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管理的实验教学评价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教育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为例
2015-11-18王艳丽童三红徐小双
程 云,王艳丽,王 锋,童三红,徐小双
(1.黄冈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2.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基于过程管理的实验教学评价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教育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为例
程 云1,2,王艳丽1,王 锋1,童三红1,徐小双1
(1.黄冈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2.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的管理与评价机制的建立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探索基于过程管理的实验教学评价模式,并以《教育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为例进行了实践应用,阐述了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并基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了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学生间的差异关系分析及学生群体特征分析,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对实验教学的启示,对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评价机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实验教学;评价;过程管理;SPSS
一、引言
实验教学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考评既可促进学生成长,又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然而,很多教师的实验课程考评方法仍比较单一,主要依据学生实验报告来给出学生实验成绩。这种方法虽实施简便,但存在诸多弊端,导致学生重结果、轻过程;甚至少数学生以假定实验结果推定实验过程,造就实验报告,据此评定成绩将毫无意义。[1]因此,要保障实验教学质量,应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评价。
二、研究背景
《教育网站设计与开发》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动态网页制作的基本知识和关键技术,能够将多种媒体与Web进行有效整合,具备独立设计和开发动态网站的能力。课程内容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在大三上学期开设,学生已具备学习本课程的专业基础。
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课程考核方式如下:期末总评成绩=理论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50%)。其中:
理论平时成绩(20%)=理论课考勤成绩(5%)+理论课作业成绩(15%);
实验成绩(30%)=实验课平时成绩(含平时实验成绩 (10%)+平时实验考勤成绩 (5%)+实验报告成绩(5%))+实验期末考核成绩(10%);
期末考试成绩指的是本课程的理论课,采用闭卷考试。
三、教学实施过程
1.实验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本着循序渐进和知识点全覆盖的基本原则,实验教学内容开设“基础型”、“综合型”、“应用创新型”三个层次的实验内容,[2]共10部分:实验1-6为基础型实验项目;实验7-9为综合型实验项目;实验10为应用创新型实验项目 (课外实验内容),由2-3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自选主题,共同完成一个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2.实验教学过程的开展
实验课以学生动手探究为主,采用实验项目任务驱动的模式开展教学,[3]每次实验即为一个实验项目,根据内容安排2-3个具体的小任务,通过每个小任务的完成实现实验项目的目标。
在教学中,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贯彻了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的“以问导学、以做带学、以赛励学、学以致用”的“三学一用”实验教学方法;[4]在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过程中,学生需根据实验指导完成实验内容,鼓励学生提问、讨论。
3.学习成绩的评定
理论课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课程评价包括五次作业 (理论课作业成绩)、四次随机考勤 (理论课考勤成绩)。实验课实行每次考勤(实验考勤成绩),每个实验项目要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成绩),每个项目的作品都需提交给教师,每个人的完成情况都需教师验收并根据完成情况给出成绩(平时实验成绩)。若在课外补习完成课堂中未按时完成的实验内容,可重新提交作品,由教师以最终作品评定成绩。实验课期末考核采取制作综合网站作品的方式(即实验10),作品中涉及9个实验项目的内容。每个小组在学期末进行汇报,由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评定成绩。
四、学生学习结果分析
根据27名学生的各项得分情况,将理论平时成绩(LLPS)、期末考试成绩(LLQM)、实验平时成绩(SYPS)、实验期末成绩(SYQM)、实验成绩(SYZP)、期末总评成绩(ZHPD)输入数据表,借助SPSS软件进行基本分析,基本情况如下:
1.各个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
各个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可反映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5]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各个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综合评定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和理论平时成绩相关性较高,而与实验的相关性较低;实验成绩与理论平时成绩、实验平时成绩、实验期末成绩的相关性较高,而与期末考试、综合评定成绩的相关性不高;实验期末成绩与理论平时成绩、实验平时成绩的相关性较高。虽然成绩所占权重的差异会对成绩间的相关性带来影响,但仍有些潜在原因值得探究。
实验期末成绩的评价依据主要是作品的完成质量情况,以平时实验项目的内容为基础,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验项目的内容,并能灵活应用。
实验成绩占综合评定成绩的30%,理论上应与综合评定成绩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实际并非如此,主要由于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培养目标存在差异:理论课侧重知识的识记、理解;而实验课更侧重于应用和实践。能完成实验内容未必理论考试就能得高分,而且期末考试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临时抱佛脚”、应试能力等因素都会对成绩带来影响。
2.学生间的差异关系分析
通过计算学生间的相异性系数(亲疏关系)或相似性系数来描述其相异或相同的程度。二者计算过程存在差异,但原理相同,反映的结果是一致的。[6]表1呈现了以学生5、8、24为例的相似性矩阵,可以详细地看出各学生之间的相似关系。学生5与学生8的相似系数为0.325,与学生24的相似系数为0.330;学生8与学生24具有很高的相似系数,达到0.999。这说明学生8与学生24的学习情况很相似,而与学生5的情况相差较大。实际上,学生8、24在平时的学习中确实比学生5要勤奋、认真。总之,通过相似系数的比较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间学习过程的相似程度。
表1 部分学生的相似性矩阵
3.学生群体特征分析
为考查学生实验成绩的其他情况,有必要对学生之间进行类别区分。通过计算学生间的距离可得出距离矩阵,基于距离矩阵,可对学生进行层次聚类。[7]27名学生的详细聚类过程和结果如图2所示,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第五类中只有学生5,其平时表现并不是很积极,实验完成的效果也不太好,所以相关的实验成绩较低;但其期末考试却取得了较好成绩,最终的综合评定成绩也不错,属于特例。要么其确实善于应试,临时考试准备充分,否则应该考虑考试过程中是否有作弊的嫌疑。位于第四类的4名学生(1、6、11、19)平时实验项目完成得并不是很好,所以最后的期末实验作品完成质量较差,而对整个的实验成绩带来较大的影响。位于第三类的5名学生(3、14、17、23、26),实验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作品完成质量都很好,所以取得了优秀的实验综合成绩。位于第二类的5名学生(7、8、9、13、25),实验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作品完成得都还不错,实验综合成绩良好。而其他12名学生位于第一类,平时表现一般,最终取得的成绩也一般。
