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峡两岸健康促进医学对比分析

2015-11-18

杭州 2015年12期
关键词:病人社区医院

海峡两岸健康促进医学对比分析

主讲人:

沈希哲台湾大学教授“健康促进医院”专职教授

任学峰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研究员

沈希哲:台湾的健康促进医学大约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我将从两个方面与大家分享台湾健康促进医学的做法和成果。

台湾健康促进医院的历史沿革

台湾目前有143家医院包含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网络中,在国际上每年发表的健康促进论文也是最多的。从卫生教育到健康促进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增能和赋能是健康促进的精髓。

简单来说,一个人用一种方式会使得健康很辛苦,可是如果多面向的,有一个政策的引导,有一个环境的配合,一个社区、一个组织大家一起来发展健康,就很容易做到。

早期,神农氏尝百草治病;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医学成了整个人类医疗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部分;20世纪前50年,人类在预防医学方面做了很多努力;20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大家开始思考,随着人类生活形态的改变、环境的变迁,疾病预防变得任重而道远。因此,最根本的是把个人的体质建立好。健康促进的理念就源于此,就是我们要从改变环境回到改变本身,这就是健康的概念。

在健康促进医院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其实是公共政策。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环境、体质、想法,因此实际操作会出现混乱。但若我们有一个正确的健康的公共政策,那么成功机率就比较大。第二个是支持性的环境,例如,餐厅对人体饮食的摄入热量有提示——男性一天一餐大概一千大卡,女性大概七百大卡,这就是环境。第三是社区,我们推动健康促进医院的过程需要有社区的参与。在此,需要特别强调强化社区行动,从医院的角度引领社区朝着健康促进的方向发展。什么是健康促进?简单来说就是服务方向要改变,而非通过不断的开药引导医学行为。

健康促进医院的四个面向——社区、本人、员工、教育,也就是健康促进的四个方向,这四个方向没有先后,要同时开展。这十几年的推动,社区、病人大家很快能理解上手,可是员工的健康促进的确有相当大的困难,但他又是四个面向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面,因为他既是对象又是主要载体。

推动健康促进在台湾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医院推动健康促进究竟应该从哪个部门开始做?有人说企划、护理部门,也有人说医疗部门。资源的利用重点在整合、计划、评估。评估可分为几个阶段:第一是过程的评估,第二是影响的评估,第三是结果的评估。近几年,临床路径医疗标准化并没有办法解决大家的健康问题,因此,健康促进将是下一阶段最重要的部分。2001年我们开始构想,2002年进行全台北市健康促进医院的推介,2003年我们进行了分享,但由于“非典”推迟了3年。

健康八等理论推动健康促进的提高

台湾台安医院把健康分为八等,八等就是八个新起点。对于健康来说,营养是关键。当前中国,营养问题不在于不足而在于不均。当早饭吃一根油条之后,有没有想到反式脂肪酸的不健康?饭后一根烟,快活似神仙,但是否想到尼古丁的伤害?第二是持久运动,运动是现代社会里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紧接着是友善的环境,其中包括适度阳光、清新空气和充足水分。饮水的部分其实也是我们现在整个健康领域里面相当欠缺的,我们每天需要喝体重乘以30倍的水量。在环境的部分,我们建构这些为我们所用的东西。现代社会,不仅是手机,手表也有测试睡眠质量的功能。因此,当我们面对电脑,面对智慧系统,在健康促进的道路上,医院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将信息化与产业结合。若信息化没有做好,健康促进就无法从过程、影响、结果进行评估。第六是节制的生活,即人的生活尽量保持单纯。另外还有身心休息,最后是要有心灵依靠。

坜新医院是台湾早期做健康促进信息化的医院。除了记录看诊者的身高、体重、BMI值等资讯之外,我们还需要通过信息化去分析以及创造支持性的环境。比如健康步道,简单说就是鼓励大家走楼梯。在医院中的体现就是医院运动中心摆放着跑步机、拳击等运动器材。比如高龄友善医院,台湾目前正积极推进高龄友善医院。什么是高龄友善?我们常常会考虑到长者去医院时,他的轮椅是否方便进入?是否有空间方便轮椅的固定?老年人在医院吃午餐时,细细的筷子他是否能够拿稳?我们能否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特别设计一种筷子?这些都是高龄友善的范畴。将来,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医院的设备和环境等问题都值得大家深思。创造支持性环境其中包括了文艺环境,包括了健康的舞蹈、钢琴演奏等高雅音乐,也包括了电影等通俗的娱乐活动。并且,健康促进的员工在这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区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地方,强化社区的活动就需要我们走出医院。试想,所有的病患都去医院必然会造成拥挤,那么,如果病人不动医生动,社区的民众不动医生动,或者少数的员工动而大部分民众不用动,就会从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健康促进的理念。

最后,从医院的四个面向透视医院在卫生服务方向上的工作。第一,无烟,烟草公司是我们推动健康促进过程中的敌人,但也应该是我们的伙伴。为什么?在于烟草获利非常大,经济成长过程中烟草提供了很多资源。在劝导病患戒烟时,一方面运用策略,另一方面选择合适的时间,即一定要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才能得到好的效果。第二,体重控制。第三,健康饮食。第四,运动,即很常见的健康操。通过义工带领,一方面对社区民众的健康促进有非常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也利于提升医院的形象。

健康促进是引领未来医疗保健的风潮,因此我有三个建议:第一,有创意。针对不同对象做出不同的健康促进计划。第二,个制化。换句话说就是要对症下药。比如,根据病患今天的工作,他的家庭环境,他的饮食喜好,帮他设计一个健康计划。第三,有趣。把健康促进计划做得有趣,有趣才会想参加,有参加才会有效果。而非通过权威化增加参与人数,这才是健康促进的精髓。

总之,通过高层参与、员工共识,照护网络和合作的方式,并且关注员工的健康,相信将来在世界健康促进的道路上我们会越走越远,越来越好!

