已有基础知识模块的掌握情况

从表1发现,学生对素材的导入,变形及铅笔工具的使用掌握较好,只有3.1%、6.1%的学生存在模糊感,可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帮助。在图层、元件这两个模块中,基本掌握的学生分别为38.5%、34.7%,甚至有10.7%、10.6%的学生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可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学习扎实的学生带动、帮助较弱学生,教师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辅导。传统补间与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只有43.8%能熟练掌握,接近一半的学生需补充、强化,而学生对理论知识感到空洞、乏味,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给头脑及视觉带来双重刺激,帮助学生突破该难点。

笔者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确定了安置性前测的相关情况,如表2所示。分析发现,除遮罩层动画创建方法属于基本技能知识模块外,其它的均为理论性知识。从表2看出,对以上模块完全掌握的不到10%,接近70%的学生处于陌生状态,并且多数学生厌倦理论知识,可采用学生喜欢的小组讨论形式,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利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及创新探索能力,教师结合各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

表2 学生对预期目标的掌握情况

根据安置性评价通用模型,通过以上对已有教学设计的改进,笔者设计了教学内容《遮罩层动画——制作探照灯教学效果》的教学实例,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安置性评价模型的教学实例

四、总结与展望

为改进高中生信息技术水平严重不平衡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安置性评价模型,使教学活动同时适合知识掌握牢固和知识欠缺的学生,使教师“教”得更好,又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使学生“学”得更好,也希望各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安置性评价使之为信息技术课程服务。

[1]IsomotoY.Educationalevaluationofintelligent andcreativeabilitywithcomputergames:acasestudyfor e-learning[C]//Knowledge-BasedIntelligent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Systems.SpringerBerlin Heidelberg,2006:985-993.

[2]刘连娣.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2):73-79.

[3]于贤云.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的初步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4]张春明.诊断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6):332.

(编辑:李晓萍)

G434

A

1673-8454(2015)06-0058-03

*本文受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基于情感和认知计算的在线学习系统模型、方法与技术”的资助(项目编号:GK201501008)。

猜你喜欢

动画问卷信息技术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做个动画给你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动画发展史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我的动画梦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