联系到平时的课程学习实际,通过访谈和分析可发现,五类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第五类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在课堂上完成实验项目有困难,在课外时间也从不主动学习。第四类学生的学习基础一般,学习热情也不高,课外也不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完成实验项目有一定的困难,完成作品的质量也差一些。第三类和第二类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在学习能力上虽无明显差异,但第三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更高一些,并且实验前会提前预习实验内容,课后也会花时间复习巩固,除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实验内容外,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材上的内容,加以灵活应用;而第二类的学生一般没有预习实验内容,在课外花的时间也较第三类学生要少。第一类学生的学习基础一般,然而在实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只停留在完成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只是当成任务去完成,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性,只有在实验内容不能顺利完成的情况下,才会在课外花时间准备或巩固。
图2 层次聚类结果
五、对实验教学的启示
1.明确课程目标与性质,动态权衡理论与实践比重
课程评价应依据课程的培养目标而定,在规范教学的同时,应有一定的灵活度,应依据课程目标与性质,动态权衡理论与实践的比重。像《教育网站设计与开发》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期末笔试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科学地反应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情况,应适当增加实验成绩在综合评定成绩所占的权重。否则,会造成实验成绩与综合评价成绩之间并无明显相关关系的问题,这就与课程的目标造成了矛盾。[8]
2.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实验过程管理与评价
第三类和第二类的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均没有明显差异,但最终的成绩却存在明显差异,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是否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因此,我们有必要细化过程评价,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将学生的这些学习环节纳入考核范围。如建设课程学习平台,每个学生可以实名制登录,每次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要求学生登录学习平台,进行小测验;对于实验项目,学生需要提前在实验管理系统中预习并通过测验。在这两个测验的过程中,测验的成绩作为学生复习和预习环节的成绩,主要是促进学生去复习和预习知识,允许学生重复测验。[9]
3.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加强课外辅导
由于各个实验项目的内容环环相扣,如不完成前面的项目会影响后续实验项目的开展。第一类和第四类学生的学习基础相似,但学习结果却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原因就在于课外学习的差异。教师可依托教学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与学生沟通、交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习与探索。加强对基础较差学生的辅导,鼓励他们在课外继续开展实验项目的学习。如在课外顺利完成实验内容,可以对该项目的成绩重新评定,毕竟掌握知识才是关键。
4.注重学生能力发展,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
要落实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就要革新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注重平时的教学过程管理,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学管理部门要对教师进行引导,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发展,不以分数论成败;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探究分数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并对教师的劳动付出加以肯定和认可。对于由教师申报并通过教学管理部门审批的实验项目,可适当提高实验教学的课时待遇加以补偿。[10]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以教研项目等形式给予资助,以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5.实验报告宁缺毋滥,注重实验过程与结果
对于计算机类课程,如果不关注过程,没有深入思考,只是照抄程序或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就失去了意义;有的专业实验课程较多,部分学生甚至由于实验报告内容过多而对实验教学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注重探究、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刻的反思,实验报告宁缺毋滥,关键要保障实验教学过程的质量。
六、结束语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评价并非易事。在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作为课程的评价,我们不应只关注于分数,要注重过程管理和评价,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为导向,依据课程培养目标,联系课程实际,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发挥实践教学应有的价值。
[1]杨琴.基于过程管理的高校实验课程成绩考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5):146-149.
[2]徐福荫,黄慕雄,张学波等.创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8(10):39-42,47.
[3]周秦武,张博,张大龙等.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83-185.
[4]程云,王锋,刘清堂等.地方普通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黄冈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1(4):61-65.
[5][6][7]杨晓明.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161-165,247-263.
[8]罗忠,刘士卿,王菲等.大学课程平时成绩的评定方法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1,34(5):31-34.
[9]牛爱芳,赵红,钟丽等.实验教学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11-14.
[10]邱菡,朱俊虎,李玉峰等.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207-210.
(编辑:李晓萍)
G434
A
1673-8454(2015)06-0049-04
全国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 “基于视频内容分析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编号:ECA130373);2012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 “面向实践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机制研究”(编号:2012Y103);2012年黄冈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 “基于过程管理的实验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编号:2012CE11);2014年黄冈师范学院科研项目“新媒体支持下的大学生混合学习模式研究”(编号:201402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