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事业战略发展与美丽升级
2015-11-18孙善春绿色义工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
孙善春 绿色义工、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
环境事业战略发展与美丽升级
孙善春绿色义工、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
作为哲学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我觉得做环境事业,不断探索的目的是为了找到自己立身处世、长治久安的家。
我的学生经常开玩笑,给我起了一个外号叫“熊猫老师”,一方面“讽刺”我比较胖,另一方面,是因为熊猫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动物。很多人认为熊猫是一种温和的动物,实际上它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自我变异的动物。它从一只非常凶猛的、牙齿咬合力在动物里数一数二的凶悍动物变成吃竹子的素食主义者,是一种典型的自我变异、自我进化,乃至于高尚地“自我毁灭”的动物。如果人类都像熊猫一样生活,我们就没有环境问题可谈了。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环境事业发展的框架和一个历史观问题。有人认为当下环境存在很多问题,于是他们想回到青山绿水的年代。作为一个历史哲学出身的学者,我觉得我们有必要选择一个立场,究竟是往前看,还是往后走?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所有做大事的人都有必要在历史中间给自己一个定位。我的观点是,应该往前看、往前想。
其次,关于“城市和美丽”,我想谈谈作为一名哲学工作者对城市和人生最简单的思考。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在城市居住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我把它简化成——“城市,让人生更美好”。因此,环境事业的发展有必要上升到一个文化战略的高度。
为什么要把它引申到文化战略角度?因为我觉得我们应该从理论上警惕和反对两种人,一种是所谓的理想主义者,另一种是悲观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在哲学中是个贬义词。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理想主义者可以称之为见到青山绿水小花小草就倍受鼓舞、欢心动容的文艺青年。但是他们的历史观往往是倒退的,他们想逃避现实。这样的人是做不了事业的,是不能加入到创建历史的大格局中去的。悲观主义者在做事方面是理智且悲观的。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环境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因为他们知道,根据经济学最基本的规则,按成本产出计算,人类所有治理环境的作为都不合乎经济学常识,所以必然失败。这两种人都是我们在做环境事业时必须要考虑的。
从反对理想主义者角度来看,我们就要从文化战略角度考虑,把环境问题当成文化事业。就环境集团的工作而言,要把它当成一个产业、一个工业,正视不可回避的问题,真正从现在思考如何走向未来。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一种更美好的城市中间的人生是有可能的,也就是我们应该正视广大城市化的人生。
文化的本意是让我们思考如何才是更好的人生,从这个角度来看,所有人类的工作、事业其实都是文化事业。因此,我认为环境事业的发展有必要上升到对人生意义、人生方式的探讨上来。只有这样人类的环境问题才可能得到解决。
作为一名艺术家,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艺术是什么。在当今时代,艺术家是人类行动者、探索者和共同人生生活的梦想家。“梦想”是一个现实的词汇,美丽城市升级是什么?从环卫集团的角度考虑,我认为应该从城市的美容师升级到城市的艺术家,变成行动者和人类文化理想的探索者和践行者。
总之,环境事业的发展、城市美丽的升级,必须建立在一种稳定的历史观上,要实事求是认识现在城市化的历史化现实。更重要的是,急需一种对人类共同生活、自由构想的激发与引导。最后,希望大家像关心熊猫一样关心地球的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