任学峰:健康场所主要包括医院、学校、健康社区,在健康促进长期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医院作为一个主阵地。因为若医院没有达成共识和认识,没有把健康促进纳入医院的整个范畴,那么整个社区、国家,健康促进的局面就会非常困难。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国健康促进的发展和目前主要的做法、取得的经验,以及今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更加健康的国民群体

作为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众多,虽然全国有将近800万医生,整个医疗系统的服务模式也在不断改变,但源源不断的病患依旧把医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另外,慢性病井喷和人口老龄化也是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中国经济底子还比较薄,目前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因此,我们最高明的策略是做到“治未病”——把健康促进纳入中国政府的重大民生工程。这需要每个医院不光要建设临床诊疗中心,还要建一个面对老百姓、员工的健康促进中心,这才是一所美好医院的前景,也符合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总的健康事业三大战略方向应该包括临床医疗、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三驾马车。其中,健康促进是从出生到死亡不同阶段的不同人群都需要的。我们要学习美国将健康促进上升为全社会的工作,提倡老百姓自己动手,人人参与、自我动手,自我掌握自己的健康,减少家庭负担,减少社会负担,从而推动国家更好的发展。

杭州乃至全国近些年在健康素养推进项目的推进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经验,自然而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第一,健康促进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是国家角度的第一次尝试,因此,作为管理者的医院的认知和态度在发生转变。第二,医院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出台政策、落实管理。但目前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临床医生和临床医疗环境以及医疗的价值观认知,这个认知涉及到当前医患关系突出的现状。我们现在大力提倡医学的人文价值观,强调健康促进,首先就要处理好医患关系。我们要把医患沟通纳入一个重要环节,这是中国医院目前面临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从病人出发,关心病人,从病人的切身角度考虑给病人的关心问候。正如名医爱德华所说,人一生的疾病很少时候是治愈的,更多的时候是宽慰的。所以我们要提倡医疗的人文价值观,从诊疗接触病人开始,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病人把身心都交给医生,得到医生人性的关怀和呵护,这样医患配合好,才能促进医疗结果的改善。

在人文关怀健康教育的背景下,WHO提出了三大策略的健康促进,能够赋权病人自己管理健康。WHO提出的健康促进强调在信任的基础上,与病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两方相互促进。其实,健康促进作为一个手段,主要起到提醒作用。健康提倡有三大策略:第一是倡导。通过大众媒体或社会健康文化,倡导各级领导、社区各机构参与其中。第二是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活动强调把我们的知识转化成提供给老百姓的正能,通过健康教育的手段赋能。第三是协调。协调相关院内外机构共同开展,社会动员,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局面。通过联动,让社区整体上形成一个组织文化建设,共同推动。

目前,国家政府财政补助要求每年建立660家健康促进试点医院。到目前为止,两年总计建立了1455家,截至今年年底,中国将建立近两千家健康促进医院。在快速推进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医院能做一些精细活,走特质化流程,挖掘创新点,建立长效机制,动员地方政府,获得政策扶持,突破健康促进医院的发展局限。

我国健康促进工作亟待提高

我国虽然在健康促进方面已经开始并取得一些经验,如各地逐步推开的无烟月创建等,但整体社会、医院对健康促进的认识仍需提高,尤其是医院需要领导挂帅,通过建立分工负责的形式,建立工作流程和长效机制。下一步,我们希望各个医院能够在开展工作的示范试点和摸索经验基础上建立一种工作机制和模式,同医院现有的服务相整合。全国各地针对健康促进所做的工作,有很多好的案例也值得我们学习。包括对健康医院在某些效果上进行一定的评估、量化和定性,对患者、医院整体的推动,医院的文化建设,医院整体的管理和服务,医院员工的健康和管理者的意识提高,等等。

对于健康促进发展,我有三个观点和大家分享:第一,中国的国情特殊,人口众多,医疗服务对象也因此庞大,很多医院不堪重负。虽然医院越建越大,服务却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我认为,无论医院建多大,对整个国民健康改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我真诚地希望把健康促进纳入医院的服务方向,也希望像杭州这样的发达地区要有先见,引领中国医院改革的方向。同时,希望健康促进工作要抓重点,要有创新,最终服务于老百姓,改善老百姓健康。强调针对病人临床结果进行改善,实行结果导向。同时配合科学和确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有效改善健康状况。第二,希望大家重视健康文化。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要让大家感觉医院不是来治病的地方,而是倡导大家健康的地方,医生是教你管理自我健康的。最后,医院“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我觉得应该是“互联网+健康促进”,希望医院把健康促进的具体流程也纳入医院护理的范畴,而且在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能够互动评估,提供建议,纳入临床环节。希望以上建议能与大家共勉,形成共识,共同推动健康促进的发展。

(本文系杭州市科协、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市委党刊《杭州》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97期“杭州科学大讲堂”上的演讲,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猜你喜欢

病人社区医院
谁是病人
社区大作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病人膏育
萌萌兔医院
还能活多久
认一认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